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
  • 胡文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327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中美关系-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 选题的缘起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4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7

一 文化外交理论研究7

二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2

三 富布赖特中国项目研究14

四 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研究16

第三节 创新之处及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18

一 创新之处18

二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19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20

一 研究方法和路线20

二 各章的内容概述22

第一章 文化外交的学理分析25

第一节 概念界定25

一 起源与发展概述25

二 中外定义辨析28

第二节 基本属性32

一 相互性33

二 长期性35

三 诚实性37

第三节 主要特征38

一 与公共外交的对比特征38

二 与对外宣传的对比特征39

三 与文化关系的对比特征41

第四节 理论探源42

一 理想主义与文化外交的兴起43

二 自由主义与行为体多元化48

三 建构主义与文化外交中的观念问题50

第二章 美国文化外交概论56

第一节 思想缘起56

一 宗教使命感与民众自觉性的养成57

二 孤立主义与政府的晚介入59

三 理想主义与文化霸权、国家使命的追求61

第二节 基本特征65

一 行为体多元化66

二 意识形态的凸显69

第三节 战略目标73

一 “二战”时期的战略74

二 冷战时期的战略75

三 后冷战时期的战略77

第四节 演变历程与机制建构79

一 早期的发展与机制的初构80

二 冷战时期的演变84

三 冷战后的困境与重整92

四 建构中的思想较量及对演变的反思100

第五节 私人基金会与美国文化外交107

一 基金会介入文化外交的历程107

二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114

三 基金会介入文化外交的思想缘由119

第三章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历史轨迹125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前126

一 宗教使命驱动美国对华文化渗透126

二 留美行动与中国文化自强129

第二节 1938年至1949年132

一 中国项目的设立133

二 对华图书援助135

三 教育交流和人员往来137

四 与解放区的文化接触139

第三节 1950年至1971年141

一 政府对华的接触、封锁等文化政策142

二 非政府组织积极的对华文化措施147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至今150

一 历程与数据151

二 典型个案161

三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168

四 两大影响因素179

第四章 富布赖特中国项目的个案分析186

第一节 项目的历史背景187

一 项目的创建187

二 项目的管理模式189

三 项目的早期效果192

第二节 项目早期与中国的关系194

一 第一个富布赖特协议在中国签订194

二 项目早期在中国活动的成效196

三 项目最先落户中国的成因198

四 项目最先撤离中国的原因201

第三节 复交后项目在中国的活动情况205

一 活动情况的概述205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206

三 项目的管理程序214

四 项目的文化外交功能217

第五章 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的个案分析227

第一节 介入美国文化外交情况简述227

一 大力支持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推行227

二 大力支持宣传组织从事文化冷战228

三 协助教育文化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229

四 组织或者赞助国际问题研究230

第二节 复交前福特基金会与中国学231

一 资助中国学的概述231

二 资助中国学的意义239

三 资助中国学的动因241

第三节 复交后福特基金会的中国项目244

一 复交前夕的初步接触与理性决策244

二 推进在华三大项目的有效开展248

三 长期合作关系的确定254

第四节 成效分析:以国际关系学项目为视角255

一 培养学术骨干256

二 促进学科发展256

三 改善薄弱环节258

第五节 参与文化外交的主要特征259

一 与政府行为体的比较优势259

二 突出使命感与观念改造的结合261

三 关注弱势对象以赢得支持度263

第六章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动因与成效:对参与者的调研266

第一节 参与者的动力源267

一 深化学术研究268

二 完成国家使命269

三 满足好奇心270

四 提升竞争力272

第二节 对中方参与者的遴选273

一 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和遴选程序274

二 遴选标准和候选人的竞争优势275

三 学术背景以及专业特点的考量278

四 候选人的选题及其成效预期286

第三节 影响中国的方式与内容:以富布赖特学者为视角282

一 培养中国学生和学者对美国的好感283

二 诱导中国师生向美国意识形态靠近285

第四节 成效点评与中方对项目有效性的影响290

一 美方参与者普遍肯定项目的效果290

二 中方对项目效果的直接影响292

结束语297

一 正确定位文化外交297

二 辩证地看待美国对华文化外交299

三 美国文化外交对中国的启示303

附录一 个案分析所采访的人物311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英文)318

附录三 《中美文化协定》(1979年1月,中英文)321

参考文献329

后记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