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改革及相关热点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灿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174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司法改革及相关热点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法沿随笔:一个法律人的追求(代序)1
第一章司法主题研究:公正与效率1
第一节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内涵1
一、研究公正与效率主题价值的方法和进路1
二、公正与效率主题的整体价值3
三、司法公正的价值内涵4
四、司法效率的价值内涵8
五、怎样实现公正与效率主题价值的最大化11
第二节公正与效率的宏观实现20
一、中国司法面临深层次挑战21
二、世贸规则的现实要求24
先进的司法理念28
三、实现中国司法的公正与高效必须具备若干28
四、实现中国司法公正与高效的关键是提升司31
法权威31
第二章司法管理研究:以法院管理创新为例36
第一节法院管理创新的新理念38
一、司法为民的目的管理理念38
二、开放谦和的学习型管理理念39
三、以人为本的综合管理理念40
四、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整合管理理念41
五、以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的过程管理理念42
六、以心理学、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文化管43
理理念43
第二节法院管理创新的新模式44
——群众素质、领导素质、管理水平47
一、第一个三角模型“管理的效能作用”47
——制度设定、教育培训、激励发挥48
二、第二个三角模型“管理的具体方略”48
三、第三个三角模型“管理的基本内容”49
——审判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司法行政管理49
第三节法院管理创新的培训策略51
一、培训的目的和作用51
二、培训的原则53
三、培训的方法54
第四节法院管理创新的激励策略55
一、关于法院中层干部的激励策略56
二、关于法院基层干警的激励策略59
一般原理63
一、关于社会信用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63
社会信用的思考63
第一节法治国家、司法审判与社会信用的63
第三章 司法与社会环境研究:关于法院保障和促进63
二、社会信用体系是法治国家的精神基石65
三、司法审判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有力保障66
第二节审判工作保障社会信用:实质角度的衡平67
一、刑事审判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67
二、民商审判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70
三、行政审判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73
第三节法院工作促进社会信用:措施角度的考量75
一、创设立案信息发布制度75
二、深化裁判文书公开制度81
三、建立执行工作曝光制度84
四、结论89
第四章 法院文化与法官制度研究:从宏观叙事90
到微观论证90
第一节先进文化与法院文化90
一、“先进文化”的深刻蕴涵90
二、法院文化到底是什么91
三、关于法院的先进文化92
四、法院先进文化的灵魂——现代司法理念94
第二节关于统一司法考试制度95
一、统一司法考试的必要性与意义95
二、考试制度设计的宏观考虑96
三、实践中与操作时需认真考虑的几个问题98
第三节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法官晋升制度103
一、建立自成体系的法官晋升与考核制度104
二、法官晋升与考核制度的具体设计108
第四节审判长制度的几个问题110
一、审判长在庭审和法律文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11
二、审判长制度下相关人员的职权范围及管理协112
调问题112
三、审判长的考核问题114
第五节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操作性问题115
一、法官员额的确定问题116
二、法官助理制度的有关问题119
三、书记员单独序列制度有关问题122
四、有关人员的精简分流问题125
一、议案情况的总体性分析之一129
第一节 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实务性分析129
第五章 审判委员会制度研究:现状透析与实务重构129
二、机制运作情况分析131
三、议案情况的总体性分析之二132
四、未决个案的特别分析:原因及对策137
第二节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操作性改进141
一、建言之基础:审委会制度理论研讨情况141
要介与分析141
二、设立审委会委员任免奖惩制度142
三、明确审委会讨论个案的标准144
四、改进审委会案件登记制度144
五、改进审委会议事规则145
六、设立审委会月(季)报制度147
七、设立审判委员会议案评议与考核制度147
发展150
一、欧盟法方面150
第六章司法借鉴:欧风法雨踏归途——赴欧学习150
第一节所习所学——欧盟及其成员国法律的新150
考察报告150
二、宪政法方面152
三、刑事法方面153
四、民事法方面154
第二节所见所闻——欧洲法制建设的点点滴滴155
一、法律文化方面155
二、法官选拔与法院建设156
三、法律教育与法官培训157
第三节 所思所辨——欧洲法律制度的若干不足157
一、欧洲“人权核心说”存在缺陷157
迟延的现象158
二、欧洲许多国家法院存在效率不高、诉讼158
三、欧洲法律界对中国缺乏了解,报道中国欠缺159
客观、存有偏见159
第四节可资可鉴——从欧洲经验看中国司法改革160
一、路径选择:坚持走博采众长、开放谦和的司160
法改革之路160
二、模式切入:统一协调有序地进行,不宜各自161
为政、过于激进161
三、理论投入:加强司法改革的基础研究,探索162
法院工作基本规律162
四、人才产出:依法坚决改革法官制度,使优秀的163
人才群贤集聚163
一、《解释》的若干缺陷与不足165
第一节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新思考165
第七章 民事法热点:应然与实然的考量165
二、《解释》的解释问题:对若干规定不明之处的167
理解167
三、精神损害赔偿的滥诉问题及控制169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可以附带精神赔偿170
五、国家赔偿中是否可以附带精神损害赔偿172
六、其他问题172
第二节见义勇为所涉审判疑难分析174
一、见义勇为的概念与特点:法律意义上的释解174
二、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见义勇为是高层次的177
无因管理吗177
三、对见义勇为的确认、表彰会导致行政诉讼吗179
受益人一定的报酬请求权181
四、民事法律问题之一:应否赋予见义勇为人对181
五、民事法律问题之二:适用公平原则,还是183
无因管理183
第三节小额诉讼程序新论185
一、小额诉讼程序研究综述与笔者之论点186
二、小额诉讼程序的理论分析189
三、小额诉讼程序的实证分析194
四、小额诉讼程序制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198
五、结论203
第四节欧盟个人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之评论204
一、欧盟数据保护指令的内部缺陷206
二、欧盟与非欧盟国家数据保护的冲突209
和国际共识212
三、经济协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基本原则212
四、协商和合作是发展的出路214
五、结论216
第五节 网络法简介与计算机局域网法律问题概说216
一、网络法简介216
二、计算机局域网法律问题介要223
第八章刑事法热点之一:合同诈骗罪析论230
第一节有关合同诈骗罪的立法230
一、立法之背景与沿革230
二、合同诈骗罪的立法价值探讨233
第二节 合同诈骗罪的概念特征236
一、合同诈骗罪中的几个概念236
二、合同诈骗罪的特征244
一、犯罪客体248
第三节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248
二、犯罪的客观要件250
三、犯罪主体256
四、犯罪的主观方面258
第四节合同诈骗罪的界别认定261
一、罪与非罪——合同刑事诈骗与合同民事欺诈261
二、罪与非罪——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263
三、此罪与彼罪——合同诈骗罪与其他罪的区别269
四、合同诈骗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273
第五节合同诈骗罪的刑罚适用275
一、有关合同诈骗罪的法条竞合275
二、合同诈骗罪的刑罚适用279
第一节毒品犯罪热点难点问题研讨284
恐怖犯罪及其他284
第九章刑事法热点之二:毒品犯罪、计算机犯罪、284
一、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定罪问题285
二、毒品案件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标准问题286
三、毒品犯罪案件中的共同犯罪问题287
四、毒品犯罪案件中的罪数问题289
五、运输毒品罪的存在价值293
六、分装毒品能否视为制造毒品294
七、特情引诱毒品犯罪问题295
八、帮助购买毒品行为的定性297
九、未查获毒品、犯罪嫌疑人又一直不供的298
案件定性298
十、网上教授制毒方法、提供制毒配方行为的299
惩治299
第二节计算机黑客的犯罪学分析300
一、黑客的概念及分类301
二、黑客的犯罪学特征302
三、黑客犯罪的新趋势303
四、黑客犯罪的原因305
五、黑客犯罪的手段309
六、黑客犯罪的法律遏制311
第三节9·11事件后对恐怖犯罪的若干思考315
一、该行为的国际刑法定性315
二、恐怖主义对国际法的违背318
三、特殊空间(航空器、船舶)内的防卫权319
问题319
四、由此事件看中国的反恐怖犯罪立法321
一、问题的提出324
罪过之论324
第四节 间接故意与轻信过失的界定——双可324
二、国内相关论点评析325
三、间接故意和轻信过失的界定原则329
四、双可罪过形式之论331
第五节刑事裁判文书刍议334
一、关于文书中的“捕前无职业”334
二、关于文书中的“另案处理”335
三、关于文书中的法律用语336
四、关于文书中的数字用法问题336
五、关于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理由之论述337
六、关于文书证据中口供(被告人供述)的338
问题338
第六节小议无限防卫权339
后 记345
热门推荐
- 3797594.html
- 2973619.html
- 2329444.html
- 172496.html
- 230818.html
- 2373392.html
- 2362959.html
- 3825068.html
- 2133769.html
- 2481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927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5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4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3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3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03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3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9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17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