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
  • 雷敦渊,杨士朋著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367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历史年表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用年表读通中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传说时代与三皇五帝1

“猿人出现:人类文明的曙光2

“北京人、“山顶洞人早就不见啦:出土与失踪经过3

丁村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代表4

长滨文化:台湾地区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5

左镇人与网状文化:台湾地区的旧石器时代6

“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究竟哪里去了:一段追寻的过程7

进入新石器时代:特点和遗址分布9

燧人氏是不是北京人:远古帝王与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联10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很难懂:用电脑游戏来介绍12

台湾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13

“五帝”相继继位:中国逐渐从史前时代走向历史时代了14

夏朝·商朝17

从“禅让”到“家天下”:夏朝开国过程18

启杀益和启与有扈氏的战争:“家天下”初期的不安19

少康中兴:田一成,众一旅20

夏朝:一个古书上说有,部分学者怀疑其存在的朝代21

“汤武革命”的前半段:汤伐桀22

太甲的失位和复位:辅臣伊尹的功劳22

盘庚迁殷:商朝的都城安定了23

武丁在位:商朝最后的盛世24

商亡周兴:商纣对照周文王25

周武王继位与首次东伐:尔未知天命26

“汤武革命”的后半段:武王伐纣27

周朝29

管蔡之乱:周朝初年的政治危机30

共和元年:从此史书对于年代的记录没有中断31

周幽王被犬戎所杀:都于镐京的西周时期结束了32

周平王率众东迁:都于雒邑的东周时期开始了34

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34

春秋霸主出现与齐桓公的霸业:“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36

华元国际和平运动:同恤灾厄,备救凶患38

句践复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39

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开始:韩、赵、魏“三家分晋”41

商鞅变法:以“徙木立信”的方式建立威望42

苏秦与张仪: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都是纵横家的操盘44

吕不韦的抬轿艺术:吾门待子门而大45

周朝的最后结局:犹如风中残烛的赧王47

荆轲刺秦王:壮士一去兮不复返48

战国时代结束:六国中最后的齐国被灭50

秦朝53

秦“王”嬴政改称“皇帝”:皇帝之名与制度的开始54

秦朝的灭亡与混乱局面: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55

楚汉相争:楚河汉界,中分天下56

西楚霸王项羽的败亡: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最后自刎于乌江58

汉朝·新·三国61

吕后的成与败:中国第一位女性政治家,外戚专权的先驱者62

七国之乱:汉室进一步迈向中央集权63

汉武帝建元元年:“年号”纪年的开始65

汉武帝罢黜百家,提倡经学:汉朝的治国理念与学术风气为之一变66

汉武帝征伐四方:扩展了汉朝的疆域与对外的影响力67

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中西交通史的源头69

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的宫廷政变70

王莽篡汉:从“假皇帝”到“真皇帝”72

新朝倾覆:王莽“托古改制”,汉宗室起兵反抗73

绿林兵起兵绿林山:新朝被一群绿林兵给打倒了75

光武中兴:对人“推心置腹”的刘秀恢复汉政权76

班超出使西域:“不入虎穴,不(焉)得虎子”78

蔡侯纸:蔡伦造纸术的突破80

汉朝的地球科学家张衡:精准的候风地动仪81

两次“党锢之祸”:东汉朝廷的贤臣几乎被迫害一空82

“黄巾之乱”:乱世即将到来83

官渡之战: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战役85

赤壁之战:决定三分天下的关键战役86

曹操侵夺汉献帝权力:东汉的结局88

刘备的发展与即位称帝:复兴汉室的希望89

三国鼎立的形势:互有往来与征战91

三国时代最后称帝的孙权:与蜀、魏维持既紧张又和平的关系92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兴复汉室希望破灭94

司马炎篡位:司马懿家族有样学样95

三国时代落幕:蜀魏吴,争夺天下,西晋渔翁得利97

晋朝·五胡十六国99

“八王之乱”粉墨登场:皇帝领导力不足,皇后忌妒心很重,亲戚诸王争权夺利100

八王之乱:每一个王都因其掌权的野心被杀101

“五胡乱华”开始:腥风血雨笼罩华北102

永嘉之祸(上):晋怀帝被俘,中原陷入哀鸿遍野103

永嘉之祸(下):长安继洛阳之后沦陷,晋愍帝“投降”,西晋瓦解105

东晋企图复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106

祖逖北伐:发下“中流击楫”的誓言108

桓温三次北伐:回家的路很遥远109

淝水之战:东晋与五胡最关键的一场战役110

刘裕篡东晋,南朝开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建康)112

南北朝的宋、魏两强对峙:北凉灭亡,“五胡十六国”时代结束114

南北朝117

北朝魏前期:小皇帝孝文帝登基之前118

南朝宋:夺过皇帝宝座约一甲子就拱手让人119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上):迁都洛阳、革衣服之制121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下):改变鲜卑人的语言122

北魏的全面性改革123

南朝齐:立国不过二十三年就寿终正寝125

北魏内乱:高欢获得权力127

北魏分裂为二: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128

府兵制:西魏改革兵制,建立军队130

东魏的灭亡:东魏孝静帝与高氏父子的关系131

西魏的灭亡:改革完成,功成身退133

侯景之乱:长达三年八个月,梁武帝忧愤而死,南朝衰落134

北齐与北周:北齐先天条件优于北周,但反被北周攻灭135

北周兴亡:从开国、制伏权臣、扩张到被外戚杨坚篡夺137

隋文帝统一天下前的建设:改变官制、修筑长城、增强漕运、开通渠道138

南朝陈:南北朝时代的结束139

隋朝143

隋炀帝建立东京(东都)洛阳:东方的京城、国都144

隋炀帝开凿通济渠、邗沟:为了帝王一己的享乐145

隋炀帝设进士科:改变为国选拔人才的方式147

永济渠的军事用途:窥见与朝鲜的关系148

江南河:隋炀帝最后下令开凿的运河150

隋炀帝三征高丽:隋朝元气大伤150

隋朝即将瓦解:群雄角逐天下,李渊直捣京师151

隋朝走向末路:隋炀帝在江都被弑杀153

李渊建立唐朝与隋朝的最后挣扎: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154

隋朝灭亡:群雄并起竞逐天下156

唐朝159

唐朝统一天下:在隋末群雄的竞争中脱颖而出160

玄武门之变(上):谁能或够资格继承皇位161

玄武门之变(下):高祖之子建成、世民、元吉激战,决定了唐朝继位的领导者163

贞观之治:唐朝的第一个太平盛世164

捉东突厥颉利可汗到长安:唐朝声威扩大至疆域之外166

景教在唐朝:唐太宗允许,开始传布167

玄奘法师的西行取经壮举:佛教在中国的传布再开新页169

唐太宗亲征高丽:依然未竟全功170

武媚的影响力兴起:唐高宗废立皇后172

武后取李唐天下:一步步迈向皇帝之路173

从周圣神皇帝武曌,到唐中宗、唐睿宗在位时的政治局势175

开元之治:唐朝的第二个太平盛世,以及对外扩张发展的极限“怛逻斯之役”176

安史之乱(上):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178

安史之乱(下):唐朝无法再创盛世179

宦官乱政、藩镇割据、牛李党争:诸多问题一步步侵蚀唐朝国力181

从“牛李党争”到“王仙芝之乱”:宪宗到懿宗年间的政局182

“王仙芝之乱”:揭开唐末和五代十国大乱的序幕184

“黄巢之乱”(上):唐朝境内几乎都陷入战乱185

“黄巢之乱”(下):唐朝走向分崩离析的局面187

唐朝迁都洛阳:数百年历史的帝都长安城繁华落尽188

近三百年的唐朝灭亡: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190

五代十国193

契丹: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与耶律阿保机的建国194

五代十国与后梁的兴亡: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195

从后唐到后晋:石敬瑭的兴起197

十国与南唐的立国198

从后晋到后汉:被契丹操纵命运的后晋200

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后汉:随着后周、北汉建国,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进入最后阶段201

后周世宗的积极作为:为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203

宋朝205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上):取天下于孤儿寡母之手206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下):自导自演207

杯酒释兵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208

烛影斧声:从太祖到太宗210

金匮之盟:宋史中的一段疑云212

宋辽关系:中国VS中国213

澶渊之盟:龙战于野,宋真宗御驾亲征214

宋辽夏关系:三国大乱斗215

庆历新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217

王安石变法(上):君臣达成共识218

王安石变法(下):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19

新旧党争:从意见到意气220

联金灭辽(上):海上之盟222

联金灭辽(下):与虎谋皮223

靖康之难(上):前门拒狼,后门迎虎224

靖康之难(下):北宋王朝覆灭226

南宋建立:背海立国的半壁江山227

宋金和战(上):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228

宋金和战(中):岳飞之死230

宋金和战(下):“绍兴和议”的签订231

采石之战:书生能敌百万兵232

高宗传位孝宗:从太宗到太祖234

孝宗的北伐与隆兴和议:犬父有虎子235

开禧北伐:宰相有头能和议236

蒙宋灭金:唇亡齿寒237

“黄祸”(上):蒙古的第一次西征239

“黄祸”(中):蒙古的第二次西征240

“黄祸”(下):蒙古的第三次西征242

蒙哥大汗之死:钓鱼城屠龙记243

南宋之亡(上):襄阳困守244

南宋之亡(中):直捣临安245

南宋之亡(下):宋末三杰撑残局247

元朝249

忽必烈的大元王朝:夺位建元250

第一次元军征日:海将军救援251

第二次元军征日:神风保庇253

马可波罗来华:如真似幻的历史254

白莲教与红军(上):挑动黄河天下反255

白莲教与红军(下):克星帖木儿257

朱元璋的扫平群雄(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258

朱元璋的扫平群雄(下):从乞丐到皇帝259

明朝261

胡蓝之狱:明太祖杀文武百官,冷血卫江山262

靖难之役:骨肉相残263

郑和下西洋:四海扬威,八方来贡265

土木堡之变(上):英宗与太监王振拿国事当儿戏266

土木堡之变(下):龙困浅滩268

于谦与北京城保卫战:力挽狂澜269

夺门之变(上):天无二日,地无二主270

夺门之变(下):兄弟阋墙271

嘉靖年间的倭寇:三分真倭,七分假倭272

万历新政:张居正的改革274

利玛窦来华:远来的和尚念圣经275

中日朝鲜战争:援朝抗倭277

明末三大案之一:梃击案279

明末三大案之二:红丸案280

明末三大案之三:移宫案281

魏忠贤与阉党乱政:日月无光282

魏忠贤与阉党的末日:日月重光284

宁远大捷:烂船也有三斤钉285

宁锦大战与袁崇焕之死:忠魂依旧守辽东287

“流寇之乱”与明朝之亡:日月星陨289

清朝293

从后金到大清:大清帝国的打造294

吴三桂与清兵入关:冲冠一怒为红颜295

郑成功攻台:归骨于田横之岛296

三藩之乱: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98

施琅平定台湾:海上明灯终消熄299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炮打罗刹鬼301

清史第一疑案:雍正夺嫡302

马戛尔尼来华:中国与世界的距离304

和珅专权:史上第一贪官306

鸦片战争:大毒枭斗纸老虎307

太平天国(上):“洪杨之乱”309

太平天国(中):天京事变310

太平天国(下):四面楚歌312

洪大全其人其事:档案中的虚构313

“捻乱”(上):太平天国的守护者314

“捻乱”(下):肆虐于帝国腹心316

第一次英法联军(上):得寸进尺318

第一次英法联军(下):怀璧其罪319

第二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321

自强运动(上):师夷长技以制夷323

自强运动(下):扶得东来西又倒325

同治三大“回变”(上):云南、陕甘回民起义327

同治三大“回变”(下):收复新疆329

实录与档案中的虚构(上):噶尔丹之死330

实录与档案中的虚构(下):洪秀全之死331

中法战争:十九世纪的“越战”333

甲午战争:东星耀扬335

戊戌变法与政变:无奈亢龙变潜龙337

“义和团之刮”与八国联军(上):失控的民族主义338

“义和团之乱”与八国联军(下):向全世界宣战339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帝国挽歌341

民国时期343

北伐与国共合作:需要靠拢也需要距离的关系344

八年抗战与国共分合:前一秒就是历史,两岸的现在进行式346

跋348

参考书目3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