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文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 ISBN:75012327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中美关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国文化外交及其在中国的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 选题的缘起1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4
第二节 研究现状分析7
一 文化外交理论研究7
二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2
三 富布赖特中国项目研究14
四 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研究16
第三节 创新之处及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18
一 创新之处18
二 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19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20
一 研究方法和路线20
二 各章的内容概述22
第一章 文化外交的学理分析25
第一节 概念界定25
一 起源与发展概述25
二 中外定义辨析28
第二节 基本属性32
一 相互性33
二 长期性35
三 诚实性37
第三节 主要特征38
一 与公共外交的对比特征38
二 与对外宣传的对比特征39
三 与文化关系的对比特征41
第四节 理论探源42
一 理想主义与文化外交的兴起43
二 自由主义与行为体多元化48
三 建构主义与文化外交中的观念问题50
第二章 美国文化外交概论56
第一节 思想缘起56
一 宗教使命感与民众自觉性的养成57
二 孤立主义与政府的晚介入59
三 理想主义与文化霸权、国家使命的追求61
第二节 基本特征65
一 行为体多元化66
二 意识形态的凸显69
第三节 战略目标73
一 “二战”时期的战略74
二 冷战时期的战略75
三 后冷战时期的战略77
第四节 演变历程与机制建构79
一 早期的发展与机制的初构80
二 冷战时期的演变84
三 冷战后的困境与重整92
四 建构中的思想较量及对演变的反思100
第五节 私人基金会与美国文化外交107
一 基金会介入文化外交的历程107
二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114
三 基金会介入文化外交的思想缘由119
第三章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历史轨迹125
第一节 20世纪30年代前126
一 宗教使命驱动美国对华文化渗透126
二 留美行动与中国文化自强129
第二节 1938年至1949年132
一 中国项目的设立133
二 对华图书援助135
三 教育交流和人员往来137
四 与解放区的文化接触139
第三节 1950年至1971年141
一 政府对华的接触、封锁等文化政策142
二 非政府组织积极的对华文化措施147
第四节 20世纪70年代至今150
一 历程与数据151
二 典型个案161
三 非政府组织的角色168
四 两大影响因素179
第四章 富布赖特中国项目的个案分析186
第一节 项目的历史背景187
一 项目的创建187
二 项目的管理模式189
三 项目的早期效果192
第二节 项目早期与中国的关系194
一 第一个富布赖特协议在中国签订194
二 项目早期在中国活动的成效196
三 项目最先落户中国的成因198
四 项目最先撤离中国的原因201
第三节 复交后项目在中国的活动情况205
一 活动情况的概述205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206
三 项目的管理程序214
四 项目的文化外交功能217
第五章 福特基金会中国项目的个案分析227
第一节 介入美国文化外交情况简述227
一 大力支持行为主义研究方法的推行227
二 大力支持宣传组织从事文化冷战228
三 协助教育文化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229
四 组织或者赞助国际问题研究230
第二节 复交前福特基金会与中国学231
一 资助中国学的概述231
二 资助中国学的意义239
三 资助中国学的动因241
第三节 复交后福特基金会的中国项目244
一 复交前夕的初步接触与理性决策244
二 推进在华三大项目的有效开展248
三 长期合作关系的确定254
第四节 成效分析:以国际关系学项目为视角255
一 培养学术骨干256
二 促进学科发展256
三 改善薄弱环节258
第五节 参与文化外交的主要特征259
一 与政府行为体的比较优势259
二 突出使命感与观念改造的结合261
三 关注弱势对象以赢得支持度263
第六章 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的动因与成效:对参与者的调研266
第一节 参与者的动力源267
一 深化学术研究268
二 完成国家使命269
三 满足好奇心270
四 提升竞争力272
第二节 对中方参与者的遴选273
一 遴选委员会的组成和遴选程序274
二 遴选标准和候选人的竞争优势275
三 学术背景以及专业特点的考量278
四 候选人的选题及其成效预期286
第三节 影响中国的方式与内容:以富布赖特学者为视角282
一 培养中国学生和学者对美国的好感283
二 诱导中国师生向美国意识形态靠近285
第四节 成效点评与中方对项目有效性的影响290
一 美方参与者普遍肯定项目的效果290
二 中方对项目效果的直接影响292
结束语297
一 正确定位文化外交297
二 辩证地看待美国对华文化外交299
三 美国文化外交对中国的启示303
附录一 个案分析所采访的人物311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英文)318
附录三 《中美文化协定》(1979年1月,中英文)321
参考文献329
后记340
热门推荐
- 1540032.html
- 3231702.html
- 246440.html
- 2638163.html
- 1056246.html
- 2764856.html
- 527197.html
- 2943202.html
- 824329.html
- 469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3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0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8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2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5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03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0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2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