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利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植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利用
  • 肖层林,张海清,麻浩主编;马守才,陈烈臣,曾汉来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159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杂种优势-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杂种优势原理与利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植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概况1

第二节 杂种优势表现及评价方法4

1杂种优势的表现4

2杂种优势的评价方法5

第三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原则与主要途径6

1确定杂交组合选育目标6

2提高杂交亲本基因纯合性6

3选用配合力高的亲本7

4采用可行的杂交制种途径9

第四节 杂交组合竞争优势鉴定10

1杂交组合观察试验10

2杂交组合品比试验11

3杂交组合区域试验11

4杂交组合抗性鉴定13

5杂交组合品质分析13

6杂交组合生产试验与示范13

第五节 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展望14

1深入研究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理论14

2扩展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与新方法15

3发掘与创新杂种优势利用的资源15

第二章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与生理学基础18

第一节 植物繁殖方式及遗传学特性18

1有性繁殖方式18

2无性繁殖方式22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22

1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经典假说23

2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29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生理学基础32

1光合作用与杂种优势32

2营养吸收与杂种优势38

3抗逆性与杂种优势39

第三章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基础44

第一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形态学与细胞学基础44

1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表现型及鉴定方法44

2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研究46

第二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基础50

1植物激素与雄性育性表达调控51

2活性氧、膜脂过氧化与雄性不育54

3物质代谢与雄性不育55

4能量代谢与雄性不育59

5生态因素调节雄性育性表达的生理生化过程62

第三节 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基础62

1细胞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基础62

2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基础63

3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的遗传学基础68

第四章 雄性不育性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71

第一节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的发现与创制71

1自然突变71

2人工创制72

第二节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77

1雄性不育系的选育77

2雄性不育系育性与其他性状选择鉴定79

3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82

第三节 三系法恢复系的选育及杂交组合选配84

1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84

2三系法杂交组合选育90

第四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93

1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动态93

2三系法杂交水稻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102

第五节 三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103

1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103

2三系亲本种子生产技术105

3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108

第五章 雄性不育性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130

第一节 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发现与创制130

1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130

2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130

3其他类型生态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130

4其他作物光温敏核不育材料的发现131

5光温敏感雄性不育材料产生的途径131

第二节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133

1对光温敏核不育性的认识与不育系选育标准的制定133

2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135

3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方法与程序137

4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鉴定程序与方法140

第三节 两系法杂交组合的选配145

1两系法杂交组合选配的理论基础145

2两系法杂交组合父本选育146

3两系杂交组合选配程序147

4水稻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147

第四节 两系法杂种优势研究应用与发展148

1基本明确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148

2育成了丰富的光温敏不育系148

3两系法杂交组合得到大规模生产应用149

4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问题152

第五节 两系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153

1两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153

2光温敏不育系原种生产技术154

3光温敏核不育系繁殖技术156

4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风险及其控制技术158

第六章 人工去雄制种法杂种优势利用163

第一节 亲本自交系的选育163

1亲本自交系的概念163

2亲本自交系的选育方法163

第二节 玉米人工去雄杂种优势利用166

1玉米人工去雄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动态166

2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和组合选配167

3玉米种子生产原理与技术168

第三节 棉花人工去雄杂种优势利用174

1棉花杂种优势表现174

2国内外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概况175

3棉花人工去雄杂交制种原理与技术175

第四节 番茄人工去雄制种杂种优势利用180

1番茄的植物学特征特性181

2番茄的育种目标182

3番茄的育种方法182

4人工去雄杂交制种183

第五节 辣椒人工去雄制种杂种优势利用184

1辣椒杂种优势利用概况184

2辣椒种子生产的植物学特征特性185

3辣椒开花结果与环境条件186

4辣椒人工去雄杂交制种程序与技术187

第六节 西瓜人工去雄制种杂种优势利用189

1西瓜的植物学特征特性189

2西瓜人工去雄杂交制种191

第七节 黄瓜人工去雄制种杂种优势利用194

1黄瓜的植物学特征特性194

2黄瓜的育种目标194

3黄瓜的杂种优势利用195

4人工去雄杂交制种195

第七章 化学杀雄制种法杂种优势利用197

第一节 化学杀雄原理197

1化学杀雄的细胞学机理197

2化学杀雄的生理生化机理198

3化学杀雄的分子生物学200

第二节 化学杀雄剂选择与应用201

1化学杀雄剂的种类201

2化学杀雄剂的特点202

3化学杀雄剂的应用202

第三节 化学杀雄杂交组合的选配204

1根据双亲性状配合力与互补性选配杂交组合204

2根据双亲亲缘关系选配杂交组合205

3选择产量较高且便于繁殖制种的亲本配组205

第四节 油菜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206

1油菜化学杀雄剂的研究206

2油菜化学杀雄技术研究207

3采用化学杀雄剂解决三系和两系杂交制种出现的微粉问题208

4化学杀雄效果鉴定208

5化学杀雄杂交组合选配模式210

第八章 杂种优势利用的其他途径214

第一节 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214

1标记性状的概念及其特点214

2标记性状的遗传特性215

3标记性状杂交亲本的选育216

4杂交组合的选配218

5标记性状的来源219

6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实例及发展前景220

第二节 自交不亲和性杂种优势利用途径224

1自交不亲和特性的概念及其表现224

2自交不亲和性类型224

3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226

4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特性226

5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机理229

6自交不亲和系亲本选育与鉴定230

7自交不亲和系的鉴定和杂交制种及其种子鉴定231

8自交不亲和特性杂种优势利用的实例233

第三节 杂种优势无融合生殖利用235

1无融合生殖的概念235

2无融合生殖的类型236

3无融合生殖的遗传学237

4无融合生殖在作物中的应用237

第四节 杂种优势无性繁殖利用238

1无性繁殖的概念238

2无性繁殖的遗传特点238

3无性繁殖在杂种优势上的利用238

第九章 生物技术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上的应用241

第一节 外源DNA导入技术的应用241

1外源DNA导入技术的主要特点242

2外源DNA导入技术243

3 DNA导入技术的分子验证244

第二节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245

1作物转基因方法246

2转基因技术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246

3基因工程技术与作物杂种优势利用248

第三节 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252

1常用的分子标记方法252

2 DNA标记在改良作物亲本材料中的应用254

3作物基因聚合分子育种256

4分子设计育种257

5作物育种对DNA分子标记应用的展望259

第四节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259

1花药培养与单倍体育种260

2体细胞遗传变异的利用260

3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交260

4细胞工程技术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应用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