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烨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476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士-研究-山东省-明清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厘清1
一、时空限定1
二、研究对象界定3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5
一、有关基层士人的研究5
二、有关山东地区基层士人的研究9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史料概况11
一、主要内容概述13
二、史料说明14
第一章 群体形成与举业生涯16
第一节 基层士人群体的数量及构成17
一、全国生员及童生的数量估算17
二、山东地区生员及童生的数量估算19
三、基层士人群体膨胀的原因20
四、基层士人群体的上升空间26
(一)乡试中举比例26
(二)贡生的种类及出路27
(三)捐纳29
第二节 科举与基层士人群体的生存状态31
一、单一价值判定及科考失利的痛楚32
二、与科举相关的各类考试35
(一)童试35
(二)岁试、月课、季考及观风试36
(三)科试、乡试38
三、科场偶然性及神秘性41
四、科举与传统士人养成模式44
(一)科考影响下的案牍生涯45
(二)科考与士人的才情47
小结53
第二章 治生方式与经济状况55
第一节 山东地区治生观念的区域特点56
一、治生观念的变迁56
二、治生观念的矛盾性59
第二节 治生方式的多样化61
一、耕读自食61
二、教授里闬62
三、行医济世63
四、弃儒服贾66
五、卖文博食67
六、寄居生涯68
七、托迹公门70
第三节 基层士人的经济状况及其影响74
一、相对困窘的经济状态74
二、治生的优劣势分析77
三、经济状态的广泛影响84
小结88
第三章 儒家理想与现实生存——基层士人价值观念及实现方式的多样化90
第一节 基层士人“谋道”方式的扩展92
一、“文名可以当科第”93
二、“以穷经力学为务”99
三、“布衣之身利泽一乡”102
四、举业提携——“功名”的曲折实现105
第二节 “谋道”与“谋食”之间——士人生存方式的变迁109
一、变业为生109
(一)“不知其为商也、为儒也”110
(二)“读书无成,岂如学医之有成乎”111
(三)“公廨无长物”115
二、传统文人职业的商业化118
三、“保身家”与科考职业化119
四、基层士人生存方式变迁的局限性122
第三节 基层士人中的特殊群体125
一、“名士”群体126
(一)时空特点126
(二)良好的家庭背景127
(三)浓厚的科举情怀128
(四)与普通基层士人对比129
二、明清鼎革之际的基层士人131
(一)文化活动132
(二)社会交往134
(三)政治活动136
三、无赖化群体139
(一)轻浮佻达、不持仪节139
(二)躁急奔竞、谋取虚名141
(三)迂腐疏阔,穷酸可憎143
(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145
小结150
第四章 生活空间与社会交往152
第一节 家庭中的基层士人152
一、孝养153
二、教子155
(一)多样性与灵活性155
(二)局限性与实效性158
第二节 宗族161
一、编修族谱、维系宗族163
二、资助亲眷、捐赠族田165
三、兴建义学、善教子弟166
四、平息纷争、维护秩序167
第三节 基层士人的社会交往169
一、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171
(一)本群体间的交往171
(二)结交上层士人173
(三)与下层民众及僧、道的交往177
二、社会交往的基本形式178
(一)讲学授徒179
(二)诗酒谈宴179
(三)游历访友180
(四)结社倡和181
三、基层士人社会交往的特点181
(一)社会交往与谋生密切关联181
(二)社会交往的层次性与局限性183
(三)文化职能的强化与异化190
(四)时空差异193
小结195
第五章 文化活动与地方文教事业197
第一节 基层士人与地方教化197
一、躬身砥砺200
二、“年年恨为读书累,处处逢人劝读书”202
三、礼制的宣传与践行207
四、通俗文艺的创作210
第二节 基层士人与地方文化215
一、文化生活及相关成就216
(一)撰写经史著作218
(二)创作诗词文赋220
(三)研习书法、绘画与音律224
(四)藏书225
二、满足百姓需求的日用类书229
三、地方文献的整理归纳234
第三节 基层士人与儒家文化的传承及变迁236
一、基层士人与儒家文化的传承236
(一)精湛的儒学造诣236
(二)儒家文化的践履237
(三)投身教育、教化事业238
二、基层士人与儒家文化的世俗化239
(一)儒家文化内容及载体的世俗化239
(二)基层士人群体的世俗化241
小结244
第六章 担当精神与地方公共事务246
第一节 基层士人的担当精神及影响力247
一、担当精神的形成247
(一)传统儒家文化的熏习247
(二)地方文化的陶然和影响248
(三)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249
(四)对下层民众的认同感250
二、声望的培植253
(一)品行高洁254
(二)乐善好施255
(三)学识累积256
(四)实用技能256
第二节 地方管理系统中的基层士人258
一、幕僚、吏及长随258
二、老人、乡饮酒宾261
三、约长263
四、宗族维系264
第三节 基层士人的具体作为266
一、公共设施的兴建与修缮266
(一)桥梁、道路的修建与维护266
(二)庙宇、学校的倡修与捐助266
二、慈善事业的发展267
(一)日常时期的捐助268
(二)灾荒时期的救助与赈济269
三、地方秩序的维护272
(一)言民瘼于上272
(二)维护乡间秩序274
(三)战乱时期的救助277
四、关于基层士人作用力的衡量281
小结290
结论292
一、基层士人群体的生存境遇292
(一)生存空间的相对狭窄292
(二)拓展生存空间的局限性293
(三)生存观念的焦灼与迷茫298
(四)士人身份的尴尬处境299
二、基层士人群体的特点301
(一)过渡性与矛盾性303
(二)正统性与世俗性304
(三)庞杂性与层次性308
三、基层士人群体与山东社会311
参考文献315
后记330
热门推荐
- 857987.html
- 3338366.html
- 3809240.html
- 3350603.html
- 1080592.html
- 151103.html
- 895211.html
- 84442.html
- 1050283.html
- 1513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85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5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2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6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2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9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