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
  • 孙晓峰,朱守良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3296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干部-人事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高校领导体制与院(系)管理模式1

第一节 高校领导体制的沿革与比较1

一、高校领导体制的含义1

二、高校领导体制与管理体制的区别3

三、高校领导体制的变革及特点5

四、高校领导体制的比较与遴选9

第二节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4

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实质14

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经验17

三、改革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1

第三节 院(系)党政关系与管理模式25

一、院(系)党政关系存在的问题26

二、院(系)党政关系的处理策略28

三、院(系)管理体制的几种模式35

第二章 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优化组合39

第一节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的概念40

第二节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优化的意义41

一、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结构,是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41

三、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结构,是实现对高校科学领导的需要42

二、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结构,是增强高校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需要42

四、优化高校领导班子群体结构,是充分发挥班子个体成员特长和作用的需要43

第三节 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优化组合43

一、年龄结构优化组合44

二、专兼结构优化组合45

三、专业结构优化组合46

四、气质结构优化组合47

五、知识结构优化组合49

六、智能结构优化组合49

一、团结协同的内涵51

第一节 团结协同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51

第三章 高校党政领导班子的团结协同51

二、团结协同的重要作用52

第二节 加强团结协同的一般途径54

一、目标是团结协同的基础54

二、制度是团结协同的保证55

三、感情是团结协同的纽带56

四、正职是团结协同的主体57

五、方法是团结协同的桥梁58

第三节 团结协同应遵循的原则60

一、相互尊重的原则60

二、彼此包容的原则60

三、善于妥协的原则61

四、严以律己的原则62

第四节 团结协同需要注意的问题63

一、忌气量狭窄63

二、忌争功诿过64

三、忌互相拆台64

四、忌争权逞威64

五、忌感情用事65

六、忌背后议论65

八、忌分工分家66

七、忌偏听偏信66

九、忌争强好胜67

十、忌夫人参政67

第四章 高校干部的素质要求与能力建设68

第一节 素质的含义、特点及高校干部具备良好素质的必要性68

一、素质的含义68

二、干部素质的特点69

三、高校干部具备良好素质的必要性70

第二节 高校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72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72

二、优良的道德素质74

四、全面的文化素质75

三、健康的身心素质75

第三节 高校不同岗位的领导干部素质的特殊要求76

一、校级主要领导素质的特殊要求76

二、机关主要部门负责人素质的特殊要求84

三、院(系)党政主官素质的特殊要求88

第四节 高校干部能力建设89

一、学习能力90

二、认识能力92

三、调研能力93

五、协调能力94

四、执行能力94

六、创新能力95

七、引领能力97

八、口头表达能力97

九、信息捕捉能力98

十、抓落实能力98

第五章 高校干部的选拔使用与考察识别100

第一节 坚持高校干部选拔使用原则100

一、党管干部、民主集中的原则101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102

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103

四、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104

五、依法合规、按章办事的原则105

第二节 完善高校干部选拔使用制度106

一、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制度106

二、讨论决定和任前公示制度115

三、任职试用期制度118

四、聘任制和任期制120

五、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123

第三节 高校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主要“关节”127

一、把准考察内容128

二、遵循考察原则131

三、完善考察方法132

四、优化考察组织135

第四节 考察识别高校干部的辩证思考136

一、品德与才能的考辨137

二、实绩与素质的考辨138

三、文凭与水平的考辨140

四、资历与能力的考辨141

五、民意测验票的考辨142

六、长处与短处的考辨144

第六章 高校干部的教育与培训146

第一节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与紧迫性146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干部培训工作责任制150

第二节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与保障措施150

二、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151

三、健全投入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153

第三节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154

一、坚持教育培训原则154

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156

三、改进教育培训形式157

四、创新教育培训方法159

第一节 高校干部管理监督163

一、高校干部管理监督的目标、内容、形式和重点163

第七章 高校干部管理与监督163

二、构建科学的高校干部管理监督机制165

三、加强高校干部管理监督的主要措施168

第二节 高校干部激励机制171

一、目标激励171

二、荣誉激励172

三、信任激励172

四、榜样激励173

五、参与激励173

六、培训激励174

七、物质激励174

第三节 高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175

八、需要激励175

一、考核评价的基本程序176

二、考核评价的重点环节178

三、考核评价的主要渠道180

四、考核评价档案的归类181

五、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182

第四节 高校干部能上能下机制183

一、建立干部能者“上”的激励机制184

二、疏通不称职干部“下”的渠道185

第一节 “双肩挑”干部面临的压力193

第八章 高校“双肩挑”干部的压力及其对策193

一、精力上处于超负荷状态194

二、挠头事缠绕不休194

三、专业知识发展受到牵制195

四、管理能力难以适应高校建设的需要195

第二节 减轻“双肩挑”干部压力的对策196

一、完善党政工作管理机制,为“双肩挑”干部“分流减压”196

二、开展“高校扶贫”活动,帮助“双肩挑”干部摆脱“干扰源”198

三、实行“劳动计量取酬”政策,启动“双肩挑”干部的“内在动力”200

四、搞好选拔和培训,增强“双肩挑”干部队伍的“双素功能”201

第一节 明确标准和程序,避免“识苗”的盲目性203

第九章 高校后备干部“苗子”的选拔与培养203

一、“识苗”的标准204

二、“苗子”的资格206

三、确定后备干部“苗子”的程序206

第二节 精心识别和选择,提高“选苗”的准确性208

一、要注意在节骨眼上识别选择“苗子”208

二、要注意在考察其发展基础中识别选择“苗子”208

三、要在比较中识别选择“苗子”209

四、要依靠群体“伯乐”识别选择“苗子”209

一、备足“苗子”的数量210

二、拉开“苗子”的年龄梯次210

第三节 抓好统筹规划,保证“定苗”的合理性210

三、确定好“苗子”的发展方向211

第四节 采取有力措施,增强“育苗”的有效性211

一、岗前培训212

二、早压担子212

三、带好徒弟212

四、代职见习213

五、轮岗锻炼213

六、召开小型研究会214

七、设立助理岗位214

参考文献217

后记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