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贵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1754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代词学理论的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古代词学批评的发展 1
二、古代词学批评的形式 3
三、古代词学批评的特点 4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 7
第一章 起源论 9
第一节 词体起源诸说 9
一、源于古诗与《诗经》 9
二、源于古乐府 10
三、源于六朝乐府 11
四、源于隋唐之际 12
五、源于唐代 12
第二节 词之名义 14
一、隋唐燕乐 14
二、词体的形成 17
三、词义辨证 21
四、词义正解 26
五、词体起源 28
第二章 词体论 34
第一节 词体功能 34
一、娱乐功能 35
二、交际功能 39
三、认识讽谏功能 42
四、抒情言志功能 46
第二节 词体观念的演进 48
一、词为艳科、小道的定位 49
二、诗词一理 54
三、复古尊体 62
四、复雅尊体 65
第三节 词体特征 68
一、词“别是一家” 68
二、诗言志词言情 70
三、词界于诗曲之间 72
四、优美与壮美 75
五、要眇宜修之美 76
第三章 创作论 83
第一节 创作理念 83
一、“真字是词骨” 83
二、“自然为宗” 85
三、词贵有寄托 88
四、雅正为宗 95
第二节 创作主体条件 98
一、性情胸襟 98
二、阅历境遇 100
三、学养 103
第三节 词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105
一、“虚静”之境 105
二、由“词境”到“词心” 107
一、选调择题 108
第四节 词体创作 108
二、命意 109
三、章法 112
四、字法 115
五、句法 118
六、词的修改 120
第五节 不同词体的创作 122
一、小令 123
二、慢词 124
三、咏物词 125
第四章 词史论 133
第一节 唐五代词 134
一、“倚声椎轮大辂”的敦煌曲子词 134
二、唐代文人词 135
三、西蜀词 136
四、南唐词 136
第二节 两宋词 139
二、宋词二变 142
一、宋词三变 142
三、宋词四期 143
四、四类词人 145
第三节 金元明词 146
一、金词 146
二、元词 149
三、明词 151
第四节 清词 153
一、清前期词 155
二、清中期词 157
三、清晚期词 159
第五章 风格论 165
第一节 风格形成的诸因素 165
一、音乐因素 165
三、语言因素 166
二、内容因素 166
四、时代因素 167
五、个性因素 167
第二节 词品论 169
一、三家词品论 170
二、词品与诗品 175
三、词品理论特色 178
第三节 词派风格 181
一、婉约 184
二、豪放 187
三、清空 191
第六章 词派论 197
第一节 词派观念与标准 197
一、词派观念 197
二、词派标准 199
一、唐宋词流派 200
第二节 词史流派 200
二、宋词流派 202
三、清词流派 206
第七章 正变论 225
第一节 正变观 226
一、风格流派正变观 227
二、时代先后正变观 231
第二节 非正变观 234
一、以当行本色论正变 234
二、讲正变而不分优劣 236
第八章 词境论 241
第一节 情景论 241
第二节 意境论 245
第三节 境界论 250
第九章 鉴赏论 257
第一节 读词 258
第二节 词的审美鉴赏 261
一、以意逆志——审美鉴赏的客观性 262
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鉴赏的差异性 263
三、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265
四、审美鉴赏的美感作用 267
第十章 批评论 273
第一节 批评方法 273
一、“知人论世” 274
二、以经解词 276
一、《花间》范式批评 278
第二节 词学批评理论 278
二、本色当行批评 284
三、雅正批评 287
四、比兴寄托批评 289
五、沉郁顿挫批评 292
六、重拙大批评 296
主要参考书目 305
后记 312
热门推荐
- 1249633.html
- 1163551.html
- 1417550.html
- 521038.html
- 1473173.html
- 1434370.html
- 2193824.html
- 1955820.html
- 1060572.html
- 3263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8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73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7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95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1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