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德困境与超越 精神秩序及私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任大川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4750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道德-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德困境与超越 精神秩序及私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恶与善10
一、《论语》中的恶善标准:从君子而不就小人12
1.人的本性13
2.孔子的精神创造15
3.大同世界思想的诞生16
4.传统道德体系与思维方式19
5.君子和小人21
6.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22
7.自我牺牲25
8.阿Q精神29
二、《论语》的应用及其问题:发展经济需要小人31
1.我为人人,人人为我32
2.台湾学者对儒教的解读34
3.大陆学者对《论语》的解读41
第二章 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的比较48
一、乌托邦思想:建立无私的美好社会49
1.西方的传统道德49
2.中西方人文主义51
3.乌托邦与大同世界的比较53
4.乌托邦与大同世界的关系57
二、资本主义精神:为了上帝而劳动赚钱59
1.传统的劳动观59
2.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精神61
3.中西方的隔阂65
第三章 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传统道德的比较70
一、康德的理性思维代替上帝:君子论(1)70
二、追求自我的正当性:小人论(1)74
1.尼采的个人竞争生存75
2.中国历史上的个人追求78
三、功利主义的发生:从君子到小人81
1.西方的个人主义81
2.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君子论(2)83
3.道德论的起源和发展:从本性到理性85
4.亚当·斯密的情感道德:既君子又小人88
5.功利主义:小人论(2)91
6.功利主义与经济发展96
四、世界经济的“宇宙大爆炸”:争当“小人国”的世界经济史101
1.现代西方道德101
2.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发展103
3.带头富起来的英国105
4.个人主义行为在英国的发生107
5.道德与私有制108
第四章 沉浮于历史长河中的中国传统道德112
一、中国传统道德的断裂与继承:永恒的道义113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洋为中用的尝试115
1.“打倒孔家店”115
2.难以倒下的孔家店117
3.“打倒孔家店”的失败120
三、共产党革命与传统道德:红旗下高扬的灵魂121
1.为了中国和世界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义务论122
2.为推进人民事业的君子论124
3.继续革命理论128
4.义务论在中国的失败131
四、对当今中国价值观的观察:君子之魂与小人之躯的苦斗136
1.霍夫斯塔德的关于个人主义倾向的排序137
2.雷丁的关于海外华人的价值观的研究138
3.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140
第五章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秩序144
一、家庭生活中的传统道德:对祖先意志的服从145
二、统一天下的原理:效法圣人152
三、中西方的社会组织原理:“非理性”及其社会效果158
1.国家和天下158
2.国家的起源159
3.近代国家形成的原动力161
4.立足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组织原理163
5.“非理性”与经济发展168
四、法治社会的核心:保护私人所有173
五、中国传统道德与世界和平:西方人的忧虑178
第六章 中国儒教在日本181
一、日本的“孝”与中国的“孝”182
二、神道: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185
1.日本古代传统价值观186
2.神道所隐含的精神世界187
3.儒教的引进191
4.武士道精神193
三、儒教在日本的发展198
1.儒教的日本化198
2.儒教与政权维持200
3.儒教与神道复兴201
4.日本对儒教的读解202
5.中国与日本在解读儒教上的差异206
四、借“虎皮”210
1.大日本帝国和教育勒语210
2.侵华战争和儒教的片面借用211
3.日本对儒教的批判213
五、实用性的集体主义215
第七章 生物本能行为与道德:为了古老血缘而生存218
一、利他行为的定义219
二、利他行为的普遍性220
1.动物界的利己与利他221
2.来自于情绪化、习惯化的利他行为224
3.利他行为的社会目的226
三、为了利他而利己229
1.为了遗传的生物个体229
2.为了遗传的个体行为230
第八章 人类的精神创造与道德:为了灵魂永生的信仰234
一、人类进化与精神的发生235
1.精神发生的生物基础235
2.人类的起源与进化236
3.人类生活认识能力的进化238
4.精神创造240
二、中国的精神创造244
三、西方的精神创造247
四、西方精神创造的影响249
第九章 关于道德重建的一些思考253
一、儒教与道教的平衡:传统的轮回圈253
1.中国的利己主义254
2.道教的社会影响力257
3.道教所起的平衡作用259
4.儒教和道教的一体化261
二、向西方理性论的挑战:大自然造就的非理性作用263
三、值得思考的一些问题:当道德成为一种工具268
1.中西方的撞击268
2.借鉴与思考271
3.道德与规矩273
4.价值观多元化的必要性275
5.结论276
第十章 道德与富国284
一、幸福与财富284
二、跟着感觉走287
三、爱国·爱民292
四、中国的软实力295
五、强化法律制度297
结束语305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
- 2299611.html
- 2619779.html
- 3176292.html
- 2642054.html
- 3279658.html
- 2107736.html
- 3697583.html
- 2517490.html
- 1041413.html
- 2032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3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0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8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9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1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8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80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1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