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法医学各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应用法医学各论
  • 陈康颐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70373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865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8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应用法医学各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犯罪现场勘查与检验1

第一节 犯罪现场1

一、犯罪现场的概念1

二、犯罪现场的分类1

目次1

三、犯罪现场的保护2

第二节 现场勘查4

一、现场勘查的概念4

二、现场勘查的任务5

三、现场勘查的要求6

二、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7

第三节 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7

一、现场勘查人员的组成7

三、现场勘查的指挥要点9

四、现场勘查的纪律9

第四节 现场勘查中的紧急措施10

一、抢救人命10

二、排除险情10

三、疏导交通10

一、现场勘验的概念11

六、控制销赃11

第五节 现场勘验11

五、追缉堵截11

四、现场搜索11

二、现场勘验的法律规定12

三、现场勘验的内容13

四、现场勘验的步骤14

五、现场勘验的顺序17

六、现场勘验的方法18

七、现场实验20

第六节 现场物证勘验22

一、现场手印的勘验23

二、现场足迹的勘验29

三、现场工具痕迹的勘验32

四、现场枪弹痕迹的勘验33

五、现场其他痕迹的勘验35

六、现场微量物证的勘验35

第七节 现场勘验记录37

一、现场勘验笔录37

二、现场制图38

三、现场照相39

第八节 现场访问40

一、现场访问的法律规定40

二、现场访问内容41

三、现场访问策略43

第九节 现场分析44

四、现场访问要求44

二、现场分析的方法45

一、现场分析的步骤45

三、现场分析的内容46

四、现场分析的要求49

第十节 几类刑事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0

一、杀人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0

二、投毒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4

三、强奸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5

四、放火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6

五、爆炸案件现场勘查重点57

第二节 早期尸体变化与征象60

一、死亡确证60

第二章 尸体变化与征象60

第一节 概述60

二、皮肤苍白61

三、肌肉松弛软弱,受刺激后收缩61

四、受压迫部扁平或有压痕62

五、尸温下降(尸冷)63

六、尸斑65

七、尸僵68

八、体表局部干燥72

九、眼的变化73

十、自溶与自体消化75

一、腐败的概念77

第三节 晚期尸体变化与征象77

二、腐败的细菌78

三、腐败的作用及其产物78

四、影响腐败的因素79

五、腐败的发生及发展81

六、内脏各器官组织的腐败83

七、骨化(白骨化)86

八、腐败的法医学意义86

二、冷藏87

三、渗矿(矿化)87

一、浸软87

第四节 特殊尸体变化与征象87

四、胎儿石化(石胎)88

五、干尸(木乃伊)88

六、尸蜡90

七、鞣尸94

八、软尸95

九、古尸95

第五节 昆虫及动物对尸体的毁坏97

一、苍蝇98

三、蟑螂99

四、鼠类99

二、蚂蚁99

五、食肉兽类100

六、禽类100

第六节 人死后的化学变化100

一、诊断生前疾病、中毒和死因100

二、推测死后经过时间101

第七节 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测103

一、根据尸体变化和征象推测死亡时间103

二、根据胃肠内容物来推测死亡时间106

三、根据膀胱内容物来推测死亡时间106

第八节 我国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进展106

二、根据血液变化推断死亡时间107

一、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107

三、根据组织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108

四、根据组织化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108

五、根据生化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109

六、根据细胞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110

七、推断死亡时间仪器的研制110

第三章 法医损伤学112

第一节 概述112

一、损伤的分类112

二、损伤的形成113

三、损伤的物理力学原理115

四、损伤对机体的损害作用116

五、损伤后的组织反应117

第二节 损伤的基本类型118

一、表皮剥脱118

二、皮内或皮下出血119

三、挫伤120

四、创120

五、骨和关节损伤123

六、内脏损伤123

七、肢离断碎124

第三节 常见致伤物所致损伤124

一、徒手伤124

二、斧类所致损伤126

三、锤类所致损伤128

四、镐锄类所致损伤130

五、棍棒所致损伤131

六、砖石所致损伤135

七、坠落所致损伤137

八、交通工具所致损伤139

九、刺器所致损伤148

十、菜刀所致损伤149

十一、镰刀所致损伤150

十二、柴刀所致损伤150

十四、酒瓶所致损伤151

十三、剪刀所致损伤151

十五、枪弹所致损伤152

十六、爆炸所致损伤156

第四节 身体各部位主要器官的损伤157

一、头部157

二、颈部、脊柱及脊髓167

三、胸部169

四、腹部、盆腔部及阴部174

第五节 损伤与疾病179

一、损伤与疾病无关179

二、损伤与疾病有关180

三、损伤和疾病共存时外伤参与度判断180

四、损伤与疾病有因果关系181

第六节 损伤变形的原因183

一、致伤物的性状183

二、人体组织结构特性184

三、作用力因素184

四、衬垫物184

五、其他原因185

第七节 损伤的检验185

一、检验的步骤185

二、损伤的检验186

三、衣着检验186

一、致伤物的推测与认定187

四、实验室检验187

第八节 损伤的分析与鉴定187

二、致伤方式、方法判断189

三、自杀、他杀和意外损伤的判断190

四、损伤时间的判断192

五、损伤的死亡原因193

六、损伤程度的评定194

七、造作伤196

第四章 法医窒息学197

第一节 血液循环197

一、呼吸的意义198

第二节 呼吸198

二、气体交换199

三、内呼吸与外呼吸200

第三节 窒息201

一、窒息的种类201

二、血液成分的变化204

三、窒息的生理与病理205

四、窒息的经过和症状207

五、窒息死者的尸体征象209

第四节 缢颈窒息216

一、缢颈窒息的概念216

二、绳索和支点(系绳处)216

三、缢型、绳套和绳结217

四、缢颈窒息的机制220

五、体位、姿势、重力和牵引力(拉力)221

六、缢颈窒息的尸体征象225

七、缢颈窒息者苏醒后的症状232

八、缢颈案件的法医学检验233

附:缢刑与绞刑236

第五节 勒颈项窒息236

一、勒颈项窒息的概念236

二、绳索、绕颈项周数237

三、勒型与绳结238

四、勒颈项窒息的机制238

五、勒颈项窒息的尸体征象239

六、勒颈项窒息者未死的症状241

七、勒颈项案件的法医学检验242

第六节 扼颈窒息243

一、扼颈窒息的概念243

二、扼颈窒息的机制243

三、扼颈窒息的尸体征象244

四、扼颈窒息者未死的症状246

五、扼颈案件的法医学检验247

第七节 捂死249

一、捂死的概念249

一、噎死的概念250

第八节 噎死、哽死及异物堵塞咽喉、呼吸道死250

二、捂口、鼻孔死的机制250

三、捂口、鼻孔死的尸体征象250

四、捂口、鼻孔死的法医学检验250

二、噎死的机制251

三、噎死(异物堵塞咽喉、呼吸道死)的尸体征象251

四、噎死(异物堵塞咽喉、呼吸道死)的法医学检验251

第九节 声门水肿252

一、声门水肿的原因252

一、压死的概念253

二、压死的机制253

第十节 压死253

二、声门水肿的症状253

三、急性胸廓挤压综合征254

四、胸腹部挤压时的症状254

五、压死的尸体征象255

六、压死的法医学检验255

第十一节 活埋256

一、活埋的概念256

二、活埋的死因257

第十二节 淹溺257

一、淹溺的概念257

二、淹溺的经过257

三、淹溺的尸体征象258

四、生前溺死与死后投水的鉴别266

五、淹溺死的自杀、他杀、意外和灾害267

六、溺死案件的法医学检验267

附:内脏中浮游生物——硅藻的检查方法268

第十三节 空气成分异常所致的窒息269

一、空气中缺乏氧气的窒息269

二、空气中含有CO的窒息270

三、空气中含有CO2的窒息270

五、空气中含有氰的窒息271

六、空气中含有氯化氰的窒息271

四、空气中含有硫化氢的窒息271

七、空气中含有砷化氢的窒息272

八、空气中含有液化石油气的窒息272

九、空气中含有氯气的窒息272

十、空气中含有光气的窒息273

十一、空气中含有双光气的窒息273

十二、空气中含有氯化苦的窒息273

第十四节 肌肉强直、痉挛、麻痹所致的窒息274

一、触电和雷击所致的窒息274

二、破伤风所致的窒息276

三、狂犬病所致的窒息277

四、士的宁中毒所致的窒息277

附:破伤风与狂犬病、士的宁中毒、癔病的鉴别要点278

第十五节 肺血管栓塞所致的窒息279

一、肺栓塞279

二、气泡栓塞279

三、脂肪栓塞279

五、其他毒物中毒所致的窒息279

四、其他各种栓塞280

第五章 法医内因猝死学281

第一节 概述281

一、猝死的原因281

二、猝死尸体的一般征象282

三、猝死的法医学鉴定282

二、冠状动脉疾病283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283

一、心包疾病283

三、心肌疾病286

四、心内膜疾病289

五、心脏传导系统疾病290

六、心脏肿瘤291

七、血管疾病291

第三节 神经系统疾病293

一、颅内血管疾病293

二、颅内感染性疾病296

三、颅内占位性疾病297

四、癫痫298

一、咽喉部疾病299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299

二、气管及支气管疾病300

三、肺脏疾病300

四、胸膜疾病303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303

一、消化道出血303

二、消化道穿孔、破裂304

三、消化道炎症304

四、急性肠梗阻305

五、急性胃扩张305

七、肝、胆、胰疾病306

六、急性腹膜炎306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07

一、泌尿系统疾病307

二、生殖系统疾病308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311

一、甲状腺疾病311

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311

三、肾上腺疾病312

四、脑垂体疾病313

五、胰岛疾病313

三、流行性出血热314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急性脊髓灰质炎314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14

第八节 传染病314

四、钩端螺旋体病315

五、中毒性细菌性痢疾315

六、白喉315

七、伤寒316

八、疟疾316

九、炭疽病317

十、军团病317

十一、空肠弯曲菌肠炎317

十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317

二、过敏性猝死318

第九节 其他猝死疾病318

一、自发性脾破裂318

三、青壮年猝死综合征319

四、婴儿猝死综合征319

五、抑制死319

六、免疫异常猝死320

第六章 法医毒物学322

第一节 概述322

一、毒物学与法医毒物学322

二、毒物的毒性分级及其法医学分类323

四、毒物分析化验结果的评定326

三、我国常见中毒案件的毒物分析326

第二节 刺激、腐蚀组织的毒物中毒327

一、强酸中毒327

二、强碱中毒329

三、酚类中毒330

四、甲醛中毒331

五、草酸中毒332

六、巴豆中毒333

七、蓖麻籽中毒333

八、无机氟化物中毒334

一、砷化合物中毒335

第三节 损害实质器官的毒物中毒335

二、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39

三、雷公藤中毒341

四、奎宁类中毒342

五、铬化合物中毒343

六、铅及其化合物中毒345

七、钡化合物中毒346

八、铜化合物中毒347

九、锰化合物中毒348

十、锌化合物中毒349

第四节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中毒350

一、一氧化碳中毒350

二、亚硝酸盐中毒352

三、苯胺中毒353

四、氯酸及其盐类中毒354

五、有机氮农药中毒355

六、胰岛素中毒356

第五节 抑制特定酶系的毒物中毒357

一、氰化物中毒357

二、硒化合物中毒359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361

四、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368

五、硫化氢中毒371

六、毒扁豆碱中毒372

七、有机硫农药中毒373

八、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374

九、沙蚕毒素类农药中毒377

第六节 引起催眠、安定、麻痹、麻醉的毒物中毒379

一、巴比妥类中毒379

二、吩噻嗪类中毒381

三、安定药中毒381

四、乙醇中毒383

五、甲醇中毒386

六、鸦片中毒387

七、钩吻中毒389

九、白果中毒390

八、有机锡中毒390

一、士的宁中毒391

第七节 导致肌肉痉挛的毒物中毒391

二、鱼藤、豆薯中毒392

三、乌头中毒393

四、异烟肼中毒394

五、有机氯农药中毒395

六、有机氟农药中毒397

七、马桑中毒398

第八节 导致肌肉松弛的毒物中毒399

一、平滑肌松弛剂(颠茄生物碱)中毒399

二、骨骼肌松弛剂中毒400

一、强心苷中毒401

第九节 具有强心作用的毒物中毒401

二、拟肾上腺素中毒402

第十节 产生幻觉症状的毒物中毒403

一、莽草实中毒403

二、二乙麦角酰胺中毒404

三、大麻中毒405

四、苯丙胺类中毒406

第十一节 杀鼠剂中毒407

一、磷化锌(氢)中毒407

二、安妥中毒408

三、抗凝血杀鼠剂中毒409

一、蛇毒中毒411

第十二节 有毒动植物中毒411

二、河豚中毒414

三、蟾蜍中毒414

四、斑蝥中毒415

五、鱼胆中毒416

六、常见有毒动物螫伤中毒417

七、毒菌(蕈)类中毒420

第十三节 细菌性与真菌性食物中毒422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423

二、真菌性食物中毒424

二、生蜜中毒425

一、人参中毒425

第十四节 其他各种物质中毒425

三、发霉变质的银耳中毒426

四、污染嗜盐菌的食物中毒426

五、马铃薯中毒427

六、盐卤中毒427

七、红豆(相思豆)中毒428

八、蚕豆病(蚕豆黄或胡豆黄)428

九、阿司匹林中毒429

十、有机锗中毒430

十一、曼陀罗子中毒431

十三、硫酸二甲酯中毒432

十二、二氧化碳中毒432

十四、氢氟酸及氟化钠中毒433

十五、海洛因急性中毒434

十六、液化石油气中毒434

十七、汽油、煤油中毒435

十八、萘中毒437

第七章 法医毒物分析438

第一节 法医毒物分析概述438

一、法医毒物分析的性质、任务和内容438

二、法医毒物分析方法概要440

三、毒物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和质量管理445

一、氢氰酸447

第二节 常见挥发性毒物的分析447

二、低级醇类450

三、苯的简单衍生物452

四、氯仿和水合氯醛454

第三节 非挥发性有机毒物455

一、酸性和中性有机毒物457

二、碱性有机毒物463

三、两性有机毒物472

第四节 农药474

一、有机磷杀虫药474

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479

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药482

四、灭鼠药485

第五节 重金属毒物490

一、砷化合物491

二、汞及汞化合物493

三、铅化合物495

四、钡化合物496

五、硒化合物497

第六节 其他毒物499

一、强酸、强碱类毒物499

二、气体类毒物501

三、水溶性盐类毒物506

一、外表征象509

第八章 婴尸的法医学检查509

第一节 新生儿的特征509

二、内部征象510

第二节 新生儿生活能力与胎儿月龄的确定512

一、以胎儿的身长及体重推测胎龄的概数512

二、以胎儿骨核出现的部位推测胎龄512

三、胎儿各月龄的其他各种征象512

四、胎儿的附属物:脐带与胎盘514

五、成熟儿的指征514

六、未成熟儿的指征514

二、肺脏的改变515

第三节 活产与死产的鉴别515

一、胸腹围的大小与膈肌的高低515

三、肺脏的浮沉试验516

四、胃肠的浮沉试验517

五、鼓室内空气试验518

附:胎儿出生后生存的时间518

第四节 胎儿或新生儿的死亡原因518

一、胎儿在分娩前死亡518

二、胎儿在分娩中死亡519

三、胎儿在分娩后死亡519

一、婴尸剖验时的注意事项521

第五节 死胎和新生儿尸体的剖验521

二、婴尸的外表检查523

三、婴尸的内部剖验524

第九章 法医临床学526

第一节 高温所致的损伤与疾病526

一、烫伤526

二、中暑529

第二节 低温所致的损伤与死亡——冻伤(死)531

一、冻伤的概念531

二、冻伤发生的因素532

三、冻伤程度的分类532

五、冻伤尸体的内部剖验533

第三节 气压异常所致的疾病533

四、冻伤的临床症状533

一、高山病534

二、航空病534

附:晕动病535

三、减压病535

第四节 眼部损伤与疾病536

一、眼部结构536

二、眼部损伤538

三、眼球损伤541

四、全眼球损伤544

一、耳部结构546

二、外耳损伤546

第五节 耳部损伤与疾病546

五、眼外伤的法医学鉴定546

三、中耳损伤548

四、内耳损伤(迷路损伤)549

五、耳损伤的法医学鉴定549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549

一、梅毒550

二、淋病551

三、软下疳552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552

五、乙型肝炎553

八、巨细胞病毒感染554

六、生殖器疱疹554

七、阴道滴虫病554

九、非淋球菌性尿道炎555

十、尖锐湿疣555

十一、艾滋病555

第七节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所致的疾病557

一、军团病557

二、沙门菌属感染557

三、新型隐球菌病558

四、弓形虫病559

六、隐孢子虫病560

五、肺孢子虫病560

七、类圆线虫病561

第八节 诈病及造作病(伤)561

一、概念561

二、常见诈病的一般表现及检查562

三、诈病的一般特点566

四、诈病的检验、鉴定566

五、常见造作病(伤)的一般表现及检查567

六、造作伤的一般特点568

七、造作病(伤)的检验、鉴定569

第一节 性成熟与性征572

一、女子性成熟的征象572

第十章 性问题的法医学检查572

二、女子性早熟574

三、女子性发育迟缓574

四、男子性成熟的征象574

第二节 两性畸形575

一、两性畸形分类575

二、性别的法医学鉴定577

第三节 生育功能障碍578

一、性交不能578

二、生育不能580

附:勃起不能的特殊检查583

三、法医学鉴定583

第四节 猥亵行为584

一、同性恋585

二、鸡奸585

三、窥阴癖585

四、露阴癖586

五、窥视欲586

六、疼痛淫586

七、性窒息(自虐淫乱癖)586

八、恋物癖586

九、恋尸癖(尸奸)586

第五节 强奸587

十、兽奸587

十一、其他性欲倒错587

一、处女膜588

二、强奸的鉴定591

第十一章 妊娠、分娩与非法流产597

第一节 妊娠597

一、推算受精时间597

二、妊娠期持续时间598

三、正常妊娠征象及诊断598

四、异常妊娠602

一、是否分娩的判定603

二、分娩的临床表现603

第二节 分娩603

五、妊娠的检查和法医学鉴定603

三、分娩的检查与认定604

四、分娩的法医学鉴定605

第三节 非法流产605

一、概念605

二、非法流产的确定605

三、非法流产的常用方法、所致的损伤和并发症607

四、非法流产的检查和法医学鉴定609

第一节 牙科基本知识610

一、牙的概况和牙位记录法610

第十二章 法医牙科学610

二、牙体组织结构614

三、牙周组织616

四、牙列与?617

五、牙的异常617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619

一、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常规检查620

二、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620

三、牙及牙槽骨损伤621

四、颌骨骨折622

一、尸体的种类623

第三节 无主尸体的口腔颌面部局部解剖与检查623

五、其他部位的骨折623

二、口腔颌面部尸体解剖624

三、口腔颌面部尸体检查62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的个人辨认627

一、牙的个人辨认627

二、口腔粘膜的个人辨认633

三、颌骨的个人辨认635

第五节 牙的年龄推断638

一、概述638

二、牙的发育过程639

三、常用的牙齿发育年龄图641

四、牙的年龄推断的阶段性特点649

五、通过牙齿的磨耗度推断年龄652

一、概述666

第六节 牙齿咬痕的个人辨认666

二、咬痕的检查667

附:唾液标本的采取方法668

三、咬痕的鉴定669

第七节 法医牙科X线技术674

一、曝光条件674

二、摄片场所676

三、牙科X线片投照技术677

第八节 法医牙科照相技术681

一、咬痕照相技术681

四、紫外线放射的应用683

二、透明轮廓图的照相法制作683

三、牙列模型和托牙的照相683

五、暗室加工684

六、用照相重叠法进行个人辨认684

第九节 法医牙科显微镜技术687

一、牙齿磨片制备687

二、磨片的显微镜观察688

三、紫外线显微摄影689

四、偏光显微镜690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标本制备691

一、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的测定692

第十节 唾液检验在法医牙科学中的应用692

三、唾液斑性别检验693

二、唾液(斑)Lewis抗原的测定法693

第十一节 DNA扩增技术在法医牙科学中的应用694

一、检材的DNA提取694

二、性别鉴定696

三、个人辨认696

附:群体性灾难事故的牙科个人辨认699

一、概念702

二、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702

第一节 概述702

第十三章 法医人类学702

三、法医人类学与法科学及法医学703

第二节 个人辨认703

一、体表特征704

二、骨骼的个人辨认705

三、性别判定712

四、年龄判定722

五、身高推算729

六、肤纹738

七、毛发检查754

八、复容与颅像重合760

一、遗传特征762

第三节 亲子鉴定762

二、妊娠期限和性交能力、生育能力765

第十四章 亲子血型鉴定766

第一节 概述766

第二节 亲子血型鉴定中的注意事项767

第三节 亲子血型鉴定的原理768

一、遗传标记768

二、遗传769

第四节 父权鉴定770

一、否定父权的类型771

二、父权否定可能遇到的情况771

一、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774

第五节 否定父权的机会774

二、否定父权机会的计算方法777

三、累进否定父权的机会的计算方法779

第六节 错误否定父权的危险性780

一、错误否定父权的情况780

二、防止错误否定父权的方法783

第七节 母亲未参加鉴定的父权否定784

第八节 父权机会786

一、根据测定血型系统的CCE计算父权机会786

男子成为生父的机会787

三、根据母、子联合血型遗传类型,比较被控父亲与随机787

二、根据母、子血型联合,确定生父遗传GM的机会787

第九节 各个血液系统的亲子测定791

一、红细胞血型791

二、血清型796

三、白细胞血型系统的父权测定801

四、亲子血型鉴定案例分析807

第十五章 法医物证学812

第一节 血痕检验812

一、肉眼检查812

二、预试验813

三、确证试验814

四、种属试验815

五、血型测定818

六、出血部位825

七、出血量826

八、出血时间826

九、血痕性别827

第二节 精斑检验828

一、精液的成分828

二、肉眼检查829

三、预试验829

四、确证试验831

六、血型测定833

五、种属检验833

第三节 阴道液斑检验834

一、阴道液的成分834

二、预试验(嗜碘试验)835

三、确证试验835

四、血型检验836

第四节 唾液斑检验836

一、唾液的成分836

二、定性试验836

三、血型检验837

一、尿液斑838

第五节 其他斑迹检验838

四、性别测定838

二、粪斑839

三、汗斑840

四、胎便斑841

五、胎脂斑841

六、乳汁斑841

七、羊水斑842

八、恶露斑842

九、脓、痰、鼻涕、泪液斑842

十、人体组织碎片842

十一、脱落细胞843

二、血型检验844

一、混合斑确定844

十二、其他844

第六节 混合斑检验844

第七节 毛发检验848

一、毛发的构造848

二、毛发的生长849

三、毛发检验方法849

四、毛发检验内容850

第八节 指甲检验853

第九节 骨骼检查854

一、骨的认定854

二、种属区别854

三、ABO血型检验855

第十六章 医疗事故857

第一节 概述857

第二节 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及非医疗事故858

一、医疗事故858

二、医疗差错859

三、非医疗事故859

第三节 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860

第四节 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860

第五节 医疗事故的医学鉴定861

第六节 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8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