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课改 新教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课改 新教法
  • 谭吉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3232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政治课-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课改 新教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教育即生活”,要求教学生活化13

一、教学生活化的界定13

二、教学生活化的科学依据15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依据15

(二)教学生活化实践依据17

三、教学生活化的意义18

(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19

(二)有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19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9

(四)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20

四、教学生活化应注意的问题20

(一)不能将教学生活化庸俗化20

(二)避免教学生活化的无序化21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避免“非生活化”21

五、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22

(一)导向性原则22

(二)求实性原则23

(三)层次性原则23

(四)实践性原则24

(五)民主性原则25

六、教学生活化的方法26

(一)教学内容追求生活化26

(二)教学过程回归生活化27

(三)教学形式模拟生活化28

第二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5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35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37

(一)建构主义理论38

(二)“发现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39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39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40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40

(二)有利于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41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41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增强自主判断能力和合作意识42

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43

(一)将“自主”当成自由活动43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43

五、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原则44

(一)主体性原则44

(二)探究性原则46

(三)开放性原则47

(四)激励性原则47

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的教学策略48

(一)创设问题情境策略48

(二)组织合作策略50

(三)活动情境策略50

(四)情感陶冶策略51

(五)精讲巧练策略52

七、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52

(一)教师示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53

(二)学生自研互研,反馈尝试53

(三)教师精讲点拨,化疑解惑54

(四)训练拓展,整理内化54

(五)评价激励、归纳总结54

第三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的新理念和亮点56

一、资源开发与利用概说56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5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分类57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59

(一)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是由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学科特征决定的59

(二)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思想政治课革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60

(三)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60

(四)课程资源开发是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61

(五)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1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现状61

(一)中学政治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欠缺62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实效性差,更新缓慢62

(三)缺乏对海量课程资源的甄别和筛选63

(四)课程资源利用成为大量事实材料的堆积,舍本逐末63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64

(一)针对性原则64

(二)典型性原则65

(三)适度性原则65

(四)启示性原则66

(五)协调性原则67

(六)参与性原则68

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艺术68

(一)用好用活教材69

(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70

(三)挖掘社会资源73

(四)灵活运用活动资源74

(五)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特色和优势76

(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发挥乡土特色77

(七)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77

第四章导课是“凤头”79

一、导课和导课艺术79

(一)导课79

(二)导课艺术80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理论依据80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80

(二)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81

(三)黑格尔的美学理论81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功能82

(一)具有诱导功能82

(二)具有衔接功能83

(三)具有激励功能83

(四)具有美育功能83

四、中学政治课导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84

(一)盲目随意,缺乏目的84

(二)陈旧僵化,平淡无味84

(三)重视不够,导而不入84

(四)教师独唱,喧宾夺主85

(五)冗长拖沓,节外生枝85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基本原则85

(一)趣味性85

(二)简洁性86

(三)直观性86

(四)新颖性87

(五)针对性87

(六)时代性88

(七)承前启后88

(八)主体性89

七、思政教学导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89

(一)温故导课90

(二)设疑导课90

(三)机变导课91

(四)幽默导课92

(五)情境导课93

(六)时政热点导课94

第五章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96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界定9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理论依据98

(一)建构主义理论98

(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98

(三)学习动机理论99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意义99

(一)情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性99

(二)情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00

(三)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参与课堂101

(四)情景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102

(五)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102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存在的问题103

(一)主观臆断学生的情感体验103

(二)将情景作为“教学场”来构建,情景设置空泛化、简单化103

(三)片面夸大情景的功能104

五、情景设置应遵循的原则104

(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105

(二)生活化原则106

(三)典型性原则107

(四)围绕主题,防止歧义108

(五)“求近”原则109

(六)“求精”原则110

六、情景设置的方法110

(一)案例情景111

(二)故事情景112

(三)问题情景112

(四)实地情景113

(五)影视情景114

(六)表演情景115

(七)音乐情景116

(八)角色扮演117

第六章提问,学生构建知识的“助产婆”118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内涵118

(一)问题118

(二)提问119

(三)课堂提问120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120

(一)课堂提问遵循认识过程的原理120

(二)教师提问必须遵循人的感觉的感受性规律121

(三)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社会交往的桥梁122

(四)提问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铺路石”123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功能124

(一)能集中学生注意124

(二)能启发学生思维124

(三)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125

(四)能增进师生交流126

(五)提供教学反馈信息127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127

(一)忽略趣味性原则,提问方式机械127

(二)忽略适度性原则,提问次数过多128

(三)忽视多向性原则,提问人数固定128

(四)忽视灵活性原则,提问过于单一129

(五)忽视针对性原则,提问指向不明129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130

(一)趣味性原则130

(二)启发性原则131

(三)坡度性原则131

(四)针对性原则132

(五)多向性原则133

(六)生活性原则134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方法135

(一)铺垫式提问135

(二)阶梯式提问136

(三)指向式提问137

(四)破题式提问138

(五)对比式提问138

(六)引路式提问139

(七)自疑式提问140

第七章组织教学,打造生态课堂142

一、组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142

(一)组织教学的基本内涵142

(二)组织教学的主要特点143

二、组织教学的作用145

(一)促进课堂井然有序145

(三)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146

(四)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147

三、组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要求147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147

(二)坚持互动性组织教学148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性教学149

(四)坚持收放有致149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的方法形式150

(一)巧妙导课,以趣启思150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过程152

(三)提示教学目标,夯实课堂主旨153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55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155

(六)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156

第八章例证,也是一门教学艺术157

一、例证教学方法的内涵157

(一)例证是用事例论证157

(二)例证的独特性157

二、例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15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58

(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159

三、运用例证教学法的必要性160

(一)例证能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60

(二)例证能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161

(三)例证能化空泛为实在,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62

(四)例证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62

(五)例证利于变“授受”为“合作”,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163

(六)例证有利于变“工匠型”为“学者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63

四、例证教学中的常见错误164

(一)例证缺乏164

(二)例证陈旧164

(三)例证不适宜165

四、例证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67

(一)可靠性原则167

(二)有效性原则168

(三)针对性原则168

(四)典型性原则169

(五)新颖性原则170

(六)正面导向原则170

五、例证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艺术171

(一)生活取材法171

(二)联系热点法172

(三)重申经典法172

(四)巧用对比法173

(五)多方引证法174

第九章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性语言176

一、教学语言概述176

(一)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语言17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分类177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的重要性179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是确保教师课堂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180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水平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181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能造就学生良好的人格181

三、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82

(一)教学语言的重复性182

(二)教学语言的模糊性183

(三)教学语言的随意性183

(四)教学语言的枯燥性184

(五)、言语表达主观性强,对学生缺少尊重184

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84

(一)教学语言的在教学中要具有主导性184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185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讲究逻辑186

(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186

(五)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能激励学生情感187

(六)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有实践性和时代性188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实现的方法188

(一)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水平189

(二)真情注入,美化语言190

(三)掌握课堂教学语言的应变艺术192

第十章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发展的趋势194

一、多媒体与多媒体教学194

二、多媒体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195

(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促使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195

(二)多媒体能够辅助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196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的理论依据199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99

(二)“经验之塔”理论200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理论200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的原则201

(一)直观性原则201

(二)适度性原则201

(三)时效性原则202

(四)艺术性原则202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运用的形式202

(一)在教学中播放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料203

(二)运用网络优势,获取教学资源203

(三)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具204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5

(一)政治教师及学校领导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误区或不足205

(二)政治教师机械地运用多媒体206

(三)多媒体的介入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匹配206

(四)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207

(五)忽视传统教学媒体207

七、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的艺术运用208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208

(二)政治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革新教育观念210

(三)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适量适度211

(四)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212

第十一章结课是“豹尾”213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结课的内涵界定213

(一)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13

(二)结课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214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214

(二)有利于巩固学生学科知识215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216

(四)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系统216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17

(一)教学理念落后,结课意识淡薄217

(二)教学互动不足,结课方法单调218

(三)教学评价狭隘,结课效果不佳218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的原则要求219

(一)水到渠成,过渡自然219

(二)画龙点睛、突破时空220

(三)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20

(四)干净利落、适可而止220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的形式方法221

(一)总结式结课221

(二)自然式结课221

(三)例证式结课222

(四)悬念式结课222

(五)激励式结课223

(六)延伸式结课223

(七)趣味式结课224

(八)幽默式结课224

(九)震颤式结课225

(十)练习式结课225

参考文献227

附录1241

附录2249

附录32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