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券市场新型犯罪识别与赔偿途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证券市场新型犯罪识别与赔偿途径
  • 顾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780078876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证券交易-经济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券市场新型犯罪识别与赔偿途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 王作富1

前言1

上篇 新型证券犯罪导论1

第一章 新型证券犯罪概述1

第一节 新型证券犯罪概念与界定1

一、新型证券犯罪概念1

二、新型证券犯罪范围界定4

三、研究新型证券犯罪的现实意义6

第二节 加入WTO后证券犯罪发展趋势及特质7

一、证券犯罪主体结构变化7

二、证券犯罪方法日趋专业性13

三、证券犯罪手段与危害结果复合性15

四、国外巨额游资引发跨国证券犯罪16

五、证券品种创新与证券犯罪类型对等延伸19

第二章 新型证券犯罪原因初探21

第一节 新型证券犯罪市场诱导因素21

一、证券市场的格局变化21

二、中外合资企业的法律冲突24

三、投资主体过度投机心理28

四、证券市场参与者缺乏良好诚信29

五、证券经营机构管理制度疏漏34

第二节 证券犯罪立法的疏漏39

一、新型证券犯罪认定错位39

二、诸多证券法律规定不相照应48

三、缺乏多元化刑罚体系与结构50

四、罚金刑适用存在诸多问题53

五、缺乏必要的资格刑设置55

第三节 证券犯罪刑事处罚的局限57

一、刑事处罚证券犯罪几近空白57

二、“口袋罪”替代现象时有发生63

三、行政处罚替代刑事处罚十分普遍63

第四节 证券犯罪理论构建的缺陷67

一、对新型证券犯罪缺乏前瞻性研究67

二、证券犯罪研究涉猎面狭窄68

三、证券犯罪研究方法陈旧69

一、必要性原则71

第一节 新型证券犯罪刑事立法原则71

第三章 新型证券犯罪立法调整与罪刑关系71

二、协调性原则73

三、及时性原则74

四、可行性原则75

第二节 证券犯罪罪刑关系协调76

一、处理好证券犯罪与罪名设置的对应关系76

二、处理好证券犯罪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关系79

第三节 完善我国新型证券犯罪的刑事立法81

一、补充与完善证券刑事立法81

二、辅之司法解释弥补立法缺陷84

三、采用自由刑、财产刑与资格刑相结合的刑罚体系84

一、建立行政、民法非刑罚处罚与责任体系85

第四节 建立新型证券犯罪非刑事处罚体系85

二、建立证券犯罪民事赔偿制度87

三、强化证券监管机关综合职能100

第四章 新型证券犯罪刑罚选择与完善104

第一节 新型证券犯罪与自由刑配置取舍104

一、有期徒刑的设置与完善104

二、拘役与新型证券犯罪106

第二节 新型证券犯罪与财产刑配置调整106

一、新型证券犯罪与罚金刑配置的完善106

二、新型证券犯罪财产型处罚关系协调110

第三节 新型证券犯罪与资格刑设置113

一、资格刑对证券犯罪的现实意义113

二、国外资格刑立法比较与借鉴120

三、资格刑立法模式探讨126

四、个人证券犯罪资格刑适用模式129

五、法人证券犯罪资格刑适用模式134

六、个人与法人适用资格刑行为样态与条件比较137

第五章 新型证券犯罪司法对策144

第一节 提高对新型证券犯罪危害性认识144

一、提高对新型证券犯罪危害性认识144

二、协调打防结合、稳定发展的关系145

三、提高司法实践部门打击新型证券犯罪的实战能力146

第二节 清理法律法规秉承法制统一146

一、清理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秉承法制统一146

二、加强对新型证券犯罪司法解释工作148

三、建立证券犯罪学术研究组织149

第三节 加强国际间证券犯罪的司法合作150

一、构建预防跨国证券犯罪国际网络平台150

二、搭建跨国证券犯罪数据平台151

三、加强国际间的司法协助152

四、提高司法队伍办理跨国证券犯罪案件能力153

下篇 新型证券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154

第六章 短线交易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154

第一节 我国短线交易刑事立法必要性154

一、短线交易刑事立法的现实紧迫性155

二、防止司法实践中的认定错位157

三、短线交易刑罚化符合国际证券市场趋势159

第二节 国外及相关地区短线交易刑事立法例161

一、美国短线交易立法例161

二、日本短线交易立法例164

三、台湾地区短线交易立法例165

第三节 短线交易罪概念及构成要件166

一、短线交易罪概念166

二、短线交易侵犯的客体167

三、短线交易主体构成167

四、短线交易主观方面181

五、短线交易客观行为184

六、短线交易时间段的界定185

一、罪状的表述189

第四节 短线交易罪的罪名和罪状设置189

三、法定刑例外规定190

二、法定刑幅度190

第五节 短线交易刑罚适用191

一、短线交易非法所得计算方法选择191

二、短线交易股息的归属195

三、有关“资格刑”的适用196

第六节 短线交易罪司法认定197

一、短线交易侵害对象的确定197

二、排除短线交易犯罪的例外规定198

三、短线交易认定中的罪数问题199

四、场外非限制交易时间与非交易转让的认定201

一、弥补证券犯罪刑事立法疏漏202

第七章 非法承销证券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202

第一节 非法承销证券罪刑事立法的必要性202

二、丰富与完善证券犯罪刑事立法体系203

三、正确认定与处罚非法承销证券犯罪的现实需要205

第二节 非法承销证券罪概念及构成要件206

一、非法承销证券罪的概念206

二、非法承销证券罪的主体207

三、非法承销证券罪的客体208

四、非法承销证券罪的客观方面209

五、非法承销证券罪的主观方面210

二、法定刑幅度211

一、罪状的表述211

第三节 非法承销证券罪的罪名和罪状设置211

第四节 非法承销证券罪刑罚适用212

一、实际承销与准备承销数额在处罚上的差别212

二、“数额巨大”或者“后果严重”的标准214

三、非法承销证券罪“资格刑”的适用215

第五节 非法承销证券罪司法认定216

一、非法承销买卖证券中违规与犯罪界限216

二、对“擅自发行的证券”的理解216

三、承销或者代理证券的范围217

四、非法承销或者代理特殊行为的认定218

五、非法承销或者代理欺诈发行的证券的认定219

六、非法承销证券罪认定中罪数问题220

七、非法承销证券罪的共同犯罪问题222

第八章 信用交易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224

第一节 信用交易罪争论焦点及刑事立法必要性224

一、信用交易成为诱发其他证券犯罪的主要因素226

二、证券信用交易市场危害甚烈229

三、弥补证券犯罪刑事立法疏漏231

四、打击信用交易犯罪的实际需要232

第二节 信用交易犯罪国外及相关地区立法例比较234

一、美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刑事立法234

二、日本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刑事立法237

三、我国台湾地区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及刑事立法238

一、信用交易罪概念240

第三节 信用交易罪概念及构成解析240

二、信用交易罪的行为要件241

三、信用交易罪主观方面242

四、信用交易罪客体243

五、信用交易罪主体244

第四节 信用交易罪的罪名和罪状设置247

一、罪状的表述247

二、法定刑幅度248

第五节 信用交易罪刑罚适用249

一、信用交易罪“后果严重”的标准249

一、信用交易者共同犯罪的认定250

第六节 信用交易罪司法认定问题250

二、信用交易罪“资格刑”的适用250

二、信用交易罪认定中的罪数问题253

第九章 欺诈客户犯罪的认定与刑事责任256

第一节 欺诈客户罪刑事立法的必要性256

一、欺诈客户行为的严重危害性256

二、弥补证券犯罪刑事立法疏漏259

三、打击欺诈客户犯罪的实际需要260

第二节 西方国家欺诈客户经典案例及立法概览264

一、不适当的证券交易265

二、多余证券交易266

三、错误执行客户委托指令268

四、网络委托错误269

五、未有效授权的交易273

一、欺诈客户行为的分类与比较276

第三节 欺诈客户行为分类与相关特征276

二、证券欺诈行为犯罪化遴选286

第四节 欺诈客户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294

一、欺诈客户罪的概念294

二、欺诈客户罪主体294

三、欺诈客户罪客体296

四、欺诈客户罪客观方面297

五、欺诈客户罪主观方面299

一、罪状的表述300

二、法定刑幅度300

第五节 欺诈客户罪的罪名和罪状设置300

第六节 欺诈客户罪刑罚适用301

一、有关“情节严重”或者“严重后果”的标准301

二、欺诈客户罪特别情节的认定303

三、有关欺诈客户罪“资格刑”的适用304

第七节 欺诈客户罪司法认定305

一、欺诈客户罪与非罪的认定305

二、欺诈客户罪与普通诈骗罪的区别307

三、欺诈客户罪与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罪的区别309

四、欺诈客户罪认定中的罪数问题310

五、欺诈客户罪中共同犯罪问题312

后记318

参考书目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