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行天地 南宋浙东学派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258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浙东学派-研究-南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行天地 南宋浙东学派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朱熹指认的“浙学”及其流衍1
一 朱熹所指认的“浙学”2
二 “互补”模式的出现7
三 明代对南宋“浙学”的认识8
四 《宋元学案》中的南宋“浙学”11
第二节 “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南宋浙东学派认识史回顾15
一 章学诚与“浙东学术”说15
二 章学诚“浙东学术”说的发酵19
三 1949—1989年:回归“对抗”23
四 1989年至今:弥合南宋浙学与明清浙东学派的尝试27
第三节 关于本书的写法30
第一章 南宋儒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背景38
第一节 “二度抽离”与北宋思想遗产38
一 道统的构建与一度抽离40
二 南宋儒学对北宋新儒学的反思47
三 吕祖谦、陈亮对“转向内在”的忧虑54
第二节 “祖宗之法”与北宋政治遗产59
一 “祖宗之法”与五代政治文化60
二 南宋继承的“祖宗之法”63
三 “祖宗之法”与士大夫政治68
第三节 “乾淳学术”的形成:陈亮的视角73
一 隆兴元年:“东南三先生”定交74
二 乾道元年至五年:“乾淳学术”的准备期75
三 乾道五年至七年:“乾淳学术”的第一个高潮期77
第二章 薛季宣与乾道末年程学的分化85
第一节 程学传统中的薛季宣85
一 薛季宣的家庭与程学温州一系86
二 薛季宣的师承89
第二节 “性不可知”与片面的“道问学”93
一 自明诚与自诚明94
二 制度新学何以必要102
第三节 评价薛季宣所引发的分歧106
一 朱熹、张栻对薛季宣的疑虑106
二 吕祖谦与《薛常州墓志铭》110
第三章 吕祖谦的思想转型与浙东学派的形成118
第一节 淳熙年间吕祖谦思想学术的转型118
第二节 围绕《皇朝文鉴》的分歧125
第三节 《大事记》与司马迁139
一 韩信、公孙弘与张汤141
二 司马迁与《史记》144
第四章 仁智二元与王霸义利154
第一节 分歧的根源:仁智二元与论功计获154
一 “仁智二元论”与功利主义156
二 “论功计获”的工夫论162
第二节 王霸义利之辩的展开166
一 王霸义利之辩的导火索166
二 王霸义利之辩中朱熹、陈亮的主要观点171
第三节 吕祖俭与枉尺直寻187
第四节 王霸义利之辩的意义198
一 真理的阶段性和分类198
二 “道”的形而上与形而下203
三 动机与效果的价值判断206
四 心与迹209
第五章 永嘉学派的崛起和朱熹的批判210
第一节 绍熙二年:永嘉学派与朱子学的首次“相遇”210
一 绍熙二年陈傅良、叶适与朱熹的通信210
二 动机与效果219
三 “打成一片,定是不可”220
第二节 绍熙五年:朱熹、陈傅良的庙制之争224
一 争论的由来和过程227
二 朱熹的意见230
三 陈傅良的《僖祖太祖庙议》231
四 朱熹对陈傅良《僖祖太祖庙议》的批评234
第三节 庆元年间:朱熹对永嘉制度新学最后的批判236
一 朱、陈之间的分歧239
二 朱、陈分歧的哲学背景244
第六章 叶适:总结与创新250
第一节 “心体”的解构253
第二节 内外交相成的工夫论268
一 对思孟学派经典的全面清理268
二 叶适的认识论和工夫论277
第三节 从“物极”到“皇极”284
一 皇极与建皇极284
二 物极287
三 从“物极”到“皇极”290
四 叶适“皇极物极”论的理论特点与贡献293
第四节 叶适思想的价值和遗憾296
一 对王霸义利之辩的回应296
二 对陈傅良“制度新学”的总结303
三 叶适思想的缺陷305
第七章 求索中兴之路311
第一节 南宋“士学”的改造311
一 儒学:“未熟之五谷”312
二 陈亮对南宋“士学”问题的思考315
三 叶适的“吏士合一”318
第二节 举步维艰的兵制改革321
第三节 走出“郡县”与“封建”的悖论332
一 过度郡县化:宋代积弱的原因332
二 “郡县自治”与“稍复藩镇”334
三 历史的回响339
第四节 推进“共治”的探索341
一 关于君臣关系343
二 《周礼说》的意义349
第八章 政治实践353
第一节 围绕“恢复”理想的呼吁与抗争353
一 陈亮的《中兴五论》354
二 《淳熙四上孝宗皇帝书》360
三 永嘉学派的“和战”主张364
第二节 地方行政实践:以薛季宣与陈傅良为个案367
一 薛季宣的州县生涯368
二 陈傅良的地方行政生涯373
第三节 从过宫到禅让:以皇位为对象的中枢政治运作378
第四节 道学集团中的浙东学派391
一 陈亮、叶适论淳熙道学集团391
二 庆元党禁的爆发和叶适的反思396
第九章 传播与异化407
第一节 科举:浙东学派的传播策略407
一 吕祖谦与“永嘉文体”的出现407
二 陈傅良:永嘉学派科举的集大成者411
三 “永嘉文体”的生命力415
第二节 永嘉学派的活动方式——以陈傅良门人为中心421
一 书院建设423
二 协助著述424
三 陪同游学425
四 学术论辩427
第三节 叶适门人的分化428
一 吴子良:“学胜于文”431
二 陈耆卿:从词章到义理之学433
三 车若水:与水心之文决裂434
四 舒岳祥:告别永嘉文统435
第四节 朱子学对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的整合436
一 陈振孙对浙东学者的评价437
二 《读书分年日程》对制度新学的吸收446
第十章 结论450
第一节 二元论对二元论451
一 徒法一徒善、成己一成物:孟子、《中庸》的二元论454
二 道器一元论与认识的二元论458
三 终极真理与次级真理459
四 “法守”与制度新学462
第二节 一元论对二元论463
一 心与性关系的一元论464
二 道与器关系的一元论468
三 此“一元”非彼“一元”471
第三节 南宋浙东学派的思想史定位:“前前近代思潮”?477
一 扭转“二度抽离”的尝试477
二 “前近代思潮”视阈中的浙东学派之一:社会政治观点的比较478
三 “前近代思潮”视阈中的浙东学派之二:哲学思想的转型482
附录 本书相关要事年表488
主要参考文献497
后记503
热门推荐
- 1960789.html
- 2889572.html
- 2979288.html
- 2266526.html
- 1414593.html
- 2710496.html
- 403023.html
- 2573862.html
- 99769.html
- 5748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0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5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7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4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9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40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8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