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
  • 谢瑞智著 著
  • 出版社: 谢瑞智发行;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经销
  • ISBN:95741892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5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孔子遇上当代 为《论语》作见证 增修1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而第一1

一、有朋来论学1

二、孝弟为仁之本2

三、巧言令色4

四、吾日三省吾身5

五、治理千乘之国的原则6

六、学习重在修身,次在艺文7

七、实践行道就是有学8

八、君子要自重、主忠信、结交贤友9

九、慎终追远11

一○、温良恭俭让12

一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3

一二、礼之用,和为贵14

一三、道德修养从诚信做起16

一四、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17

一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18

一六、患不知人20

为政第二21

一、为政以德21

二、思无邪22

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23

四、孔子修身的进程24

五、依礼尽孝26

六、保身尽孝27

七、孝以敬亲为本28

八、尽孝要克服色难29

九、颜回的学习态度31

一○、观察人的方法32

一一、温故而知新33

一二、君子应才德兼备34

一三、君子要勇于实践35

一四、君子和小人之区别36

一五、学理并重37

一六、学正道,不学异端邪说38

一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1

一八、入仕为官的道理42

一九、君子举用正直之士则民服43

二○、使民敬忠相互劝勉的方法45

二一、齐家也是施政46

二二、人不可无信47

二三、鉴往知来48

二四、见义勇为50

八佾第三51

一、季氏僭越行八俏之舞51

二、孔子要正名定分52

三、仁是礼乐的根本53

四、礼之本54

五、华夏虽有文化但无君55

六、季氏僭越祭泰山56

七、君子之争57

八、窈窕淑女要内外具美57

九、夏、殷两朝的礼制失传59

一○、鲁国禘祭的失礼60

一一、禘祭内容之难言61

一二、祭祀须有虔诚心意62

一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63

一四、周礼的完备65

一五、孔子对祭祀的诚敬谨慎65

一六、掌握人生的重点目标66

一七、君子不应惜小物而废大礼67

一八、事君尽礼68

一九、君子应率先以礼对待臣属69

二○、诗经关睢之中和而符人性70

二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71

二二、孔子对管仲道德修养的评价73

二三、礼乐演奏的道理74

二四、仪封人赞美孔子的德行76

二五、孔子评论韶、武两乐的不同77

二六、尊崇儒教本原78

里仁第四80

一、选择邻居的重要80

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81

三、仁者不偏私82

四、孔子劝人修养德行83

五、富贵应用正当方法取得84

六、孔子勉励要努力行仁85

七、从过错上观察人87

八、孔子勉励人求道87

九、士如耻恶衣恶食就无法论道88

一○、君子做事不固执89

一一、君子和小人之趣向不同90

一二、人不可依据利益而行事91

一三、礼让为治国之本91

一四、充实自立的学问93

一五、吾道一以贯之94

一六、从义利分辨君子与小人95

一七、见贤思齐96

一八、谏亲之道97

一九、孔子教子女要体念亲心98

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99

二一、子女应及时行孝99

二二、言行要一致100

二三、加强自律减少过失100

二四、讷于言而敏于行101

二五、修德行善101

二六、事君交友之道102

公冶长第五104

一、孔子选公冶长为女婿104

二、孔子选南容为侄女婿105

三、子贱之德行106

四、子贡之德行106

五、孔子重视仁德,忽视巧辩107

六、漆雕开志在学不在仕108

七、孔子叹大道不行,乘桴浮于海109

八、孔子评论弟子的才能110

九、孔子赞美颜回激励子贡112

一○、听其言,观其行113

一一、孔子感叹刚强之难得114

一二、孔子勉励子贡做到无我115

一三、子贡感叹未曾听孔子谈性与天道116

一四、子路勇于行道117

一五、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17

一六、君子的四项处事原则119

一七、晏子之德120

一八、臧文仲不智121

一九、孔子评论令尹子文与陈文子的行为122

二○、再思则可行124

二一、国家盛衰时做人处事的原则125

二二、孔子决心回鲁传道后世126

二三、孔子赞扬伯夷、叔齐的德行127

二四、正直应实事求是127

二五、做人要正直不可奸诈128

二六、孔子表明圣贤公正之心129

二七、人应从过失中记取教训130

二八、学习对修身的重要131

雍也第六132

一、行事可简约,但须遵守一定程序132

二、颜回好学,又不迁怒,不贰过133

三、君子周急不继富134

四、孔子用财依义理裁度135

五、仲弓的父虽恶,但不能抹煞仲弓之贤德136

六、孔子评弟子的仁德有深浅137

七、孔子谈从政的才能138

八、闵子骞拒任季氏费宰140

九、孔子与学生的情谊141

一○、颜回安贫乐道142

一一、孔子鼓励发挥内在潜能143

一二、君子儒与小人儒144

一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145

一四、孟之反有功不夸耀146

一五、乱世口才与美貌是两大利器147

一六、孔子慨叹人不依正道而行148

一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49

一八、为人必须正直150

一九、增进求学进步的方法151

二○、教学的次第152

二一、孔子教樊迟求智和求仁之道153

二二、智者与仁者之不同154

二三、孔子谈论齐、鲁两国政教状况154

二四、孔子感叹当时已名实不相符156

二五、仁者救人心切,但不被愚弄157

二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158

二七、孔子守礼见南子159

二八、中庸之道已离世人很久160

二九、求仁之道161

述而第七163

一、孔子对著述的自谦163

二、孔子教学的准则164

三、孔子进学修身的要点165

四、孔子闲居的仪态166

五、孔子不再梦见周公167

六、修身治学的次序168

七、孔子有诲人不倦之精神169

八、自我启发的教育170

九、孔子哀丧的至情171

一○、处事能应变,好勇应有谋172

一一、人不应贪心求富173

一二、孔子最谨慎的三事174

一三、孔子赞美韶乐174

一四、孔子以公正心判断是非175

一五、孔子的安贫守道176

一六、孔子的学习精神177

一七、孔子用雅言教学178

一八、孔子好学的情形179

一九、孔子勉人勤学180

二○、孔子依正理施教181

二一、随处都可学习182

二二、孔子的自信与无忧183

二三、孔子教学大公无私183

二四、孔子的全人教育184

二五、实事求是而有恒为入圣道之门185

二六、仁者之心及于物187

二七、孔子教人求知之道187

二八、孔子待人宽厚189

二九、仁就在内心,要仁仁就来189

三○、孔子为尊者隐,而承认自己之错190

三一、孔子虚心善于学习191

三二、孔子的自谦与力行之不易192

三三、孔子诲人不倦193

三四、孔子认为平日的行道就是祈祷194

三五、与其奢而不孙,宁可简陋195

三六、君子与小人之不同心境195

三七、记述孔子的容貌仪态196

泰伯第八198

一、泰伯让位之德198

二、孔子教人以礼为行为准则199

三、曾子临终前教弟子保身之道200

四、凡事应重大体201

五、曾子追思颜回之学养203

六、做人臣须才能与节操兼备204

七、曾子以弘毅勉励士人204

八、孔子指示求学为人之次序205

九、国家之极机密不宜让人民知道206

一○、祸乱的原因,应知预防208

一一、孔子劝戒人要戒除骄吝之心208

一二、孔子赞赏笃志于道的学习态度209

一三、人要忠实于自己笃信的大道210

一四、君子不越俎代庖212

一五、孔子赞赏正乐之音213

一六、失去本性的人是无法教诲的213

一七、求学不能懈怠214

一八、圣人对天下无得失之心215

一九、孔子赞颂唐尧的伟大215

二○、论大才难得并赞文王之美德217

二一、孔子赞颂夏禹的美德218

子罕第九219

一、孔子不轻易谈利219

二、孔子以自谦隐讥党人之无知220

三、孔子在礼仪上从俭恭与从俗221

四、孔子处世的大公无私221

五、孔子的抱道自信223

六、孔子自谦不以圣人自居223

七、孔子之多才多艺的原因225

八、孔子分析问题的方法225

九、孔子感叹道之不行226

一○、孔子仁孝诚敬之心227

一一、颜回赞叹圣道之高深228

一二、正名守分229

一三、孔子不轻易去求官230

一四、孔子欲居九夷以行道231

一五、孔子对正乐的贡献232

一六、孔子在忠诚、孝悌、哀丧、慎酒之自省233

一七、求学如流水,往者不复返234

一八、孔子感叹世人不诚心好德235

一九、孔子譬喻求学或工作要坚持到最后才能成功236

二○、孔子赞誉颜回行道之美德237

二一、孔子追念颜渊勤学的进步237

二二、求学应有恒才可成功238

二三、孔子勉励后进的青年239

二四、孔子告诫要听从规劝才有实益239

二五、孔子是以忠信为主240

二六、孔子勉人要立志241

二七、孔子激励子路242

二八、孔子以松柏譬喻君子之节操243

二九、孔子教人学智仁勇之可贵244

三○、为学的不同层次和境界245

三一、孔子借诗譬喻,仁道不远,求之则得246

乡党第十247

一、孔子在乡党与宗庙朝廷言貌之不同247

二、孔子在朝廷上对不同身分者之言行态度248

三、孔子接待宾客之仪态249

四、孔子在朝堂上的各种仪态250

五、官员出使邻国的礼仪251

六、古代穿著服饰的规矩252

七、孔子斋戒时之生活起居254

八、孔子饮食的规矩254

九、孔子重视食物的卫生观念255

一○、孔子食寝的规矩256

一一、孔子在豆间设祭情形257

一二、孔子坐席的慎重257

一三、孔子在乡人饮酒礼之态度258

一四、乡人举行迎神仪式的礼仪258

一五、孔子与人交往之态度259

一六、孔子接受药物之处理259

一七、孔子重视人命情形260

一八、孔子慎重国君的恩赐261

一九、孔子对于国君之敬礼261

二○、孔子的求知欲262

二一、孔子交友之义262

二二、孔子闲居的神态263

二三、孔子视不同场合有不同态度263

二四、驾车及坐车的规律265

二五、人应知机变与时宜266

先进第十一267

一、孔子主张宁可用先进礼乐之质朴267

二、孔子怀念当年共同被困于陈蔡之弟子268

三、孔子赞扬颜回悟道的敏捷269

四、孔子赞美闵子骞的孝行269

五、孔子赞美南容的谨言270

六、孔子悲叹颜渊夭折271

七、孔子办理丧事的原则271

八、孔子痛悼行道之后继无人273

九、孔子哀痛圣道没有传人273

一○、孔子爱回必和礼义相称274

一一、孔子要子路懂得事人与知生的道理275

一二、孔子以教育四英才而乐276

一三、孔子称赞闵子骞说话的合理277

一四、孔子对音乐教育的方法278

一五、任何事都要保持中庸278

一六、孔子严斥冉求助季氏搜括民财279

一七、孔子评论四位弟子的缺点281

一八、孔子比较颜回与子贡之道行281

一九、孔子论善人的道行282

二○、孔子认为不能以貌取人283

二一、孔子因材施教之实例284

二二、孔子与颜回感情深厚285

二三、孔子说臣事君之道286

二四、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不学而仕是害人287

二五、孔子与四弟子谈论志向289

颜渊第十二293

一、孔子教颜回为仁的纲目293

二、修养著重敬「恕」294

三、孔子要司马牛说话谨慎296

四、司马牛因兄作乱而忧惧,故孔子慰之297

五、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298

六、孔子警戒子张勿受人情所惑299

七、民无信不立300

八、子贡认为文质二者不宜偏废301

九、富国足民之道302

一○、崇德辨惑之道303

一一、修明人伦乃为政之道305

一二、子路有明断信实的德行306

一三、孔子主张德治以疏减讼源307

一四、孔子教子张诚心为政308

一五、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309

一六、君子与小人用心不同309

一七、为政者应以身作则为表率310

一八、止盗先要自身清正不贪311

一九、以德化民312

二○、孔子辨明闻达之相似不同处313

二一、崇德、脩慝与辨惑315

二二、仁与智的关系317

二三、劝戒友人之道319

二四、交友之道319

子路第十三321

一、为政者要以身作则321

二、为政在选拔用人322

三、从政必须名正言顺323

四、为政者要遵守礼义信之原则325

五、学以致用的重要327

六、统治者自身端正政令自可推行328

七、孔子叹鲁、卫两国衰乱328

八、人要知足常乐329

九、富国与教育为政务之本330

一○、孔子期许实践治国抱负的时程331

一一、以仁政治国的功效332

一二、王道治国也不能求近效333

一三、从政者先正己再正人334

一四、孔子藉讽刺弟子警戒权臣335

一五、一言兴邦,一言丧邦335

一六、为政要得民心337

一七、施政要目标远大,不可贪小失大338

一八、正直应配合人伦界定339

一九、仁德要在日常生活中实施340

二○、士人行为的准则341

二一、中道人才难觅342

二二、人从事任何事都要有恒心343

二三、君子与小人交友之不同344

二四、如何正确判断善恶346

二五、君子与小人存心待人的不同347

二六、君子与小人气度的不同348

二七、接近仁的资质348

二八、士之道德上条件349

二九、养兵须先教民350

三○、人民要先训练才能作战351

宪问第十四352

一、士人之耻352

二、士要有高远的志业353

三、士人处世之道354

四、孔子说明本末之道354

五、孔子赞美南宫适品高必正356

六、孔子勉励君子,惩戒小人358

七、爱子弟与忠于上级之准则359

八、郑国外交文书之程序360

九、孔子对三位大夫的评论361

一○、孔子勉人安贫乐道362

一一、孔子说才能要与职位相当362

一二、孔子谈德术兼备之人363

一三、公叔文子的为人365

一四、孔子批评臧武仲要挟国君366

一五、孔子评论晋文公与齐桓公367

一六、孔子赞扬管仲之历史功绩368

一七、孔子称许管仲不顾小节立下大功369

一八、公叔文子举荐自己家臣的美德370

一九、用贤才治国之重要371

二○、孔子教人慎言372

二一、孔子恶大逆不道373

二二、事君要先不欺,才可进谏374

二三、君子与小人之上达下达375

二四、古今学者治学态度之不同376

二五、孔子赞美使者应对的得体377

二六、君子思不出其位378

二七、孔子勉人慎言378

二八、君子须具备智、仁、勇三达德379

二九、君子不直妄论他人380

三○、求知要重实学380

三一、人要心地光明磊落381

三二、孔子忧世事而救世心切382

三三、君子重在德胜于才383

三四、孔子说报怨的厚薄要适当384

三五、孔子自述而自我反省385

三六、道能否践行乃是天命也386

三七、隐居的贤人已有七人387

三八、晨门吏讥笑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388

三九、隐者的讥讽孔子仍坚持行道之路389

四○、谈天子与诸侯之守丧问题390

四一、在上者好礼,就好统治391

四二、修己以敬392

四三、谴责流浪汉以警惕年轻人393

四四、孔子劝年轻人要求上进不求速成394

卫灵公第十五396

一、孔子不答卫灵公军事布阵事396

二、君子与小人在困境上之差异397

三、孔子教子贡以根本学问398

四、孔子勉励子路在德行上下功夫398

五、无为而治399

六、言忠信,行笃敬400

七、孔子称赞卫国两贤臣401

八、与人接谈先要知人402

九、杀身成仁403

一○、要实行仁德就应与仁德的人交往404

一一、孔子言治国之道405

一二、人们要居安思危406

一三、孔子叹世人好德不如好色406

一四、孔子责臧文仲不举荐贤才407

一五、立身处世之道408

一六、孔子警戒人不任意妄行409

一七、孔子教人要交好友410

一八、君子待人处事的四原则411

一九、君子求学是为充实自己412

二○、君子要求万世名412

二一、君子小人用心的不同414

二二、君子为公义不徇私415

二三、君子心地公正415

二四、处事要推己及人416

二五、毁誉人以直道行之416

二六、孔子慨叹人心之不古418

二七、修养要慎言及忍耐418

二八、人的好坏要亲自审察419

二九、大道要人去推广420

三○、孔子勉人改过421

三一、思不如学421

三二、孔子勉励人要尽心求道422

三三、孔子教人修德之道423

三四、观察人和事物须从大处著眼424

三五、大材不可小用425

三六、孔子勉励人行仁426

三七、君子为正道不讲小信426

三八、君子对于任职的正确态度427

三九、教育无对象之别427

四○、理念不同无法一起谋议428

四一、孔子对文辞的见解428

四二、孔子对残疾人的慈爱429

季氏第十六431

一、孔子欲以大义阻止季氏伐颛臾431

二、政策发号施令与政权稳定之关系434

三、孔子以事实印证前章之推论436

四、结交朋友须选益友436

五、人对于乐趣也要选择437

六、侍奉君子要慎于言439

七、君子的三戒439

八、君子的三畏441

九、人的天资可分四等442

一○、君子有九思443

一一、孔子希望见到德业兼备之人444

一二、孔子勉励人修养德行445

一三、孔子教学不偏私446

一四、古制对君夫人之称谓448

阳货第十七449

一、孔子回避阳货449

二、性相近,习相远450

三、上知与下愚人的性情气质不移451

四、子游实践孔子教诲452

五、孔子想复兴周道454

六、仁的五种美德455

七、孔子欲接受佛肸召请456

八、孔子勉子路要好学明理以防流弊457

九、孔子教导学生学诗的好处459

一○、孔子教伯鱼修身齐家459

一一、孔子慨叹当时的礼乐已失本义460

一二、孔子慨叹在上之人伪装君子461

一三、乡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462

一四、道听涂说是缺德行为462

一五、对名位与富贵患得患失463

一六、古今世风的衰败464

一七、巧言令色465

一八、注意正道易为邪僻取代465

一九、求学要自己领悟实行466

二○、孔子托病不见孺悲468

二一、宰我主张缩短丧期为一年468

二二、孔子教人要用心思470

二三、勇敢要合于义理471

二四、孔子与子贡所厌恶之人472

二五、驾御婢妾或宦官之不易474

二六、孔子勉励人及时修德475

微子第十八476

一、纣王无道,殷有三位仁人476

二、儒家推崇柳下惠之行477

三、齐景公不能用孔子之道治国478

四、齐人馈赠歌妓479

五、孔子行道之心不能见谅于隐士481

六、儒家与道家想法之不同482

七、孔子主张修身并参与行道484

八、孔子谈古时贤者隐居的德行485

九、鲁政衰败乐官四散487

一○、周公用忠厚立国之道告诫儿子487

一一、孔子追念周朝人才之盛489

子张第十九490

一、士人立身的大节490

二、初学者应掌握执德与信道491

三、交友之道491

四、君子求道须从大处著想494

五、子夏教人求学的指针495

六、致知求仁的方法495

七、子夏教人笃志求道496

八、子夏勉人有过必改496

九、君子的风度497

一○、事上治下均以诚信为本498

一一、子夏教人守定大节499

一二、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499

一三、无论仕或学都要在本位上尽力501

一四、丧礼不重外表仪式502

一五、子张虽有成就,但未达仁德的境界502

一六、曾子规劝子张要在仁德上用功503

一七、曾子在阐扬孝道503

一八、孟庄子不改父之志504

一九、士师应哀矜勿喜505

二○、君子恶居下流507

二一、君子之过如日月蚀508

二二、孔子的好学509

二三、形容孔子学问之博大精深510

二四、孔子如日月511

二五、孔子圣道如日月照耀世人513

尧曰第二十515

一、尧舜之言行515

二、治国原则,五美四恶518

三、做人的基本知识521

论语名句索引5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