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辑刊 2008【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辑刊 200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2477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新闻报道-作品集-中国-当代;中国科技大学-概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辑刊 200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综合报道篇3

中国科大师生为灾区人民捐款一百多万元3

两项方针与一流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传杰谈科大精神4

科大精神的核心是创新7

中国科大:我创新故我在 科教报国五十年10

科大精神的核心:科学与拼搏11

科大精神的支柱:创新、拼搏14

没一个同学敢一个星期不看书17

从771校友的成长看科大精神20

“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记中国科大50年铸就的强国之志和创新之魂23

大学要有文化的“围墙”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学生为本”资助贫困大学生29

五十年,我创新故我在——朱清时校长谈中科大成功办学经验31

许武:“所系结合”是创建一流大学的“法宝”34

“人才培养成就,是中科大办学50年的最大骄傲”——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谈人才培养和科研理念37

创新报国 卓越至上——写在中国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41

演讲:大学的“变”与“不变”45

历程:五十年创新不已46

传统:五十年坚守如一48

科大数字52

科大成果53

“恒定”守则:透视中科大“不扩招”现象54

坚守大学精神 看中国科大56

联想公司助力中科大人才培养 共建联想计算机学院6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走过辉煌五十年 服务两弹一星踏上光荣征途 面向祖国需要攀登科学高峰61

不跟风 不盲从 不左顾右盼 中国科大:50年,我们一直在走自己的路62

路甬祥在中科大50周年校庆大会上指出 中科大是新中国自主办高等教育典范65

50岁正年轻——中科大建校50周年纪念大会侧记67

矢志报国 科学求实 民主治校——谈中国科技大学的大学精神70

育人是大学的第一要务76

“三低”大学为何能培养出一流人才?78

许武任中科大党委书记 侯建国任校长80

王金山在中国科技大学发表演讲 希望科大发挥人才优势,投身加速安徽崛起伟业81

胡锦涛致信祝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50周年82

创新报国五十载——中国科技大学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办学纪实83

情牵科教大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来皖考察纪实85

总书记贺信在中科大引起强烈反响88

中科大掀起学习贯彻胡锦涛贺信精神热潮89

路甬祥在中国科大五十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的讲话90

中科大五十年:楼台与江湖之间 为国家培养未来的精英,而不是瞄准政府官员92

王三运在中国科大调研时强调 真诚支持创办一流大学 共同打造自主创新高地95

中国科技大学第十次党代会召开 王明方到会祝贺97

人才培养篇101

郭传杰委员:高校评估呼唤“原生态迎评”101

中科大少年班成立30周年 校方表示将继续办好少年班102

知识荒原 “少年”突击103

80年代的双重焦虑106

中国科大少年班毕业生九成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107

中国科大少年班:“超常少年”高校集中培养模式世界罕见107

中国科大少年班30年·新闻背景:少年班“群英谱”108

中国科大少年班30年·新闻分析:为什么要办少年班?109

中科大少年班创造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多个第一109

中科大少年班走出国际顶尖科学家 少年班毕业生九成以上获博士、硕士学位35%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职110

少年班选人要不要高考?112

少年班学生只会数理化?113

少年班是不是拔苗助长?114

少年班30年,成败如何看115

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生博士硕士占九成119

中国科大少年班30年揭秘119

中国科大少年班“三十而立”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超常教育的成功路径123

中科大少年班下一步该咋“办”? 30年庆典之际向社会征求办学“良方”125

中科大昨举行少年班创办三十周年庆典大会 教育厅厅长程艺认为少年班育才方式全国最先进127

少年班:探索中前进,争议中完善129

少年班:教育特区30年130

“而立”回眸看“少年”——写在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134

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创新管理模式135

中科大开始培养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136

少年班30年在争议中跋涉前行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一个微缩样本136

“神童”是一种舆论的误导142

研究生质量是“管”出来的,还是“导”出来的? 中国科大积极构建服务型研究生院144

少年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145

中科大设立课程讲座教授 让一流教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148

科教结合:给学生一片创新沃土149

中国科技大学科教结合培养创新人才152

毕业生是最好的招生广告154

中国科大50年铺就创新人才成长路155

集中投入 统一管理 开放公用 资源共享 中科大多学科平台成就创新人才159

重视基础教学是科大的优良传统160

中国科大:越是名家越要教基础课 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超过90%163

中科大五十年:创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史上多项第一164

“桃李天下,教育数科大”——记中国科大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创新实践164

中科大: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167

中科大立足培育顶尖创新人才 平均每千名毕业生产生一名院士 教授上基础课比例达63%170

科大的教学“模式”171

新中国从此有了自己培养的博士174

中科大公布09年自主招生方案 少年班将招生40人179

中国科技大学来辽揽才180

站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最前沿——超常教育30年探索不辍181

科学研究篇191

中国科大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量子分解算法191

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可能在中国诞生192

科大讯飞:语音技术国家队193

我国国产首台万亿次计算机问世 体积仅有冰箱大194

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评选 中国科大“榜上有名”196

揭秘中国首台万亿次计算机196

我首次实现光子比特与原子比特间的量子隐形传态199

中科大阮迪云教授的驱铅战役:从机理研究开始200

卓越,是这样炼成的202

弱视成年人视觉系统可塑性更高204

量子密码技术实用化进程加快 中瑞合作实现更安全的量子密码系统205

中国科大学者探测到特殊星系的X射线辐射206

冲破“标准量子极限” 中国科技大学学者实现高精度量子相位测量207

抑郁症原是脑内基因“捣鬼”208

《自然》报道中国科大量子信息领域研究成果208

高温超导研究领域获突破209

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获重大进展 “说话人识别”勇夺国际大赛综合指标第一名209

新技术有望实现血液长期保存210

中国科技大学:体育场馆防火系统保奥运安全213

我科学家率先实现量子容失编码213

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214

北京奥运消防工程中国企业包揽“金牌”215

中国科大研制成功Ni-Co合金纳米环216

科大学子将给神七“把脉” 通过飞船发回的数据判断飞船的运行情况217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昨正式启动 科大人参与揭秘宇宙起源218

中科大校友发现新型粒子219

寻求突破的根基:做最炫最亮的仪器220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中科大取得系列基础研究成果的内在规律222

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创新纪实224

科大校友“把脉”太空环境226

中科大极地环境研究室成立10年 已成为我国极地考察和研究的“排头兵”227

合肥添一国家级技术中心 科大讯飞从高交会抱牌而归228

中科大论文引用率居全国高校之首228

我量子信息实验研究继续国际领先229

国产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迈向产业化229

科大两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230

校园文化篇235

校长请客,还给压岁钱235

撰稿打工资助四名贫困生 家境贫寒,不要一分钱补助,中科大一博士摘取自强之星235

座无虚席 掌声雷动——青春版《牡丹亭》首场爆棚238

视觉盛宴《牡丹亭》238

“奇妙与艰辛相伴的156个日夜”240

以实际行动爱我中华支持奥运 中科大举办火炬传递越野赛242

机器人“世界杯大赛”将闪亮登场24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义演募捐助灾区感动校园244

中国科大为灾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244

中科大首次展出仿生机器鱼245

诺贝尔奖得主巴瑞·马歇尔:年轻人别怕被拒绝246

赵忠尧塑像在中国科大揭幕247

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在苏州开幕247

中科大参赛队首战告捷248

机器人世界杯今天落下帷幕249

中科大“北极使者”获授“北极之星”250

中国科大学子夺“百度之星”大赛桂冠250

科大学子赴甘肃观测日全食251

中国科大师生准备迎接于洋杜婧凯旋251

“把孩子送到这儿来,我放心!”——中国科大灾区新生入学见闻252

科学道德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253

科大的精气神254

科大记忆:戏说科大“杀手”257

科大 镜头258

科大 地标258

少年班孩子的军训生活260

钱学森塑像在中国科大落成261

贝时璋塑像在科大落成261

中国科大文化展览精彩纷呈262

中国科大获小行星永久命名262

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纪念邮票263

中科大校史馆开馆263

郭永怀塑像在中科大落成264

直立机器人搏击拳击赛 中科大昨举行机器人大赛 古典绝唱、宇航员登月、川剧变脸等纷纷登台264

新中国第一奖学金:郭沫若奖学金266

我们俩的南极梦267

又一诺奖得主做客中科大:能否获诺奖需要一点运气268

“神七”飞船总设计师来肥谈载人航天后续发展透露:中科大参与论证空间站方案268

用DV展现环保理念 科大师生获6项大奖270

中科大获全国机器人大赛2金3银将 “最后的王冠”和“第一朵玫瑰”收入囊中271

中国科大加强优良传统文化教育272

怀念钱临照先生272

大师·学风274

数学系的大儒们276

吴仲华先生教我做学问277

用自制小火箭人工消雹279

我们的班集体281

我心中的刘达同志283

钱临照先生的爱286

1964年我毕业288

郭沫若校长请我们看戏290

第一次走进科大校门291

科大的色彩293

科大第一台计算机294

林同骥与中科大高速空气动力学296

科学家的强国之梦298

为西区挖塘的日子299

4个月的奇迹300

一路高歌301

那一顿难忘的年夜饭303

中国科大的那一群“重型大炮”304

追忆钱志道先生305

中国科大的穷和富307

走过那段艰难岁月308

数学系三龙飞舞310

帮我看一眼老北门311

不用扬鞭自奋蹄312

雨过天晴的科大文化313

像家一样温暖314

吴杭生先生二三事316

这才是做学问的地方317

从郭老力排众议到3个满分佳话318

民主管理之风劲吹50载320

科大学人篇325

中科大三教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25

教育公平抓基础——记省政协委员、中科大教授杨金龙325

杨元庆:大陆版兼并英雄326

江平:亲历华尔街货币战争327

金哲非:让中国投资者享受国际标准服务333

华尔街首现华裔投资大王:年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333

张亚勤:找回人生重力场335

郭传杰:研究型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功能339

科大讯飞刘庆峰9年制造3个亿万富翁341

侯建国:研究生院管理必须创新343

作为教育家的钱学森先生344

李佩:传播爱与智慧 在奉献中美丽347

“高校评估该停了”——专访中科大校长朱清时351

科大是我的坚强后盾355

和地震波赛跑抢时间 中国亟待建立地震预警系统357

陈晓薇:从“少年班”到“国际化”总裁360

三位科学家荣获200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361

陈仙辉:开创超导研究“超速度”362

50年不下讲台 半世纪爱生情怀——记中科大原副校长史济怀教授365

邓中翰:“创新报国”是科大人的灵魂367

胡伟武:科大人“造就”了龙芯370

杜江峰:科大给了我创新的土壤372

“发表论文不是目标”——郭光灿院士谈科学理念373

在科学前沿闪耀中国光芒——记潘建伟和他的科研团队376

陈国良:培养研究生的十个“如何”378

杜善义:倾心复合材料 执着航天减负381

施蕴渝:桃李满园春色好384

五十年不下讲台的老师——记中科大教授史济怀385

我省三科学家获何梁何利基金奖 刘庆峰成创建以来最年轻获奖者389

朱清时院士:学校是净土,社会才有希望389

龚建村:探索太空风云变幻392

中国科技大学4名校友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395

常进:抓住“暗物质”的中国人396

附录40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对外报道目录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