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孙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13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吠檀多-研究-印度-古代;哲学史-研究-印度-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1
第一节 吠檀多的产生4
第二节 吠檀多派的主要哲学家8
一从《梵经》到商羯罗之前的哲学家8
二 商羯罗之后的哲学家21
三 吠檀多不二一元论派的哲学家25
第一章 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42
第一节 吠陀的成立及开展模式42
一 历史过程42
二 主要内容46
第二节 《梨俱吠陀》的哲学思想48
一《梨俱吠陀》的多神教48
二《梨俱吠陀》的宇宙创世说51
三 原人创世论56
四 吠陀的轮回思想61
第二章 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奥义书64
第一节 奥义书的成立及其意义64
第二节 奥义书的哲学66
一 梵与我的概念66
二 梵我一如思想的发展69
三“二梵”说与“二我”说75
第三节 奥义书的解脱观80
一《梵书》的理论80
二 奥义书的轮回观81
第四节 奥义书与原始佛教87
一 理论基础解析87
二 外在的区别91
三 形上学立场的区别92
第三章 《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97
第一节 《薄伽梵歌》的背景及内容简介97
第二节 《薄伽梵歌》与其他哲学派别的关系……,102
一 数论102
二 瑜伽106
三 弥曼差110
第三节 《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112
一《摩诃婆罗多》的哲学思想112
二 神我117
三 原质120
四 三德123
第四节 《薄伽梵歌》的宗教观127
一 瑜伽修行理论127
二 神论132
三 轮回说136
第五节 伦理道德观137
一 种姓的职责与义务137
二 平等观139
三 祭祀141
第四章 吠檀多哲学的根本经典:《梵经》144
第一节 《梵经》的年代、名义及其结构144
第二节 《梵经》的不一不异论148
第三节 《梵经》的宇宙观151
第五章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156
第一节 乔荼波陀的历史背景156
一 名称与历史156
二《圣教论》介绍160
三《圣教论》发展线索166
第二节 《圣教论》的哲学思想171
一 唵的本体论思想171
二 四位说的现象论175
三 摩耶的幻相说177
四 绝对不生说180
五 梵我一如说186
六 结论190
第三节 乔荼波陀与佛教190
一 理论的时代性和渗透性191
二 理论上的比较196
三 结论210
第六章 商羯罗的哲学思想213
第一节 商羯罗的生涯与历史时代背景213
一 商羯罗的生平与年代213
二 历史时代背景216
三 商羯罗的著作218
第二节 商羯罗思想研究223
一 绝对的梵和阿特曼223
二 宇宙论236
三 个我观249
四 认识论253
第三节 解脱观261
一 轮回的本质与主体261
二 无明的本质265
三 解脱论271
第四节 商羯罗与佛教275
一 问题的由来276
二 吠檀多与佛教哲学的异同278
三《梵经注》对佛教的批判281
四《示教千则》对佛教的批判289
五 结论302
第五节 结束语303
第七章 罗摩奴阇的限定不二论305
第一节 罗摩奴阇的生平及时代背景305
第二节 梵与个我、世界的关系308
第三节 认识论316
第四节 宗教伦理观317
第五节 结论321
第八章 摩陀婆的二元论324
第一节 摩陀婆的生平及著作324
第二节 摩陀婆的二元论325
第九章 筏罗婆的哲学329
第一节 筏罗婆的思想背景329
第二节 《小注》的哲学思想研究332
一 作为世界原因的梵332
二 梵是无属性的行为主体337
三 结论338
第十章 16世纪不二一元论派的动向340
第一节 时代和思想背景340
第二节 摩吐苏陀那·沙罗须瓦提342
第三节 其他哲学家345
附录 印度吠檀多哲学的梵我观与朱熹理学之比较349
参考文献363
梵汉哲学术语译名对照380
热门推荐
- 3191125.html
- 1983805.html
- 1351215.html
- 1146991.html
- 1341082.html
- 2154921.html
- 2782508.html
- 2255628.html
- 3181193.html
- 1370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5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68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0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01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94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95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16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91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