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明清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明清卷
  • 周来祥主编;周纪文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4545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美学史-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审美文化通史 明清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3

一、明清审美文化研究的范围3

二、明清审美文化的特点6

三、明清审美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19

时代大背景21

一、明代中晚期23

二、最后的繁盛29

三、清末至民国初年32

第一章 心学与理学的对抗35

第一节 心学对理学的终结38

一、“心即理”39

二、“致良知”39

三、王氏心学的自由精神40

第二节 心学蔚然成风41

第二章 近代浪漫主义的冲击波——李贽等人的美学思想43

第一节 自由是一面旗帜45

一、自由自怀疑始45

二、平等与自由相伴47

第二节 个性主体在上49

一、对立凸现主体49

二、主体以个性为本51

第三节 性情之河奔流53

一、“欲”与“性”54

二、“情”与“趣”57

第三章 明代的其他思想潮流61

一、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63

二、佛教思想的影响及发展65

三、西学渐涌而来68

第四章 近代美学意识在清代缓步前行73

第一节 批判意识永远存在77

一、批判王学与经世致用77

二、批判理学直到乾嘉学派79

第二节 近代美学思想意识的继承与发展82

一、个性解放倡导一如既往82

二、知性精神始终如一85

三、美学精神孰是孰非88

第五章 暮色苍茫看劲松——龚自珍与魏源的美学思想95

第一节 “万千哀乐集今朝”——龚自珍的美学思想97

一、确立自我98

二、确立情感99

第二节 “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的美学思想100

第六章 在急风暴雨中前进——维新派及后来者的美学思想103

第一节 文化启蒙是历史使命105

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05

二、严复的思想启蒙贡献106

三、革命自有后来人108

第二节 梁启超的美学思想109

一、趣味论109

二、关于艺术创作的问题111

第七章 中国近代美学思想的第一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115

第一节 关于美本质的界定117

一、超利害、超功利的目的117

二、“古雅”说119

第二节 近代崇高理论的确立119

一、优美与壮美119

二、悲剧理论120

三、天才与个性主体121

第三节 古典美学的理论总结——意境说121

第八章 新文化运动迎来现代美学的黎明125

第一节 喧闹与骚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美学思潮动向127

第二节 近现代美学第一步129

一、美的认识与美育培养129

二、直面真实和铁与血的崇高132

第九章 近代文学的典范——小说审美文化135

第一节 美真统一与主体高扬139

一、再现与真实139

二、批判现实主义艺术143

三、世俗文学的鼎盛147

四、此事总关才与情149

第二节 丑的因素与悲剧人生150

一、表现丑与欣赏丑150

二、悲剧人生153

第三节 近代个性典型人物形象153

一、从生活出发代替从观念出发155

二、矛盾性与复杂性156

第十章 民族艺术的瑰宝——戏曲审美文化159

第一节 古典艺术的魅力162

一、美在程式162

二、类型人物的塑造164

三、悲剧意识的淡化166

四、美善结合168

第二节 表现艺术的代表169

一、形式因素的表现功能169

二、自由的时空观念171

三、意境的展现172

第三节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汤显祖的“主情说”172

一、情、理、法的对立173

二、近代浪漫主义美学实践174

三、启蒙思想在戏曲美学中的其他表现176

第四节 理论研究日渐成熟176

一、本色论178

二、表演理论178

三、喜剧与悲剧理论179

第十一章 理论体系的时期——诗文审美文化181

第一节 独抒性灵,反对复古——明中叶之后的诗文美学思想184

第二节 王夫之的诗文美学思想186

一、“意”的含义186

二、“意”贯穿始终188

三、“意”与意境189

第三节 叶燮的诗文美学思想190

一、“物”的基础191

二、“我”之能力191

三、“物”与“我”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193

四、王夫之与叶燮美学理论的历史价值194

第四节 袁枚的诗文美学思想195

一、“性灵”的内涵195

二、浪漫主义思潮的光彩再现196

第十二章 水墨丹青世界的时代演变——绘画审美文化199

第一节 文人写画203

一、形式美的至境203

二、安顿生命205

第二节 近代崇高着色绘画208

一、主体自我的高扬208

二、丑怪因素入画来211

三、浪漫与写实风格的分化213

四、世俗画的崛起215

第十三章 笔墨神韵中的个性与自由——书法审美文化217

第一节 崇高思想的端倪——明代书法中的主体意识219

一、高扬主体的徐渭220

二、孙鑛、李日华的天趣与性灵224

第二节 丑怪因素对崇高思想的加强——清朝中前期的书法审美思想228

一、以丑为美的傅山书法美学思想228

二、尚奇求怪的金农、郑燮书法美学思想232

第三节 古典壮美与近代崇高的变奏——康有为书法美学思想的崇高倾向236

一、“变”的思想236

二、破“旧法”,立“新法”238

第十四章 自然与城市的边缘——建筑审美文化241

第一节 在天地间作画——园林审美文化244

一、大化自然——真与美的结合245

二、天人合一——善与美的统一248

第二节 建筑的奢华年代——民居与宫殿的审美文化252

一、传统礼教思想的最后加强252

二、审美价值的提升255

三、市民化的审美趣味259

第十五章 流光溢彩——工艺品审美文化263

第一节 玉的精神玉的美——瓷器及其他266

一、对形式美的无限追求268

二、民族风格与外来文化的互融271

三、文人心态与匠人技艺的结合272

第二节 典雅与繁缛——家具的风格变化274

一、明代家具的简朴与典雅——实用与审美兼备275

二、清代家具的华美与繁缛——为装饰而装饰277

第十六章 锦绣天地——服饰审美文化279

第一节 时代更迭、民族交汇282

第二节 选择美丽的形式284

第三节 大众化的流行趋势286

第四节 李渔的服饰审美理论288

第十七章 富贵宴席——饮食审美文化291

第一节 食不厌精——精、细、大293

第二节 美味佳境——调、美、和296

第十八章 壶中趣事——茶与酒301

第一节 文人趣味303

第二节 百姓生活311

第十九章 娱乐岁月——岁时节令、婚丧、娱乐习俗317

第一节 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319

第二节 闲适与快乐的生活追求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