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
  • 武捷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16803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商业银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言1

1.1 问题的提出3

1.1.1 银行在改革中崛起3

1.1.2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行为有其特殊性3

1.1.3 把握银行行为至关重要5

1.2 研究的思想前提5

1.2.1 注重准确地把握现实5

1.2.2 关键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6

1.3 分析的框架7

1.3.1 银行行为的共同规律和国际经验7

1.3.2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及其行为表现8

1.3.3 宏观政策取向和微观操作建议8

第2章 商业银行一般行为理论9

2.1 规范行为的“三性”原则11

2.1.1 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11

2.1.2 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13

2.1.3 效益性及其影响因素14

2.1.4 “三性”的辩证关系15

2.2 经营目标16

2.2.1 资产与负债的主要内容及分类16

2.2.2 资产与负债的平衡模型17

2.2.3 收入、支出与总收益函数19

2.2.4 目标函数及其约束条件20

2.3 成本变化规律22

2.3.1 存贷款利差总额和单位存贷款利差22

2.3.2 费用总额和单位费用25

2.3.3 边际利差和边际费用27

2.3.4 金融机构往来利差总额28

2.4 四大经营效应29

2.4.1 结构效应30

2.4.2 派生效应31

2.4.3 范围效应33

2.4.4 规模效应33

2.5 经营活动的特点34

2.5.1 特殊的资金运动形态34

2.5.2 负债的不确定性35

2.5.3 至关重要的流动性36

2.5.4 经营风险的间接性36

2.5.5 经营利润的高弹性36

2.5.6 金融商品空间移动的局限性37

2.5.7 扩大经营规模的特殊方式37

2.5.8 特殊的派生存款功能38

2.6 经营行为对经济的影响39

2.6.1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重要渠道39

2.6.2 经营行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41

2.6.3 经营行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43

第3章 商业银行行为的实证分析49

3.1 总分行制的组织模式被普遍采用51

3.1.1 美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演变51

3.1.2 英国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演变52

3.1.3 组织形式的转化与业务经营国际化52

3.1.4 单一制向总分行制转变的原因53

3.2 业务经营的国际化55

3.2.1 业务经营国际化的表现56

3.2.2 业务经营国际化的过程与成因60

3.3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67

3.3.1 现代商业银行的应用状况67

3.3.2 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原因68

3.4 商业银行的合并及大型化71

3.4.1 商业银行合并的现状71

3.4.2 商业银行合并的原因73

3.4.3 商业银行合并的发展前景74

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行为分析77

4.1 存差行与借差行的行为差异79

4.1.1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79

4.1.2 存差行的理性选择80

4.1.3 借差行的理性选择83

4.2 对贷款规模的过度追求84

4.2.1 过度追求贷款规模的表现85

4.2.2 贷款规模指标与理性选择的矛盾87

4.2.3 过度追求贷款规模的原因90

4.3 对存款规模的过度追求91

4.3.1 过度追求存款规模的表现91

4.3.2 过度追求存款规模的原因93

4.4 对经营费用的过度追求94

4.4.1 过度追求经营费用的表现95

4.4.2 费用指标对费用总额曲线的修改96

4.4.3 过度追求经营费用的原因98

4.5 经营管理中的行政性倾向99

4.5.1 过度膨胀的分支机构和职工队伍100

4.5.2 “三级管理、一级经营”的组织模式101

4.5.3 机关式的内部机构设置103

4.5.4 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105

第5章 金融结构的特征与国有商业银行行为109

5.1 我国金融结构的八大特征111

5.1.1 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不对称性111

5.1.2 金融调控和管理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113

5.1.3 金融主要集中于少数国有大银行115

5.1.4 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117

5.1.5 企业过分依赖银行118

5.1.6 银行系统对中国人民银行的高度依赖119

5.1.7 信贷资金保留着配给制痕迹120

5.1.8 行际间、地区间的流动性不平衡122

5.2 国有商业银行行为与“八大特征”125

5.2.1 存差行与借差行形成的金融背景126

5.2.2 非理性行为与“八大特征”127

第6章 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131

6.1 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作用133

6.1.1 银行被改革推上历史舞台133

6.1.2 国有商业银行是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135

6.1.3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137

6.1.4 贷款支持企业制度的改革139

6. 2 国有商业银行行为的历史局限142

6.2.1 非理性行为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影响143

6.2.2 非理性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47

6.2.3 非理性行为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矛盾151

第7章 宏观管理中的若干政策取向153

7.1 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155

7.1.1 经营行为理性化的前提155

7.1.2 理性行为与社会效益157

7.1.3 具体政策措施的探讨159

7.2 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161

7.2.1 相对适度规模162

7.2.2 经验数据的局限性164

7.2.3 实事求是的结论165

7.2.4 控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途径166

7.3 国有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168

7.3.1 关贸总协定与银行跨国经营168

7.3.2 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跨国银行169

7.4 分业与合业的是与非170

7.4.1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界定170

7.4.2 西方国家银行分业、合业演变的历史经验172

7.4.3 全能银行制度的实施条件173

7.4.4 我国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必然选择174

7.5 解决不良债权问题的思路175

7.5.1 一些弊多利少的办法176

7.5.2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综合治理179

7.6 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问题182

7.6.1 关于经营范围的监管182

7.6.2 关于规章制度执行状况的监管184

7.6.3 把金融监管引入法制的轨道185

第8章 微观管理中具体做法的探讨187

8.1 联行清算制度的比较分析189

8.1.1 联行汇差资金的清算途径189

8.1.2 联行汇差资金的清算方法191

8.1.3 有关联行清算制度的其他规定192

8.2 资金调度制度的设计思路194

8.2.1 信贷资金的划分195

8.2.2 资金往来渠道及其利率体系197

8.3 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200

8.3.1 传统贷款管理体制的弊端200

8.3.2 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例分析202

8.3.3 贷款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205

后记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