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脉诊的奥秘 200幅脉图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脉诊的奥秘 200幅脉图解析
  • 徐迪华,徐剑秋,徐丽敏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56518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脉诊-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脉诊的奥秘 200幅脉图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脉诊理论与方法1

第一章 传统脉学概论1

第一节 脉学的历史与发展1

第二节 脉学的指导理论4

第三节 诊脉的部位与方法7

第四节 病理脉的种类、形态、主病范围11

第五节 生理脉与病理脉的鉴别16

第六节 五脏功能标志脉的形态、诊法及临床意义20

第二章 脉诊的方法论27

第一节 阴阳脉法的科学内涵27

第二节 量(级)值概念在四诊从舍过程中的应用32

第三节 30种病理脉模拟定量(级)的方法36

第四节 寸、关、尺分候脏腑的诊法与“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说的再认识41

第五节 浮、中、沉(举、按、寻)诊脉的方法及临床意义43

第六节 识别主脉与兼脉、标脉与本脉的方法及临床意义48

第七节 平脉辨证、判断疾病预后吉凶的方法52

第八节 诊尺肤法的运用56

第三章 脉诊在辨证论治中的地位和作用58

第一节 脉诊在八纲辨证中的运用58

第二节 脉诊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的运用64

第三节 脉诊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的运用68

第四节 脉诊在脏腑辨证中的运用71

第五节 脉诊在气血辨证中的运用79

第六节 脉诊在情志病辨证中的运用82

第四章 常见病的平脉与证治方法84

第一节 外感病表证阶段的平脉与证治84

第二节 外感热病气分证阶段的平脉与证治86

第三节 外感热病营、血分证阶段的平脉与证治89

第四节 伤暑、中暑病证的平脉与证治91

第五节 卒中(脑出血)病的平脉与证治93

第六节 类中风(脑梗死)的平脉与证治97

第七节 头痛病的平脉与证治101

第八节 眩晕病的平脉与证治106

第九节 咳嗽、哮喘病的平脉与证治109

第十节 胸痹心痛的平脉与证治111

第十一节 惊悸、怔忡的平脉与证治113

第十二节 胃痛、胃胀的平脉与证治115

第十三节 肝气郁结与肝气横逆证、肝阳上亢与肝火上扰证的平脉与证治118

第十四节 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的平脉与证治119

第十五节 肾虚病证的平脉与证治122

第十六节 妇女崩漏病及月经过多的平脉与证治124

第十七节 妇女经绝期病证的平脉与证治127

第十八节 闭经的平脉与诊治128

第十九节 痛经的平脉与证治131

第二十节 消渴(糖尿病)的平脉与证治132

第五章 清代至民初(公元1730~1927年)全国名中医优秀医案选析134

第一节 《叶天士医案》选析134

第二节 徐灵胎《洄溪医案》选析139

第三节 《九峰医案》选析141

第四节 曹仁伯《继志堂医案》选析146

第五节 张大曦《爱庐医案》选析149

第六节 王旭高《环溪医案》选析153

第七节 《马培之医案》选析157

第八节 《张聿青医案》选析164

第九节 《丁甘仁医案》选析170

第十节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选析177

下篇 脉图解析187

第六章 常人的脉图与脉图的要素187

第一节 脉图的解释与测图的方法187

第二节 正常脉图的特点190

第三节 脉象与脉图要素的对应关系203

第七章 常见主脉的形态、病理、定量(级)及命名方法208

第一节 浮脉208

第二节 沉脉210

第三节 迟脉212

第四节 数脉214

第五节 弦脉215

第六节 濡脉217

第七节 滑脉219

第八节 涩脉221

第九节 洪脉223

第十节 细脉225

第十一节 紧脉226

第十二节 缓脉229

第十三节 结脉230

第十四节 代脉231

第十五节 促脉233

第十六节 芤脉234

第十七节 长脉236

第十八节 短脉237

第十九节 大脉239

第二十节 小脉240

第二十一节 虚脉242

第二十二节 实脉244

第八章 兼象脉的形态、病理、定量(级)及命名方法247

第一节 浮紧脉247

第二节 浮数、浮滑脉248

第三节 洪滑、滑大脉249

第四节 弦滑脉251

第五节 弦涩脉252

第六节 滑数脉253

第七节 细弦脉254

第八节 细滑、数脉255

第九节 孕妇滑脉257

第十节 濡滑、濡缓、濡细脉258

第十一节 沉细、沉小脉260

第九章 常见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62

第一节 外感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62

外感风寒268

外感风热268

外感温燥268

秋温气营两燔证268

少阳病268

外感风热恢复期268

外感风温268

外感风温气阴两伤等脉图268

第二节 肺系——久咳、哮喘、肺胀、支饮、重症肺痨等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68

风邪久咳277

久年咳嗽277

肺胀咳喘277

久年哮喘277

痰饮咳喘277

咳喘肺胀277

肺胀支饮277

久年肺痨等脉图277

第三节 心系——胸痹心痛、心胀、心悸怔忡等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77

胸痹脉迟286

胸痹心痛286

心悸怔忡286

心悸不寐286

胸痹脉极迟286

胸痹286

胸痹脉痹286

胸痹心悸286

风湿病心悸怔忡286

心胀伴喘肿286

风湿病后心痹等脉图286

第四节 肝系——肝郁、阳亢、肝风、风痹等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86

肝气郁结296

肝气横逆296

肝阳上亢296

风阳上亢296

肝风窜扰296

肝气化火296

胸痹心痛者中风后296

风痹证296

重症风痹等脉图296

第五节 肾系——水气、关格、阳痿、不月不育、阴阳失调等病证的代表性脉图296

风水308

风水久延激动内风308

风水久延肾阳虚寒308

风水久延阳虚浊泛308

脾肾两败浊泛亡血308

劳倦损伤心脾肾致阳痿308

先天不足致不月不育308

青春期阴虚停经308

经绝期阴虚火旺308

肾痨命门火衰308

亡血成产后劳等脉图308

第六节 脾胃系——胃脘痛、胀满、宿食、呕吐、泻痢等病证的代表性脉图308

胃胀痞满316

胃脘痛316

痞证中虚肝郁316

虚痞中气下陷316

痞证土虚木贼316

伤食后胃痛呕吐厥逆316

暑湿泄泻316

中焦湿热证等脉图316

第七节 虚损病证的代表性脉图316

病后气虚324

崩漏后血亏324

心肾阴虚324

癌症气阴两伤324

阴亏血热324

胃脘痛亡血324

咳喘肺肾虚损324

癌症肺肾虚损324

房劳肾气虚324

伤寒后心气虚损等脉图324

第八节 痛证的代表性脉图324

肾虚头痛335

血虚头痛335

虚火头痛335

风痰头痛335

肝风头痛335

肝阳头痛335

肝火头痛335

痰火头痛335

骨折后疼痛335

肠痈术后腹痛335

肝胆结石腹痛等脉图335

附录一 李时珍《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335

附录二 李中梓《诊家正眼》二十八脉脉象与主病歌诀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