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进步中的现代远程教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技术进步中的现代远程教学
  • 陈建,陈守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ISBN:73040369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9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47页
  • 主题词:远距离教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进步中的现代远程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思考篇:透视现代远程教学第一章 现代远程教学的学习观2

第一节 现代远程教学的本体认识2

第二节 现代远程教学的学习理念4

一、学习的过程建构性5

二、学习的情境关联性6

三、学习的社会互动性7

第三节 新的联合——技术与教学观念9

第二章 现代远程教学的媒体观11

第一节 媒体的定义11

第二节 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分类12

一、教学媒体的发展阶段12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14

第三节 教学媒体比较研究16

一、关于媒体是否影响学习的历史争论16

二、远程教育领域中的媒体比较研究20

第四节 现代远程教学情境下的教学媒体22

一、“活着”还是“归隐”22

二、互动24

第三章 现代远程教学的实践观27

第一节 认识技术28

第二节 技术在教学中的扩散29

一、决定论者——技术的盲目崇拜29

二、社会构筑——技术扩散的观点31

第三节 技术引进教学的决策35

一、议程安排36

二、问题与创新方案的配比37

三、创新的重新定义/调整37

四、阐明问题38

五、常规化39

第二部分 技术篇:演进中的信息技术第四章 互联网43

第一节 Internet简介43

一、Internet的定义43

二、Internet的发展历程43

三、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46

四、发展趋势49

第二节 网络教育简介53

第五章 下一代互联网57

第一节 下一代互联网的定义57

第二节 IPv659

一、简介59

二、IPv6报头的结构61

三、IPv6地址的表示62

四、IPv6与IPv4的地址分配方式比较63

五、IPv6与互联网的安全问题64

六、IPv4向IPv6的转换技术64

七、移动IPv665

第三节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66

一、美国67

二、欧洲73

三、亚洲74

四、中国75

第四节 国外IPv6相关的主要项目79

一、北美的Moonv6计划79

二、欧洲的6LINK计划80

三、日本NTT的IPv6业务80

第五节 向IPv6网络过渡的困难82

第六节 下一代互联网的典型应用83

一、数据应用和大规模科学计算83

二、大规模点到点的视频通信84

三、移动智能终端应用84

四、网络视频监控和环境地震监测85

五、远程仪器控制、虚拟实验室85

六、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90

七、远程医疗91

第七节 下一代互联网的接入方案91

一、三种接入方案91

二、个人接入IPv6方案93

第六章 虚拟现实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分类97

第三节 应用98

第四节 应用举例:远程沉浸99

第七章 IPTV105

第一节 IPTV的定义105

一、什么是“TV”105

二、对“IP”的理解106

第二节 理解IPTV109

一、IPTV与流媒体技术109

二、IPTV与数字电视109

三、IPTV与NGN111

四、IPTV与三网融合112

第八章 网格技术114

第一节 网格概述114

一、什么是网格114

二、网格的起源115

三、为什么需要网格116

四、网格的特点117

第二节 网格应用的研究现状118

一、分布式超级计算118

二、分布式仪器系统119

三、数据密集型计算119

第三节 网格的发展前景120

一、企业信息处理120

二、电子政务121

三、个人娱乐121

第四节 应用案例:“大学课程在线”122

一、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 Grid)122

二、“大学课程在线”项目123

第三部分 学习篇:移动学习的技术与实践第九章 移动学习方式129

第一节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129

第二节 移动学习(m-Learning)131

一、移动学习概念131

二、移动学习方式的界定133

第三节 移动学习的理论支持135

一、行为主义136

二、建构主义136

三、情境理论137

四、合作学习137

五、非正式学习138

第十章 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140

第一节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140

一、无线电140

二、模拟和数字141

三、比特和带宽142

四、无线电频谱143

五、多路复用技术145

第二节 移动学习的接入技术148

一、集中控制方式148

二、中继连接方式149

三、混合连接方式150

第三节 移动通信系统151

一、第二代(2G)移动电话151

二、第三代(3G)移动电话153

第四节 移动通信终端156

一、移动设备156

二、移动操作系统158

第十一章 移动学习平台系统160

第一节 e-Learning学习平台161

第二节 移动学习平台对比分析164

一、网络连接164

二、移动终端的硬件/软件特性165

三、新需求(位置感知)166

第三节 通用的移动学习平台结构166

第十二章 移动学习的资源和标准169

第一节 移动学习资源研究169

一、ultralab的m-Learning项目169

二、斯坦福大学语言学习实验室172

三、移动学习资源网站——MeOne173

第二节 移动学习标准的研究174

第十三章 移动学习——基于消息的方式176

第一节 消息的种类176

一、短消息业务177

二、加强型短消息业务/智能型短消息业务177

三、多媒体消息业务178

第二节 短信息的教学应用场景179

一、非洲农村地区移动学习案例179

二、其他相关短信息服务有效性的研究181

第三节 短信平台产品181

一、中央电大的基于智能手机和板卡的短信群发网关系统181

二、上海电大“移动校园”平台183

三、北京大学基于短信的移动教育系统184

四、M-learning项目的SMS测验系统185

第十四章 移动学习——基于WAP浏览方式187

第一节 无线Web187

第二节 WAP Push技术及其应用191

一、WAP Push及其结构191

二、WAP Push的体系结构192

三、WAP Push的技术特色及移动学习应用193

第三节 WAP教学的比较研究195

一、WAP与WEB的比较195

二、WAP与课堂教学的比较197

第四节 WAP站点的建设198

一、深圳电大基于ASP.NET的移动学习网站198

二、西安交通大学的科技WAP网站(http://wap.xjtu.edu.cn)199

三、伯明翰大学的HandLeR项目200

第十五章 无线局域网络与户外学习202

第一节 无线局域网202

一、无线局域网的标准202

二、无线局域网的网络结构204

三、无线网络的技术205

第二节 Ad hoc网络与户外/体验学习206

一、Ad hoc网络206

二、台湾真理大学的Ad hoc教室和eschoolbag208

第三节 移动学习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210

一、提出了对远程教育形态重新认识的课题211

二、使远程教育结构和过程理论进一步清晰211

三、第四代远程教育观的出现212

第四部分 行动篇: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第十六章 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214

第一节 什么是WebQuest214

第二节 Webquest的组成215

第三节 FOCUS——撰写WebQuest的五项原则217

第四节 基于Web Quest构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222

第十七章 在线学术交流案例:“e-Learning大讲堂”226

第一节 简介226

第二节 “e-Learning大讲堂”的可行性分析228

第三节 相关互动工具的整合利用229

第四节 “e-Learning大讲堂”的组织运作与管理230

第五节 关于“e-Learning大讲堂”的思考232

第六节 其他相关案例介绍235

第十八章 Blog在大学教学交往中的应用238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标238

一、问题端倪——同样的校园不一样的学子238

二、问题清晰——都是交往惹的祸239

三、问题目标——Blog环境下的教学交往242

第二节 问题——方案的配比243

一、交往理论对问题解决的启示243

二、Blog工具对问题解决的支持247

第三节 基于Blog的教学交往的研究过程249

一、研究的方案249

二、Blog个案追踪251

三、研究总结257

第十九章 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259

第一节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259

一、开放课件含义的统一界定260

二、形成实施开放课件项目的范例261

三、组织安排和工作人员262

四、发布流程262

五、知识产权和授权263

六、对使用者的支持263

七、沟通和推广263

八、技术基础264

九、评价和评估264

十、成本264

第二节 有关知识开放与共享的项目266

一、MIT的数字化校园iCampus计划266

二、John Hopkins大学的OCW计划267

三、Foothill学院的Sofia项目268

四、Carnegie Mellon大学的OLI269

五、NEED和SMETE电子图书馆270

六、Rice大学的Connexions项目270

七、Internet Archive272

八、世界银行组织(World Bank)的GDLN272

九、开放式课程计划(OOPS)273

第三节 国内开放教育资源共享组织273

结束语275

参考文献278

图表索引282

常用名词术语解释285

西文人名汉译对照295

网络资源推荐2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