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经济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艺术经济原理
  • 顾兆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308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1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34页
  • 主题词:艺术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艺术经济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艺术经济原理的研究对象1

第一节 艺术经济原理的学科性质和理论基础2

一、艺术生产既是精神生产活动,又是特殊的经济活动2

二、艺术经济原理的学科性质、地位和作用4

三、艺术经济原理的理论基础6

第二节 艺术经济原理的研究对象10

一、艺术生产力11

二、艺术生产关系15

三、艺术生产力与艺术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21

第三节 艺术经济原理的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和概念范畴22

一、艺术经济原理的研究内容22

二、艺术经济学科的体系结构23

三、艺术经济原理的概念范畴26

第四节 艺术经济原理的研究方法27

一、艺术经济研究的基本方法原则27

二、艺术经济研究的一般方法28

三、艺术经济研究的具体方法29

第二章 艺术生产目的31

第一节 艺术生产目的的涵义31

一、艺术生产目的的内涵31

二、艺术生产目的是主观与客观、观念与现实的对立统一35

第二节 艺术生产目的的内容37

一、宏观艺术生产目的37

二、艺术经济实体的微观生产目的42

三、艺术劳动者的劳动目的46

第三节 艺术生产目的是推动艺术生产发展的动力52

一、艺术劳动者对艺术消费需要的自觉意识使艺术生产目的具有动力作用52

二、艺术生产目的推动创造和运用实现目的的艺术生产手段52

三、艺术生产目的与手段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54

第四节 发挥经济利益的动力作用,全面实现艺术生产目的57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艺术生产中发挥经济利益的动力作用57

二、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的利益协调关系59

三、艺术领域经济利益动力作用的表现61

第三章 艺术资源63

第一节 艺术劳动者是艺术生产的“第一资源”63

一、艺术劳动者是艺术生产主体63

二、艺术劳动力的实现形式71

第二节 实物艺术资源是艺术生产的物质条件82

一、艺术劳动资料是艺术传达的物质媒介82

二、艺术劳动对象是审美艺象的物质载体85

三、艺术生产资料是艺术生产的物质保证86

第三节 非实体的艺术资源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88

一、艺术信息、艺术教育、艺术科技等附着性、渗透性要素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89

二、艺术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等运行性要素的作用94

第四章 艺术经济关系99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艺术经济关系的完善与创新99

一、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100

二、推动国有文化事业实体和文化经济实体的改革101

三、加快所有制结构和产权制度改革102

四、培育发展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103

五、用现代高科技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104

六、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项目105

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文化市场105

八、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文化艺术人才106

九、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07

第二节 艺术经济关系是艺术生产的经济前提108

一、艺术生产资料体现的经济关系108

二、艺术劳动力体现的经济关系115

三、艺术领域的经济关系123

第三节 艺术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和资金运动125

一、艺术企业的性质和组织形式125

二、国有艺术经济实体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128

三、艺术经济实体的经营机制131

四、艺术经济实体的资金运动形态与循环135

第五章 艺术劳动138

第一节 艺术劳动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38

一、艺术劳动的涵义138

二、艺术劳动在艺术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40

第二节 艺术劳动的性质151

一、艺术劳动的精神生产性151

二、艺术劳动的创造性157

三、艺术劳动的复杂性162

四、艺术劳动的个体性,或以个体性为基础的联合性168

五、艺术劳动的自主性172

第三节 艺术劳动的形态174

一、艺术劳动的潜在形态174

二、艺术劳动的流动形态175

三、艺术劳动的凝结形态175

四、艺术劳动三种形态间的关系176

第四节 艺术劳动生产率177

一、艺术劳动生产率的内涵177

二、艺术劳动生产率的特点179

第六章 艺术创作和生产181

第一节 艺术具体劳动创造艺术产品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181

一、艺术劳动过程181

二、艺术产品的使用价值—艺术价值196

三、艺术具体劳动创造千姿百态的艺术使用价值208

四、艺术使用价值的创造遵循艺术规律232

第二节 艺术抽象劳动创造艺术商品的价值233

一、艺术劳动的两重性233

二、艺术商品价值形成的特殊性235

第三节 艺术生产过程的实质239

一、艺术创作生产过程是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过程239

二、艺术创作生产过程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240

三、艺术创作生产过程是艺术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统一241

第七章 术产品243

第一节 艺术产品的自然形式—使用价值形式243

一、艺术产品的实物形式243

二、艺术产品的劳务形式245

三、艺术劳务向实物转化的形式247

四、与实用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形式250

第二节 艺术产品的社会形式—商品形式252

第三节 艺术产品的特点258

一、艺术本体的特殊性259

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性276

三、艺术产品的统一性282

四、艺术产品的整体性286

五、艺术产品的普及性和社会共享性287

第四节 艺术产品的风格289

一、风格是创作个性成熟的标志289

二、风格特征的个性化源于创作主体特殊的审美心理结构289

三、风格是创作实践和审美追求的结晶289

四、风格形态的多样性290

五、风格体现在审美艺象内容和形式的各种要素中290

六、多样化的风格创造才能满足多层次、多方面的审美消费需要291

第八章 艺术流通293

第一节 艺术流通的涵义和地位293

一、艺术流通的涵义293

二、艺术流通的地位294

第二节 艺术供求296

一、艺术供给296

二、艺术需求298

三、2004年我国文化艺术供求的基本状况301

四、艺术供求矛盾及其调节303

第三节 艺术商品价格313

一、艺术商品价格的特殊性313

二、艺术劳务价格的特殊性315

三、艺术商品价格体系317

四、艺术商品价格制度的改革324

第四节 艺术流通规律327

一、艺术流通与社会文化环境相协调规律327

二、艺术商品流通的让渡规律329

三、艺术商品流通的竞争规律331

四、艺术流通商品的层次规律334

五、艺术供求规律337

六、艺术商品流通的流向规律339

七、艺术流通力发展规律341

第五节 艺术流通实现艺术商品价值343

第九章 艺术市场347

第一节 艺术市场的涵义、性质和特征347

一、艺术市场的涵义347

二、艺术市场体系的性质348

三、社会主义艺术市场的特征350

第二节 艺术市场的功能和作用352

一、艺术市场的功能352

二、艺术市场的作用357

第三节 艺术市场体系的结构362

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艺术市场362

二、国内艺术市场和国际艺术市场364

三、多种流通形式的艺术市场364

四、艺术生产要素市场和艺术商品市场365

第四节 艺术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375

一、完善艺术市场体系376

二、艺术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380

第五节 艺术市场的监督和管理387

一、艺术市场的监督387

二、艺术市场的管理390

第六节 艺术市场的发展与开拓399

一、发展国内艺术市场400

二、开拓国际艺术市场402

第十章 艺术消费407

第一节 艺术消费与艺术消费主体407

一、艺术消费407

二、艺术消费主体409

三、主体的艺术消费需要414

四、主体的艺术消费力415

第二节 艺术消费过程422

一、艺术消费心理422

二、艺术消费过程424

三、艺术消费效应437

第三节 艺术消费水平444

一、艺术消费水平444

二、影响艺术消费水平的因素446

三、艺术消费水平的主要差异448

四、提高艺术消费水平的途径449

第四节 艺术消费结构451

一、艺术消费结构的涵义451

二、艺术消费结构的现状452

三、优化艺术消费结构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453

第五节 艺术消费方式455

一、艺术消费方式的涵义455

二、艺术消费的自然方式456

三、艺术消费的社会方式460

第六节 艺术消费引导461

一、艺术消费引导的必要性461

二、艺术消费引导的原则462

三、艺术消费引导463

第十一章 艺术消费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466

第一节 书法艺术的审美消费466

一、书法艺象的造型美467

二、书法艺象的气韵美469

三、书法艺象的意境美471

第二节 绘画艺术的审美消费474

一、绘画艺象的平面造型美474

二、绘画艺象的静态形象美476

三、绘画艺象形神兼备的意境美477

四、中国画诗、书、画、印结合的独特美478

第三节 雕塑艺术的审美消费479

一、质感体现雕塑艺象的生命和审美基调479

二、体量是雕塑艺象表现形式的重要元素480

三、形体造型是高度概括、凝练地反映生活的关键481

四、雕塑艺象审美消费的持久性与丰富性482

五、雕塑艺象的象征性482

第四节 建筑艺术的审美消费483

一、建筑艺象的造型美483

二、建筑艺象的音乐美484

三、建筑艺象的象征意蕴486

第五节 音乐艺术的审美消费487

一、器乐的审美消费487

二、歌曲的审美消费490

三、歌剧的审美消费492

第六节 舞蹈艺术的审美消费493

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494

二、舞蹈艺术的审美消费502

第七节 文学—语言艺术的审美消费506

一、语言艺术消费的特殊性506

二、诗歌的审美消费508

三、散文的审美消费509

四、小说的审美消费512

五、戏剧文学的审美消费515

第八节 戏剧(戏曲)艺术的审美消费516

一、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516

二、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518

三、戏剧(戏曲)的审美消费520

第九节 影视艺术的审美消费522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523

二、影视艺象内涵的审美消费529

三、影视艺术表现形式的审美消费532

四、编剧、导演、表演艺术的鉴赏消费537

第十节 工艺美术的审美消费540

一、工艺美术产品的造型美541

二、工艺美术产品的色彩美541

三、工艺美术产品的装饰美542

四、工艺美术产品的材质、技艺美543

五、工艺美术产品的象征意蕴美545

第十二章 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547

第一节 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艺术评论547

一、艺术产品社会效益的涵义547

二、艺术产品社会效益的实现553

三、艺术产品社会效益的评价560

第二节 艺术产品的经济效益与艺术产业、事业实体的会计核算572

一、艺术产品经济效益的涵义572

二、艺术产品经济效益的性质和构成574

三、艺术产品经济效益的评价576

四、经营性艺术产业实体的财务分析与会计核算578

五、公益性艺术事业实体的经济核算593

第三节 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595

一、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595

二、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在现实中的对立及其原因596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应该而且能够做到艺术产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597

四、把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599

五、艺术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的途径602

主要参考书目605

后记6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