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林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811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3
第一章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3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概述3
第二节 海淀模式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6
第二章 主诉检察官工作19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概述19
第二节 主诉检察官工作33
第三章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监督和考核208
第一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监督208
第二节 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监督的内容和方式210
第二篇 检察机关刑事诉讼业务225
第一章 通则225
第二章 管辖249
第三章 回避257
第四章 强制措施264
第一节 拘传266
第二节 取保候审269
第三节 监视居住273
第四节 拘留277
第五节 逮捕282
第五章 审查逮捕288
第一节 审查批准逮捕289
第二节 审查决定逮捕295
第六章 立案299
第一节 受案300
第二节 初查305
第三节 立案309
第七章 侦查312
第一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318
第二节 询问证人、被害人325
第三节 勘验、检查330
第四节 搜查337
第五节 调取、扣押物证、书证和视听资料342
第六节 查询、冻结存款、汇款347
第七节 辨认349
第八节 鉴定353
第九节 通缉358
第十节 侦查终结361
第八章 审查起诉371
第一节 受理371
第二节 审查376
第三节 起诉382
第四节 不起诉390
第五节 简易程序的提起399
第六节 辩护与代理405
第九章 出席法庭416
第一节 出席第一审法庭417
第二节 出席第二审法庭432
第三节 出席再审法庭437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439
第一节 立案监督440
第二节 侦查监督448
第三节 审判监督459
第四节 刑事判决、裁定监督465
第五节 执行监督475
第十一章 刑事司法协助488
第一节 一般规定489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提供司法协助499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向外国提出司法协助请求505
第四节 期限和费用506
第十二章 附则508
第三篇 刑事证据运用513
第一章 刑事证据的概念513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定义513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主观性515
第三节 刑事证据的真实性517
第二章 刑事证据的定案作用524
第一节 刑事证据是定案根据524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定案作用526
第三节 以证据为定案根据的实践意义529
第三章 刑事证据的证明能力531
第一节 刑事证据证明能力概述531
第二节 刑事证据证明能力的要素534
第三节 言词性证据的证明能力537
第四节 物质性证据的证明能力546
第四章 刑事证据的基本规则550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一般规则550
第二节 刑事证据的分类规则552
第五章 刑事证明的标准560
第一节 刑事证明标准概述560
第二节 证据确实的认定564
第三节 证据充分的认定570
第四节 证据不足的认定573
第五节 证据体系的认定584
第六节 主观因素的合理控制586
第七节 刑事证明标准实例分析590
第六章 刑事证明的程度598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准确性598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概括性600
第三节 刑事证明程度实例分析607
第七章 刑事证明的过程614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动态性614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渐进性618
第三节 刑事证明的层次性621
第八章 刑事证明的方法624
第一节 直接证明法624
第二节 相互印证的证明方法626
第三节 分析判断法629
第四节 综合分析法632
第五节 刑事证明方法实例分析638
第九章 刑事证明的基本规则648
第一节 刑事证明的一般规则648
第二节 刑事证明的分类规则650
第十章 刑事证据运用概述656
第一节 刑事证据运用的基本原则656
第二节 刑事证据运用的指导思想660
第十一章 侦查中的证据运用666
第一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特点666
第二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原则668
第三节 侦查中证据运用的内容670
第十二章 公诉中的证据运用676
第一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特点676
第二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标准679
第三节 公诉中证据运用的内容686
第十三章 审判中的证据运用691
第一节 审判中证据运用的原则691
第二节 审判中证据运用的内容693
第十四章 辩护中的证据运用697
第十五章 刑事证据综合运用实例699
第四篇 刑事证据适用711
第一章 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711
第一节 刑事证据的收集、固定、保全概述711
第二节 物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16
第三节 书证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18
第四节 证人证言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20
第五节 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22
第六节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24
第七节 鉴定结论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27
第八节 勘验、检查笔录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29
第九节 视听资料的收集、固定和保全731
第二章 刑事证据的审查判断733
第一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概念和意义733
第二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内容738
第三节 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方法747
第三章 刑事证据规则752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述752
第二节 传闻证据排除规则757
第三节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762
第四节 相关证据规则768
第四章 批捕证据的审查772
第一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概念772
第二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内容775
第三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特点783
第四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标准788
第五节 批捕证据审查的技能793
第五章 起诉证据的审查799
第一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概念800
第二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内容801
第三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特点810
第四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标准814
第五节 起诉证据审查的技能817
第六章 出庭支持公诉证据的适用827
第一节 出庭支持公诉证据的准备828
第二节 示证技巧833
第三节 质证技巧841
第七章 贪污案件证据的运用852
第一节 贪污案件证据概述852
第二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特点857
第三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收集861
第四节 贪污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864
第八章 贿赂案件证据运用868
第一节 贿赂犯罪新的发展趋势对贿赂犯罪证据的影响868
第二节 贿赂犯罪案件证据的收集873
第三节 贿赂犯罪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890
第九章 渎职案件证据的运用903
第一节 渎职案件证据概述903
第二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特点907
第三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收集909
第四节 渎职案件证据的审查判断912
第五篇 刑事不起诉917
第一章 不起诉的性质和种类917
第一节 不起诉的概念917
第二节 建立不起诉制度的意义918
第三节 不起诉的刑事诉讼价值919
第四节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特色921
第五节 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的不起诉制度与1979年刑事诉讼法中免予起诉、不起诉制度的联系和区别922
第六节 不起诉的分类和称谓923
第七节 不起诉的法律后果与适用问题929
第二章 绝对不起诉933
第一节 绝对不起诉的概念933
第二节 绝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935
第三节 如何正确适用“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这一法定条件938
第三章 相对不起诉940
第一节 相对不起诉的概念和设立意义940
第二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条件942
第三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943
第四节 相对不起诉的适用946
第五节 防止相对不起诉权的滥用947
第六节 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相对不起诉949
第四章 存疑不起诉952
第一节 存疑不起诉的概念952
第二节 存疑不起诉的特点952
第三节 存疑不起诉的意义953
第四节 存疑不起诉的条件954
第五节 对可以起诉和可以不起诉的掌握962
第六节 存疑不起诉和相对不起诉的异同964
第七节 存疑不起诉决定作出后的再起诉965
第八节 人为因素造成的证据不足与存疑不起诉制度的完善967
第九节 检察机关如何正确适用存疑不起诉969
第五章 不起诉的适用程序972
第一节 认真审查案件材料972
第二节 决定不起诉972
第三节 不起诉决定书的制作、送达和撤销974
第四节 解除扣押、冻结979
第五节 将被不起诉人移送有关机关进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或其他处理980
第六节 公布不起诉决定982
第六章 不起诉的救济984
第一节 被害人的自我救济984
第二节 被不起诉人的自我救济途径994
第三节 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对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制约995
第四节 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不起诉的制约996
第五节 人民检察院内部监督制约996
第六节 社会对不起诉的监督997
第七章 不起诉与刑事赔偿998
第一节 不起诉的刑事赔偿998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和有关不起诉刑事赔偿规定的不足1001
第三节 不起诉刑事赔偿的程序1003
第六篇 刑事抗诉1009
第一章 刑事抗诉的目的和功能1009
第一节 刑事抗诉的目的1009
第二节 刑事抗诉的功能1015
第三节 充分发挥刑事抗诉的功能,努力实现刑事抗诉的目的1016
第二章 刑事抗诉的标准1028
第一节 刑事抗诉标准的概念和内容1028
第二节 刑事抗诉标准的掌握1030
第三章 刑事抗诉的证据1045
第一节 刑事抗诉证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045
第二节 刑事抗诉中的证明1050
第三节 刑事抗诉证据的复核与调取1057
第四章 刑事抗诉的程序1084
第一节 刑事第二审程序的抗诉1084
第二节 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1096
第三节 刑事抗诉期限1103
第四节 刑事抗诉程序的完善1105
第五章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1109
第一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概述1109
第二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职责、任务和范围1114
第三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庭前准备1131
第四节 出席刑事抗诉法庭的技巧与举证方法1147
第五节 刑事抗诉书的制作1162
第六章 几类特殊案件的抗诉方法1167
第一节 贪污贿赂等自侦案件的抗诉方法1167
第二节 人民法院宣告被告人无罪的案件的抗诉方法1187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抗诉方法1200
第七章 典型刑事抗诉案例评析1206
第一节 涉及罪与非罪的抗诉案例1206
第二节 涉及此罪与彼罪界限的抗诉案例1225
第三节 对量刑畸轻畸重进行抗诉的案例1234
第四节 对严重违反诉讼程序,影响公正裁判的案件进行抗诉的案例1256
第七篇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263
第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1263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构成条件理论之评析1263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构成条件1267
第二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探讨1273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概述1273
第二节 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探讨1276
第三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1285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概述1285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方式1290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期限1292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权的限制和消灭1302
第四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和审判1305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理1305
第二节 公检法机关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先期处理1311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1315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保护1325
第五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裁判和上诉1331
第六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1337
第七节 检察机关提起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判1342
第五章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1347
第一节 刑事可以附带的民事责任探讨1347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和标准1359
第三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原则1369
第四节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关系的当事人1382
第五节 刑事附带民事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探讨1398
第八篇 出庭公诉1409
第一章 庭审述评1409
第一节 庭审模式选择1409
第二节 庭审价值取向1413
第二章 庭审运作1416
第一节 庭审对抗性考察1416
第二节 庭审实质化考察1420
第三章 公诉原理1424
第一节 公诉概述1424
第二节 公诉权能1429
第三节 公诉机制1432
第四节 公诉观念1444
第五节 公诉主张1448
第六节 公诉语言1452
第七节 公诉效果1455
第四章 公诉证据(一)1460
第一节 证据运用的概述1460
第二节 证据收集与固定1461
第三节 证据审查与完善1465
第四节 证据变化与保全1470
第五节 证据展示与移送1479
第六节 证据组织与运用1483
第五章 公诉证据(二)1486
第一节 言词证据运用1486
第二节 间接证据运用1499
第三节 视听资料运用1507
第四节 再生证据运用1511
第五节 无罪证据运用1514
第六节 非法证据运用1516
第六章 被告人口供1519
第一节 被告人口供的特点1519
第二节 被告人口供的作用1521
第三节 直接印证公诉证据1524
第四节 间接印证公诉证据1527
第五节 反面印证公诉证据1529
第六节 讯问被告人的技巧1532
第七章 公诉举证1536
第一节 举证原则与内容1536
第二节 举证顺序与条理1539
第三节 举证层次与节奏1542
第四节 举证方法与技巧1547
第五节 证据说明与分析1552
第六节 证据质证与采信1555
第八章 公诉辩论1564
第一节 公诉辩论概述1564
第二节 公诉辩论原则1566
第三节 公诉辩论内容1568
第四节 公诉辩论层次1572
第五节 公诉辩论方法1574
第六节 公诉辩论技巧1587
第九章 侦诉关系1591
第一节 侦诉关系概况1591
第二节 侦诉关系完善1594
第十章 补充侦查1597
第一节 补充侦查概述1597
第二节 补充侦查方式1599
第三节 补充侦查运用1601
第九篇 辩诉1607
第一章 辩诉基本理论1607
第一节 非诉讼辩论与辩诉的内在联系与客观区分1608
第二节 辩与谋的本质联系1612
第三节 辩诉构成的诸要件1616
第四节 辩诉主体的基本素质1619
第五节 论辩法则的类式1625
第六节 辩术对一元逻辑挑战的临界及思维秩序问题1675
第七节 诡辩现象及其临庭处理1686
第八节 法庭辩论的艺术与风格1698
第九节 司法活动中辩诉行为的道德性1707
第二章 出庭公诉论1712
第一节 “诉”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功用1714
第二节 个案的前期工作1718
第三节 突出主控地位驾驭法庭趋向1724
第四节 法庭上的公诉艺术1728
第五节 出席二审法庭的方略与原则1737
第三章 出庭辩护论1750
第一节 辩论及其文化1750
第二节 刑事辩护的发展与基本含义1752
第三节 辩护人的诉讼地位1754
第四节 刑事辩护权及其适用1756
第五节 个案辩护权行使在实现实体正义的意义1764
第四章 分歧处理论1771
第一节 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二十世纪末我国发生的法制变革1774
第二节 新的庭审方式下需解决和研究的几个问题1779
第三节 科技庭:简化庭审的高效途径1788
第四节 “胜诉”相对论1792
第五节 寻求“统一”途径上的障阻排除1795
第六节 对立统一是诉讼规律发展的必然1803
第十篇 刑事检察文书1813
第一章 审查批捕文书1813
第一节 逮捕措施文书1813
第二节 不立案的审查文书1836
第三节 延长羁押期限文书1848
第二章 审查起诉文书1858
第一节 起诉、不起诉文书1858
第二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文书1906
第三节 抗诉文书1912
第四节 有关辩护、代理文书1930
第五节 出庭文书1943
第六节 临场监督执行死刑文书1973
第三章 通用文书1980
热门推荐
- 1804480.html
- 1969566.html
- 3218007.html
- 2136812.html
- 421385.html
- 1991267.html
- 597827.html
- 3845992.html
- 2095171.html
- 3387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79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5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1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6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62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6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0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1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67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