图书介绍
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挥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3377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华中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执政-党的建设-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反腐倡廉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保证1
(一)华中抗日民主政权的廉政使命2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廉洁政治的实践5
(三)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廉洁政治的经验与启示11
二、民主执政与群众路线——华中抗日根据地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逻辑13
(一)民主执政:廉洁政权建设的制度保障13
(二)群众路线:廉洁政权建设的作风保证1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执政的理论基础21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学说2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思想21
(二)列宁的执政理论27
(三)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32
二、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政权理论34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国家政权理论34
(二)土地革命时期党的局部执政实践及其经验38
(三)抗战时期国家政权理论44
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资源51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52
(二)中国传统“中庸和谐”领导思想53
(三)中国传统廉政文化55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实现局部执政58
一、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概述58
(一)执政的概念59
(二)党局部执政的历史65
(三)华中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特点69
二、实现局部执政的历史条件71
(一)抗日救国民众组织的建立71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发展74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76
(四)新四军的壮大和根据地的扩展81
三、实现局部执政的过程84
(一)局部政权建立84
(二)局部政权建设的过程87
(三)实现局部执政的阶级构成90
(四)实现局部执政的群众基础91
四、实现局部执政的基本概况92
(一)中国共产党在苏中、苏北、苏南抗日根据地实现局部执政92
(二)中国共产党在淮南、淮北、皖江根据地实现局部执政98
(三)中国共产党在浙东抗日根据地实现局部执政103
(四)中国共产党在鄂豫边根据地实现局部执政105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07
一、“三三制”政权与执政党的领导107
(一)“三三制”政权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107
(二)“三三制”政权的特征111
(三)“三三制”政权与参议会119
(四)“三三制”的作用与意义123
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128
(一)华中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的建立129
(二)“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实现执政的最好形式134
(三)“三三制”政权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的执政地位135
三、“三三制”政权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成就138
(一)锻炼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138
(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145
(三)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影响148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执政能力建设152
一、强化执政合法性152
(一)各阶级联合专政,创新政权结构153
(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本154
(三)建立廉洁的人民政府158
(四)实行最广泛民主,保障人权166
二、创新执政方式170
(一)强调和非党势力的联合170
(二)切实实行对政权机关的民主领导172
(三)注重政权机关之间的民主制衡176
(四)创新乡村治理模式179
三、发掘执政资源181
(一)丰富理论资源182
(二)提升绩效资源188
(三)优化组织资源191
(四)完善制度资源203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执政经验214
一、与时俱进,创新执政理念214
(一)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214
(二)把握局部执政的机遇和挑战222
(三)建构民主执政新观念230
二、自力更生,改善执政环境241
(一)实行民主政治,保证党科学执政242
(二)改善民生,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248
三、教育为先,培养执政人才254
(一)坚持干部教育第一方针,体现了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特色254
(二)干部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反映了革命战争环境下因地制宜的时代特色261
(三)新四军各级领导身体力行,军师首长亲力亲为,彰显了干部培训与人才培养的组织保障特色270
后记280
热门推荐
- 947728.html
- 2581832.html
- 2621589.html
- 15268.html
- 3378532.html
- 1155920.html
- 2835946.html
- 2139356.html
- 2069848.html
- 2316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36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6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2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6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2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4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51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3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