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内陆河湖、黄河流域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来照,张家军,拓自亮等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 ISBN:978755090136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5页
- 主题词:内陆河-流域-水文站-普查-中国;内陆湖-水文站-普查-中国;黄河流域-水文站-普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内陆河湖、黄河流域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全国内陆河湖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3
第1章 水文环境与水文特征3
1.1 水文环境3
1.2 水文特征11
第2章 全国内陆河湖水文站网普查情况19
2.1 水文站网普查的重要性19
2.2 水文站网普查组织实施情况20
2.3 水文站网普查成果说明21
第3章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23
3.1 新中国成立前的水文站网建设23
3.2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水文站网建设23
3.3 20世纪60~70年代水文站网的建设24
3.4 20世纪80年代水文站网的建设24
3.5 1990~2005年水文站网的建设24
3.6 内陆河湖水文站网发展综合评价25
3.7 非水文部门水文测站建设27
第4章 水文站网基本情况分析28
4.1 站网密度评价28
4.2 基本站、辅助站、专用站和实验站34
4.3 大河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35
4.4 国家级重要水文站、省级重要水文站和一般水文站37
4.5 水文站网裁撤、搬迁情况38
4.6 具有一定资料系列长度的水文测站数的变化趋势39
4.7 水文站网资料收集系统现状评价41
4.8 水文测验方式现状与水文基地建设和站队结合工作开展状况49
第5章 水文站网功能评价55
5.1 水文站网功能发展与变化55
5.2 现行水文站网功能评价57
第6章 水文站网目标评价60
6.1 流域水量计算60
6.2 省界与国界水量监测61
6.3 防汛测报63
6.4 水质监测64
6.5 水资源管理监测65
第7章 水文站网受水利工程影响情况68
7.1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68
7.2 水利工程对水文站网的影响69
第8章 水文分区与区域代表站72
8.1 水文分区72
8.2 区域代表站评价77
第9章 平原区水文站(新疆灌区)83
9.1 灌区水文监测体系的构成及其基本功能83
9.2 水平衡区分类84
9.3 平原区水平衡区分类86
9.4 灌区水文站网布局87
9.5 灌区水文站网管理模式88
第10章 中小河流水文站设站年限分析90
10.1 确定长期站和短期站90
10.2 设站年限分析方法90
10.3 达到设站年限的站网调整原则91
第11章 结论与建议93
11.1 站网密度方面93
11.2 流域水量控制方面95
11.3 行政区界水资源控制方面96
11.4 防汛测报方面97
11.5 水质监测方面98
11.6 水资源管理监测方面100
11.7 水文站网受水利工程影响方面101
11.8 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调整方面102
11.9 水文站网在城市服务方面103
下篇 黄河流域水文站网普查与功能评价107
第12章 自然概况和社会概况107
12.1 自然概况107
12.2 社会概况114
第13章 水文站网普查情况118
13.1 水文站网普查的重要性118
13.2 水文站网普查组织实施119
13.3 水文站网普查成果说明120
第14章 水文站网发展历程122
14.1 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水文站网建设122
14.2 新中国成立早期的水文站网建设123
14.3 20世纪60~70年代的水文站网建设124
14.4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水文站网建设125
14.5 1990~2005年水文站网建设125
14.6 国家基本水文站网发展综合评价126
14.7 非水文部门水文站网建设128
第15章 水文站网体系129
15.1 水文站网结构129
15.2 流量(水文)站网131
15.3 泥沙站网136
15.4 水位站网138
15.5 雨量站网138
15.6 蒸发站网139
15.7 水质站网140
15.8 地下水站网141
15.9 水文站网裁撤、搬迁情况142
15.10 具有一定资料系列长度的水文站数的变化趋势143
第16章 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146
16.1 水文站网密度评价标准146
16.2 水文站网密度及布局评价149
第17章 水文站网功能评价156
17.1 水文测站功能发展与变化156
17.2 现行水文测站功能评价161
第18章 水文站网目标评价164
18.1 概述164
18.2 河流水文控制目标评价165
18.3 省界与国界水量监测169
18.4 防汛测报170
18.5 水质监测171
18.6 水资源管理监测173
18.7 结论与建议174
第19章 水文测报方式评价177
19.1 流量测报方式评价177
19.2 水位测报方式评价181
19.3 降水测报方式评价183
19.4 水质站测报方式评价187
19.5 地下水观测井测报方式评价187
19.6 信息采集、传输与分析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评价188
19.7 水文测验方式与站队结合基地建设188
第20章 水文站网受水利工程影响情况192
20.1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192
20.2 水利工程对水文站网影响194
第21章 水文分区与区域代表站分析199
21.1 水文分区199
21.2 区域代表站评价201
21.3 黄河干流水文站密度评价204
第22章 中小河流水文站设站年限分析209
22.1 设站年限分析的目的和意义209
22.2 确定长期站和短期站209
22.3 设站年限分析方法210
22.4 方法应用211
22.5 小结218
第23章 水文站网发展建议219
23.1 站网密度稀疏地区的布局评价219
23.2 河流流域水量控制方面的布局评价220
23.3 行政区界水资源控制方面的布局评价221
23.4 防汛测报方面的布局评价221
23.5 水质监测方面的布局评价222
23.6 水资源管理监测方面的布局评价222
23.7 客观面对水利工程影响,积极调整工作思路222
23.8 区域代表站调整评价224
23.9 水文站网在城市服务方面的布局评价224
23.10 加强生态水文监测225
附表1 全国内陆河湖国家基本水文站和水文部门辅助站、实验站、专用水文站调查表226
附表2 黄河流域国家基本水文站和水文部门辅助站、实验站、专用水文站调查表246
参考文献275
热门推荐
- 2279501.html
- 3775309.html
- 3487062.html
- 2336954.html
- 176349.html
- 3346265.html
- 1623964.html
- 67689.html
- 2556145.html
- 3559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15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76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245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80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3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7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