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胶莱盆地原型与盆地动力学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胶莱盆地原型与盆地动力学分析
  • 吴冲龙,张善文,毛小平,李星,吕希学,孔春芳等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52373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202页
  • 主题词:构造盆地-区域地质-研究-山东省;构造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胶莱盆地原型与盆地动力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

第一节 胶莱盆地研究概况1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3

一、基本研究思路3

二、主要研究内容3

第三节 技术方案与研究方法4

一、基本技术方案4

二、胶莱盆地构造原型研究4

三、胶莱盆地动力学研究11

第二章 基底岩系、地层格架和沉积特征15

第一节 基底岩系的组成和特征15

一、胶北隆起变质岩系15

二、胶南隆起带的变质岩系18

第二节 沉积-火山岩系及其层序划分20

一、沉积-火山岩系的岩石地层单元划分20

二、沉积-火山岩系的层序地层单元划分23

第三节 沉降-充填单元及其沉积特征27

一、莱阳早期裂陷-反转旋回(LSQ1,K1l1)27

二、莱阳中晚期裂陷-反转旋回(LSQ2,K1 l2)28

三、青山期裂陷-反转旋回(LSQ3,K1q)40

四、王氏期裂陷-反转旋回(SQ4, K2 W)44

第三章 同沉积期构造、岩浆活动特征47

第一节 胶莱盆地的构造特征47

一、盆内构造单元划分47

二、胶莱盆地分区构造特征50

第二节 盆地及周缘岩浆活动特征57

一、岩浆侵入活动特征57

二、岩浆喷发活动特征61

三、岩浆活动成因分析64

四、岩浆活动对盆地的影响65

第三节 盖层断裂的同沉积活动67

一、地震剖面的时深关系标定67

二、同沉积断裂活动的剖面反映67

三、断裂同沉积活动的平面特征73

四、沉积盖层的剥蚀量恢复76

第四章 盆地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79

第一节 盆地原型分析与恢复79

一、盆地原型的性质与转化79

二、盆地原型各阶段的边界80

三、盆地基底分异与沉降史83

第二节 盆地裂陷期伸展作用分析88

一、伸展量、伸展率和伸展速率计算88

二、盆地各期亚原型的伸展特征分析90

第三节 盆地古构造应力场分析模拟94

一、盆地各阶段的构造体制分析94

二、盆地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建模97

三、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99

第四节 盆地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分析104

一、胶莱盆地区域和深部的构造背景104

二、基底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107

三、盆地演化动力学机制归纳与总结112

第五章 盆地古地热场及有机质演化116

第一节 盆地古地热场研究的方法模型116

一、盆地古地热场组成及多期次叠加116

二、盆地古地热场的分层模型117

第二节 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120

第三节 盆地古地温的古温标法研究123

一、镜质体反射率法123

二、裂变径迹法125

三、流体包裹体法129

第四节 盆地古地热场的动态模拟131

一、分层模型的有限单元法求解131

二、基底古地热流的静态恢复132

三、西部坳陷古地热场动态模拟137

第五节 有机质热演化的动态模拟144

一、Ro,m数值计算公式原理144

二、Ro,m数值计算公式的应用146

三、莱阳组有机质热演化动态模拟146

四、有机质热演化动态模拟结果分析153

第六章 油气成藏地质条件概略评价154

第一节 盆地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评价154

一、盆地古构造条件评价154

二、盆地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条件155

三、古地热场与有机质热演化条件158

第二节 油气成生与成藏条件综合评价159

一、油气显示与分布特征159

二、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161

第三节 油气保存条件与资源潜力评价171

一、油气保存条件评价171

二、生排烃动态模拟171

三、油气资源潜力评价179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183

参考文献1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