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
  • 卢咏梅,郑贤月主编;刘军军,王媛媛副主编;王媛媛,王毅强,卢咏梅等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1134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01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医护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中医护理学概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1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7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8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思维特点9

上篇 基础理论11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12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12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2

三、阴阳学说与中医护理13

第二节 五行学说15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15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6

三、五行学说与中医护理17

第三节 藏象学说19

一、五脏19

二、六腑24

三、奇恒之腑26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27

五、藏象学说与中医护理29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30

一、精30

二、气30

三、血32

四、津液33

五、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34

第五节 经络腧穴36

一、经络、腧穴概论36

二、经脉的循行及主病37

三、常用腧穴简介(简表)40

四、经络腧穴理论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51

第六节 病因病机52

一、病因52

二、病机55

第三章 诊法59

第一节 望诊60

一、全身望诊60

二、局部望诊62

三、望舌63

四、望小儿指纹64

五、望排出物64

第二节 闻诊65

一、听声音65

二、嗅气味67

第三节 问诊68

一、问诊的意义及方法68

二、问诊的主要内容68

第四节 切诊73

一、脉诊73

二、按诊74

第四章 方药基础知识76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77

一、中药的性能77

二、中药的应用78

第二节 常用中药与分类80

附:常用中草药中毒及不良反应的解救与护理94

第三节 方剂基础知识96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96

二、常用治法与方剂应用96

第四节 常用方药97

一、解表方药97

二、清热方药98

三、祛湿方药100

四、化痰止咳平喘方药101

五、消导方药101

六、泻下方药102

七、和解方药102

八、温里方药103

九、理气方药104

十、理血方药104

十一、补益方药105

十二、熄风方药107

十三、固涩方药107

十四、安神方药108

十五、开窍方药108

十六、驱虫方药109

十七、外用方药109

中篇 中医护理总论111

第五章 中医护理学的原则与基本特点11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的原则112

一、预防为主112

二、护病求本113

三、标本缓急114

四、同病异护,异病同护114

五、三因制宜115

六、扶正祛邪115

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16

一、整体观念116

二、恒动观念117

三、辨证施护117

第六章 辨证施护原则120

第一节 辨证施护的程序与方法121

第二节 八纲辨证施护122

一、表里辨证施护122

二、寒热辨证施护124

三、虚实辨证施护126

四、阴阳辨证施护127

第三节 脏腑辨证施护129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129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131

三、肝与胆病辨证施护134

四、脾与胃病辨证施护138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141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144

一、卫分证辨证施护144

二、气分证辨证施护144

三、营分证辨证施护145

四、血分证辨证施护145

第七章 中医一般护理147

第一节 病情观察148

一、病情观察的原则148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148

三、病情观察的内容149

附:常用中医病情观察描述用语150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151

一、起居护理的原则151

二、起居护理的内容152

第三节 饮食调护153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153

二、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155

三、饮食宜忌155

四、常用饮食调护方法156

五、常用食物性味简介157

六、常用食疗方、药膳方举例162

第四节 情志护理163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163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164

三、情志护理的原则165

四、情志护理的常用方法165

五、预防七情致病的常用方法166

第五节 给药护理167

一、中药煎煮法167

二、中药给药途径与时间168

三、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170

第八章 整体护理174

第一节 整体护理的概念174

第二节 整体护理的特点176

第三节 整体护理的内容176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176

二、护理程序所包含的护理学基本概念176

三、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177

第九章 体质调护184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185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185

二、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185

三、中医体质学的形成与发展185

第二节 体质的形成与影响因素186

一、先天因素186

二、后天因素187

三、环境因素188

第三节 体质调护的原则188

一、调护原则189

二、各型体质的调护189

第四节 各类体质的特点及调护方法191

一、平和质191

二、气虚质191

三、阳虚质191

四、阴虚质192

五、痰湿质192

六、湿热质193

七、淤血质193

八、气郁质193

九、特禀质194

第十章 预防护理195

一、未病先防195

二、既病防变196

三、愈后防复197

下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199

第十一章 针刺法199

第一节 毫针刺法200

一、概述200

二、适应证200

三、禁忌证200

四、操作前准备200

五、操作方法203

六、注意事项208

七、针刺意外的处理及预防209

第二节 电针法211

一、概述211

二、适应证212

三、禁忌证212

四、操作前准备212

五、操作方法212

六、注意事项213

第三节 水针法214

一、概述214

二、适应证214

三、禁忌证214

四、操作前准备214

五、操作方法215

六、注意事项215

第四节 皮肤针疗法216

一、概述216

二、适应证216

三、禁忌证216

四、操作前准备216

五、操作方法217

六、注意事项217

第五节 三棱针疗法218

一、概述218

二、适应证218

三、禁忌证218

四、操作前准备218

五、操作方法219

六、注意事项219

附:针四缝220

第十二章 灸法221

第一节 艾炷灸221

一、概述221

二、适应证222

三、禁忌证222

四、操作前准备222

五、操作方法223

六、注意事项224

第二节 艾条灸225

一、概述225

二、适应证225

三、禁忌证225

四、操作前准备225

五、操作方法225

六、注意事项226

第三节 温针灸226

一、概述226

二、适应证227

三、禁忌证227

四、操作前准备227

五、操作方法227

六、注意事项228

第十三章 推拿法229

一、概述229

二、适应证229

三、禁忌证229

四、操作前准备230

五、常用推拿手法230

六、注意事项234

七、小儿推拿手法235

八、常见疾病推拿治疗举例237

第十四章 拔罐法243

一、概述243

二、适应证243

三、禁忌证243

四、操作前准备244

五、操作方法244

六、注意事项246

第十五章 耳穴压籽法247

一、概述247

二、适应证248

三、禁忌证248

四、操作前准备248

五、操作方法249

六、注意事项249

第十六章 刮痧法251

一、概述251

二、适应证251

三、禁忌证251

四、操作前准备252

五、操作方法252

六、注意事项253

附:挤拧法253

第十七章 足底疗法254

一、概述254

二、适应证255

三、禁忌证255

四、操作前准备255

五、常用足底疗法的自我保健方法255

六、注意事项256

第十八章 药熨法257

一、概述257

二、适应证257

三、禁忌证258

四、操作前准备258

五、操作方法258

六、注意事项259

附:盐熨法259

第十九章 熏洗法261

一、概述261

二、适应证261

三、禁忌证261

四、操作前准备262

五、操作方法262

六、注意事项263

第二十章 敷药法264

一、概述264

二、适应证264

三、禁忌证264

四、操作前准备264

五、操作方法265

六、注意事项266

第二十一章 全身药浴疗法267

一、概述267

二、适应证267

三、禁忌证267

四、操作前准备267

五、操作方法267

六、注意事项268

第二十二章 换药法269

一、概述269

二、适应证269

三、操作前准备269

四、操作方法及步骤270

五、注意事项271

第二十三章 涂药法273

一、概述273

二、适应证273

三、禁忌证273

四、操作前准备273

五、操作方法及步骤273

六、注意事项274

第二十四章 坐药法275

一、概述275

二、适应证275

三、禁忌证275

四、操作前准备275

五、操作方法276

六、注意事项277

第二十五章 中药灌肠法278

一、概述278

二、适应证278

三、禁忌证278

四、操作前准备278

五、操作方法279

六、注意事项280

第二十六章 中药离子导入法281

一、概述281

二、适应证281

三、禁忌证281

四、操作前准备281

五、操作方法281

六、注意事项282

主要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