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彩色电视及其卫星接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彩色电视及其卫星接收
  • 顾龙翔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15135·001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彩色电视及其卫星接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电视传象1

第一节引言1

1.1.1电视的意义1

1.1.2图象的特征参数3

1.1.3电视图象的变换系统4

第二节电视扫描5

1.2.1画面的宽高比6

1.2.2每帧扫描行数7

1.2.3扫描频率10

第三节图象信号13

1.3.1图象信号频谱13

1.3.2图象信号的上限频率17

1.3.3平均电平传输20

1.3.4图象信号的传输极性20

1.35γ校正21

第四节消隐与同步信号23

1.4.1消隐信号23

1.4.2同步信号24

第五节视频全信号29

第六节图象信号传输系统30

附我国和部分国家(地区)的电视频道划分表36

第二章彩色电视的色度学基础50

第一节光和色50

2.1.1颜色50

2.1.2物体色52

2.1.3光源53

2.1.4人眼的光谱响应58

第二节三基色原理60

2.3.1色的匹配实验64

第三节颜色的度量64

2.3.2色度坐标(相对三色系数)67

2.3.3分布色系数70

2.3.41931年CIE标准色度系统72

附一1931年CIE标准C光源光谱的三色系数值82

附二1931年CIED6500光源光谱的三色系数值85

第四节彩色的复现88

2.4.1显象基色89

2.4.2理想彩色分解与亮度方程91

2.4.3颜色复现的逼真度98

2.4.4均匀色标100

第一节彩色与黑白兼容103

第三章彩色图象信号传输103

第二节色度矩阵编码106

3.2.1亮度信号107

3.2.2色差信号109

3.2.3传输矩阵113

3.3.2传输电平压缩113

第三节NTSC色度信号115

3.3.1抑载正交调幅116

第五节频谱间置120

3.3.3色度信号方程121

3.3.4色同步信号122

3.3.5I、Q色度分量123

第四节彩条信号波形126

3.5.1副载频选择131

35.2半行频间置132

3.5.3点结构134

第六节同步解调136

第七节SECAM制简介140

第四章PAL色度信号152

第一节PAL色度信号的时域分析152

4.1.1PAL色度信号方程152

4.1.2PAL色同步153

4.1.3PAL彩条波形154

4.1.4PAL编码156

第二节PAL色度信号的频谱与点结构159

4.2.1色度信号的频谱159

4.2.2点结构162

第三节PAL色度解调168

4.3.1简单PAL解调(PALs)168

4.3.2PALD解调170

第四节PAL制的传输性能181

4.4.1固定相位误差181

4.4.2微分相位误差的改善183

4.4.3多径接收184

4.4.4单边带误差185

第五章彩色解码集成电路188

第一节色度处理188

5.1.1色度放大189

5.1.2色度与色同步分离191

5.1.3饱和度调节与消色193

5.1.4ACC检波放大196

第二节色度分量解调197

5.2.1模拟乘法器197

5.2.2去压缩与绿色差信号205

5.2.3PAT开关210

第三节解调基准副载波213

5.3.2压控晶体振荡214

5.3.1相位比较216

第四节亮度信号处理219

5.4.1陷波220

5.4.2时间均衡221

5.4.3亮度处理的实际电路223

5.4.4逆矩阵变换225

第一节相加混色显示229

第六章彩色图象显示229

第二节电子束的受控特性231

第三节电子束的磁偏转运动233

第四节三种彩色显象管236

6.4.1三枪三束管236

6.4.2单枪三束管238

6.4.3自会聚管239

第七章彩色摄象原理251

第一节摄象光学系统251

7.1.1连续变焦成象251

7.1.2变焦距镜头的技术参数264

7.1.3光的色分解267

7.1.4色温校正和中性滤色272

第二节摄象管273

7.2.1光电导摄象管的结构274

7.2.2光电导现象的机理280

7.2.3光电导管电信号的产生282

72.4光电导管的特性参数286

第三节电子束的磁聚焦与磁偏转289

7.3.1电子束的磁聚焦289

7.3.2电子束的偏转运动293

7.3.3重合296

7.4.1频率分离297

第四节两管与单管彩色摄象机297

7.4.2单载波相位分离305

7.4.3特里尼康(Trinicon)单管彩色摄象机308

第五节预放器的信噪比315

7.5.1输入阻抗315

7.5.2信噪比317

第六节图象信号处理320

7.6.1处理电路320

7.6.2白色平衡334

第一节概述340

第八章卫星广播电视接收技术340

8.1.1发展卫星广播电视的意义343

8.1.2广播卫星的发射功率345

8.1.3卫星广播电视的下行频率349

第二节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的简化模型351

第三节静止卫星轨道355

第四节接收天线的几何位置358

第五节接收机的输入功率363

8.6.1载噪比363

第六节载噪比与评价信噪比368

8.6.2视频信噪比371

8.6.3门限效应374

8.6.4视频加、去重对图象信噪比的改善378

8.6.5视觉计权382

8.6.6图象评价信噪比385

第七节伴音信噪比388

第八节卫星广播电视接收机389

8.8.1定向接收天线389

8.8.2低噪声前置放大390

8.8.3下变频392

8.8.4中频放大级395

8.8.5FM中频解调399

8.8.6基带信号处理408

第九节视频预加重与去加重网络411

8.9.1视频加、去重网络的频响特性411

8.9.2加、去重网络参数418

8.9.3采用加、去重网络的实际效果425

第十节12GHz卫星接收机的系统考虑425

8.10.1系统设计426

8.10.2系统组成431

第十一节12GHz镜象频率回收混频器433

8.11.1正交场混频434

8.11.2镜象频率回收439

8.11.3镜频回收滤波器440

8.11.4立体平面电路混频器445

附录447

一、12GHz卫星广播的技术规定447

二、BS卫星广播频道464

三、BS卫星的下行线路参数465

四、12GHz东经110°上的指配频道466

五、中国12GHz卫星广播频道466

六、分贝表466

参考文献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