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声技术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管善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总2637无6208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7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声技术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声波 听觉 电声标准1
1-1 《有关声波的基础知识》1
1-1-1 声波的基本参量与波动方程2
1-1-2 平面波 球面波 波阻抗率7
1-1-3 声波的能量关系11
1-2 《人类的主要听觉特性 电声标准的意义》14
1-2-1 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特点 级的概念15
1-2-2 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特点 音高与音阶18
1-2-3 人类听觉的频率响应 响度级的概念20
1-2-4 人类听觉的非线性23
1-2-5 人类听觉的掩蔽效应 电声指标的相对性24
1-2-6 人类听觉的延时效应25
1-3 《常见声音信号的特点 电声系统的基本要求》26
1-3-1 声音信号的波形——频谱特点27
一、声音信号的时程特点 电声设备的稳态与瞬态要求27
二、声音信号的频谱特点 电声设备的频带要求28
三、声音信号的声色 电声设备的线性与非线性要求34
四、声音信号波形的不对称特点40
1-3-2 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特点 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系统的动态阈41
一、声音信号强度的计量值 声音信号的峰值因数与峰平比41
二、声音信号声压(或电压)强度的计量时间特性53
三、常用音量表54
四、声音信号的动态范围与电声设备的动态阈58
附录1-1 《波动方程的推导》61
附录1-2 《一些听觉特性的测量结果》67
附录1-3 《声学测量中的一些规定》70
第二章 室内声学75
2-1 《室内声的组成》76
2-2 《闭室的混响声与混响时间》78
2-2-1 闭室的简正频率78
2-2-2 闭室的混响声扩散与混响时间81
2-2-3 室内吸声处理与常用吸声材料和结构92
一、多孔材料93
二、穿孔板结构94
三、共振板结构97
四、帘幕98
2-2-4 最佳混响时间99
一、厅堂99
二、自然混响播(录)音室100
三、短混响播(录)音室102
四、电视演播室103
五、文学播(录)音室104
2-2-5 混响时间的测量105
2-3 《室内声能比 房间常数 混响半径》109
2-4 《前期反射声》112
2-5 《人工延时——混响技术》114
2-6 《隔声》116
2-6-1 室内噪声标准117
2-6-2 隔声措施的一般原则119
2-6-3 建筑构件的空气声隔声量121
一、单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122
二、双层密实均匀结构的隔声123
2-6-1 固体声的隔离措施125
2-6-1 室内噪声级的计算127
一、房间只有一面墙受到噪声干扰时的情况127
二、房间的各构件都有噪声透进时的情况132
附录2-1 《有关的吸声特性》133
附录2-2 《播音室吸声处理设计实例》134
附录2-3 《各种人工混响设备(系统)特性的比较》140
附录2-4 《一些专用隔声结构的隔声量》141
第三章 电声器件基础 扬声器142
3-1 《电——力——声类比》143
3-1-1 力学线路144
3-1-2 声学线路161
3-1-3 力学与声学混合线路173
3-2 《声的辐射》178
3-2-1 辐射阻抗178
3-2-2 辐射指向特性189
3-3 《电动扬声器》194
3-3-1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力——声总系统图196
3-3-2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输入阻抗199
3-3-3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204
3-3-4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声压特性212
一、低频声压特性214
二、中、高频声压特性220
三、指向特性225
3-3-5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非线性畸变230
一、开箱232
3-3-6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的扬声器箱232
二、闭箱233
三、反相箱237
3-3-7 号筒式电动扬声器248
一、号筒的等效输入力阻抗和输入声阻抗249
二、号筒引起的非线性257
三、号筒的指向性258
四、号筒式电动扬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特性259
附录3-1 《无限大障板上振动活塞对媒质施加的作用力推导》264
附录3-2 《无限大障板上振动活塞产生的远区场声压推导》268
附录3-3 《无限大障板上扬声器低频声压灵敏度的推导》270
附录3-4 《低频反相箱上扬声器与孔洞分别辐射声压的求解》272
4-1-1 声波接收器特性的表征与声波衍射的影响275
第四章 电声器件基础 传声器275
4-1 《声波接收》275
4-1-2 声波接收器的种类和它们的特性277
一、压力式声波接收器278
二、压差式声波接收器280
三、复合式声波接收器291
4-2 《动圈传声器》294
4-2-1 压力式动圈传声器294
一、简单压力式动圈传声器294
二、动圈传声器工作频带的扩展305
4-2-2 声复合式动圈传声器309
4-2-3 动圈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313
4-2-4 动圈传声器的瞬态特性315
4-3 《带式传声器》316
4-3-1 压差式带式传声器317
一、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灵敏度特点317
二、压差式带式传声器的其他特性324
4-3-2 压力式带式传声器和电复合式带式传声器325
4-4 《电容传声器》329
4-4-1 压力式电容传声器329
4-4-2 声复合式电容传声器341
4-4-3 压差式电容传声器与电复合式电容传声器343
4-4-4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347
4-4-5 电容传声器的非线性畸变350
4-4-6 电容传声器的瞬态特性353
4-5 《传声器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354
附录4-1 《压力式声波接收器声波作用力的推导》357
附录4-2 《压差式声波接收器声波作用力的推导》359
附录4-3 《各种传声器有关参量频响的比较》360
第五章 磁带录声机361
5-1 《磁带录声机的组成》362
5-1-1 磁带录声机的机械系统362
5-1-2 磁带录声机的磁——电系统370
5-2 《录声磁带》375
5-3 《超声频消磁原理》378
5-3-1 消磁原理 磁带微段的概念378
5-3-2 对消磁超声频振荡器与消磁头的要求382
5-4 《超声频偏磁录声原理》383
5-4-1 磁带微段的录声磁化384
5-4-2 超声频偏磁强度与录声质量388
5-4-3 记录带磁通频响与录声均衡390
5-4-4 记录带磁通强度397
5-4-5 对录声系统的要求399
5-5 《磁带放声原理》401
5-5-1 磁带放声时的磁——电变换402
5-5-2 放声高频损失405
一、放声磁头缝隙损失405
二、放声间隔损失408
三、磁头方位倾角损失409
四、磁头磁芯损失413
5-5-3 低频轮廓效应413
5-5-4 放声放大器的频率均衡416
5-6 《磁带录声机的噪声与动态阈》420
5-6-1 录声机的噪声420
一、磁带背景噪声421
二、直流剩磁噪声421
三、调制噪声423
四、磁带录声的特殊噪声—复印效应425
5-6-2 磁带录声机的动态阈与信噪比426
附录5-1 《我国专业磁带录声机(6.3毫米磁带)的国家标准(节录)》429
附录5-2 《噪声降低设备》431
附录5-3 《脉码磁带录声机简介》439
第六章 电声系统与调声控制台441
6-1 《典型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1
6-1-1 以声音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日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2
6-1-2 以图象信号为连贯主体的节目制作——播出(或放映)工序445
6-2 《电声系统的分类与组成》447
6-3 《调声控制台》450
6-3-1 调声控制台的声音信号通路452
一、信号输入452
二、信号混合455
三、节目放大器459
四、电平调整器459
五、线路放大器462
六、频响控制463
6-3-2 调声控制台的电平图466
6-3-3 声音信号的监测与监听470
6-3-4 输入通路开关与有关警示信号的联锁 预选转接系统473
6-3-5 对讲系统479
6-3-6 人工延时与混响的引入481
6-3-7 调声控制台的典型电路简介484
一、输入级电路485
二、输出级电路489
三、频响调节电路492
6-4 《传声器拾声方法简介》495
6-4-1 一些拾声原则496
一、拾声传声器适用声压级的确定496
二、拾声传声器指向性的确定497
三、拾声距离的确定498
四、注意减小声波干涉所带来的不良影响502
一、单传声器拾声例507
6-4-2 一些拾声实例507
二、多传声器拾声例508
三、活动声源的拾声513
第七章 立体声技术514
7-1 《立体声的特点》515
7-2 《人对声源方向的判别机理》516
7-3 《双声源给人的方向感 立体声正弦定律》522
7-4 《立体声信号的产生与声象方向的导演》528
7-4-1 X——Y制拾声方法 高频声象方向预校正528
7-4-2 M——S制拾声方法533
7-4-3 A——B制拾声方法535
7-4-4 模拟人头制拾声方法539
7-4-5 单传声器拾声方法540
7-5 《声象调节电路与立体声调声控制台》542
7-6 《立体声与单(道)声的兼容 立体声信号的记录与传送》555
7-6-1 磁带记录555
7-6-2 唱片557
7-6-3 无线电广播557
一、导频制调频广播558
二、极性调幅制调频广播561
7-6-4 兼容的单(道)声特点 兼容性下降的原因与影响563
7-7 《对立体声系统各环节的特殊要求》567
7-7-1 相移问题567
7-7-2 串声问题568
7-7-3 演播室特性569
7-7-4 节目监听室570
热门推荐
- 3426703.html
- 1451286.html
- 155123.html
- 572961.html
- 3889599.html
- 2808001.html
- 3801533.html
- 1411623.html
- 2900260.html
- 35757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0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9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16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7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7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90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4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5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82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