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业务宽带IP通信网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毕厚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558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05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计算机通信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多业务宽带IP通信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有通信网与下一代多业务网络1
1.1 通信网的现状1
1.2 下一代网络(NGN)1
1.2.1 NGN与多业务1
目录1
1.2.2 对NGN的技术要求2
1.2.3 NGN的分层结构3
1.3 对IP技术的评价4
1.3.1 IP网的优越性4
1.3.2 IP网的不足之处5
1.4 NGN的国内外动态5
1.4.1 国际动态5
1.4.2 国内动态6
1.4.3 基本共识7
参考文献7
2.1.1 PDH存在的问题8
第2章 SDH的基本原理8
2.1 SDH产生的背景8
2.1.2 SDH产生的简史9
2.2 SDH的基本知识9
2.2.1 SDH的基本定义和组成9
2.2.2 SDH的特点12
2.3 帧结构与段开销13
2.3.1 SDH帧结构13
2.3.2 SDH的开销14
2.4 同步复用原理和映射方法16
2.4.1 SDH复用映射结构16
2.4.2 同步复用原理17
2.4.3 SDH传输网的分层18
2.4.4 通道开销19
2.5 指针20
2.6.1 PDH四次群信号至STM-1的形成过程22
2.6 PDH信号至STM-1的形成举例22
2.6.2 PDH基群信号至STM-1的形成过程23
参考文献24
第3章 MSTP25
3.1 MSTP的基本概念25
3.1.1 城域网的概念25
3.1.2 MSTP的概念25
3.1.3 MSTP的协议栈模型和对多业务的支持25
3.2 通用成帧规程(GFP)26
3.2.1 应用26
3.2.2 GFP帧格式27
3.3 VC的级联与虚级联31
3.3.1 级联和虚级联的基本原理31
3.3.2 VC-4级联和虚级联的实现方法32
3.4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35
3.4.1 LCAS控制包的帧结构35
3.5.1 概述36
3.5 点到点协议(PPP)36
3.4.2 LCAS的控制链路容量过程36
3.4.3 LCAS对VC失效的处理过程36
3.5.2 组帧和封装37
3.5.3 LCP(链路控制协议)38
3.5.4 NCP(网络控制协议)38
3.6 在SDH上的链路接入规程(LAPS)39
3.7 弹性分组环(RPR)39
3.7.1 RPR提出的背景39
3.7.2 RPR的技术原理40
参考文献43
第4章 MSTP的应用44
4.1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实现44
4.1.1 PPP封装44
4.1.4 以太网业务在MSTP中的应用51
4.1.3 通用成帧规程(GFP)封装51
4.1.2 LAPS封装51
4.2 ATM业务在MSTP中的实现53
4.2.1 MSTP中的ATM功能53
4.2.2 MSTP中ATM业务的实现54
4.3 华为MSTP设备简介56
4.3.1 概述56
4.3.2 华为MSTP设备的特点57
4.3.3 应用57
参考文献57
第5章 多业务宽带有线接入网58
5.1 宽带业务的现状及发展58
5.1.1 宽带业务的现状58
5.2 宽带业务平台59
5.2.1 宽带业务平台的能力59
5.1.3 数字家庭网络59
5.1.2 宽带业务的发展59
5.2.2 NTT方案60
5.2.3 西门子方案60
5.3 发展宽带业务的策略和运营方式61
5.3.1 丰富的内容服务是重要的保证61
5.3.2 组织好宽带产业的价值链61
5.3.4 其他条件62
5.3.3 资费62
5.4 ADSL接入网63
5.4.1 ADSL功能63
5.4.2 G.liteADSL63
5.4.3 ADSL家族新成员——ADSL2和ADSL2+63
5.4.4 ADSL的基本原理64
5.4.5 DMT基本原理和实现65
5.4.6 ADSL的初始化和信道估计66
5.5 光纤接入网——FTTH(光纤到户)66
5.5.3 FTTH的传输码率67
5.5.1 概述67
5.5.2 什么是FTTH67
5.5.4 FTTH的网络结构68
5.6 多业务家庭网络72
5.6.1 家庭网络业务72
5.6.2 家庭网路架构73
5.6.3 家庭网关74
参考文献77
第6章 多业务宽带无线接入网78
6.1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标准概述78
6.1.1 无线个人域网(WPAN)78
6.1.2 无线局域网(WLAN)78
6.1.3 无线城域网(WMAN)79
6.1.4 无线广域网(WWAN)79
6.2 WLAN(IEEE 802.11)79
6.2.1 WLAN(IEEE802.1 1)标准序列79
6.2.3 关键技术80
6.2.2 标准化中的新进展80
6.3 WMAN和IEEE 802.1681
6.3.1 IEEE 802.16系列81
6.3.2 关键技术82
6.4 移动通信业务82
6.4.1 移动通信数据增值业务的分层网络82
6.4.2 近期移动数据增值业务83
6.4.3 OMA的移动业务平台84
6.5 OFDM基本原理85
6.5.1 带限信号的正交复用85
6.5.2 OFDM的实现88
6.6 IEEE 802.11网络的QoS93
6.6.1 IEEE 802.11分布式MAC协议93
6.6.2 WLAN中QoS机制的分类94
6.6.3 基于公平调度的QoS支持96
6.6.4 准入控制和带宽保留的QoS机制97
6.6.5 链路自适应的QoS机制98
参考文献99
第7章 IP电信网101
7.1 IP电信网综述101
7.1.1 IP电信网的QoS问题101
7.1.2 IP电信网的安全性和可信任性101
7.1.3 IP电信网的商业模型和赢利模型102
7.2 IP电信网的体系结构102
7.2.1 业务驱动和业务开放原则102
7.2.2 业务与网络分离原则103
7.2.3 保证QoS的IP电信网的体系结构103
7.3 统一业务平台106
7.3.1 基本原理106
7.3.2 ZXUP10系统体系结构106
7.3.4 ZXUP10组网方案107
7.3.3 支持业务平台的协议107
7.3.5 统一业务平台可提供的业务108
7.4 IP网络的QoS体系108
7.4.1 QoS体系108
7.4.2 IP QoS类别的划分109
7.4.3 IP QoS性能指标的分配110
7.5 IP电信网的国标标准110
7.5.1 概述110
7.5.2 端——端IP QoS架构111
7.5.3 信令和协议112
7.5.4 ITU-T其他有关IP电信网的标准研究113
7.6 IP电信网的若干关键技术113
7.6.1 安全性对策113
7.6.2 QoS技术115
7.6.3 IP的MPLS传送技术116
参考文献117
8.1 NGN业务的需求118
第8章 基于Parlay/OSA的业务生成系统118
8.2.1 开放业务框架(OSA)119
8.2.2 Parlay体系119
8.2 开放性的API接口119
8.3 Parlay/OSA架构120
8.3.1 Parlay/OSA的结构120
8.3.2 OSA的工作原理121
8.4 Parlay API122
8.4.1 Parlay API的结构122
8.4.2 Parlay API接口的功能122
8.5 Parlay/OSA运行实例124
8.5.1 多方呼叫SCF的运行124
8.5.2 计费能力SCF的运行125
8.5.3 策略管理SCF的运行126
8.6.1 分布式对象技术128
8.6.2 CORBA体系结构的组成128
8.6 基于CORBA的Parlay/OSA业务平台128
8.6.3 CORBA的实现机制129
8.6.4 基于CORBA的Parlay/OSA平台进行业务开发129
8.6.5 基于CORBA的Parlay/OSA业务开发平台130
8.7 基于XML的Parlay/OSA的业务生成132
8.7.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132
8.7.2 基于XML的Parlay/OSA业务开发方式133
8.7.3 基于XML的业务开发执行平台的实现134
8.7.4 呼叫转移业务的开发135
8.7.5 呼叫转移业务的测试138
参考文献139
第9章 多业务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140
9.1 概述140
9.2 ASON的总体结构140
9.2.1 ASON功能的分层结构140
9.2.2 网络结构文件140
9.3 ASON的业务与业务框架142
9.3.1 ASON的业务提供框架143
9.3.2 ASON的增值业务模型143
9.4 ASON的分布式连接管理145
9.4.1 分布式连接管理的概念145
9.4.2 ASON分布式连接管理的网络参考模型145
9.4.3 信令协议147
9.5 ASON的路由技术147
9.5.1 分层路由模式147
9.5.2 源路由模式149
9.5.3 逐跳路由模式150
9.6 ASON节点功能的实现150
9.6.1 传送平面151
9.6.2 控制平面151
9.7.1 ASON试验平台的结构152
9.7 ASON试验平台152
9.6.4 中兴通讯的ASON节点设备152
9.6.3 管理平面152
9.7.2 控制面的主要模块153
9.7.3 生存性试验154
参考文献154
第10章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156
10.1 引言156
10.2 MPL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6
10.2.1 基本概念156
10.2.2 MPLS中的技术术语157
10.2.3 MPLS网络的组成157
10.2.4 标记交换路径(LSP)的建立158
10.3 MPLS的标记159
10.3.1 标记(Label)159
10.3.2 标记的封装159
10.5 MPLS的控制平面161
10.5.1 转发等价类(FEC)161
10.4 MPLS框架161
10.5.2 普通标记分配协议(LDP)162
10.5.3 CR-LDP164
10.5.4 RSVP-TE(扩展的RSVP)167
10.5.5 三种标记分配协议的比较170
10.6 GMPLS综述170
10.6.1 背景170
10.6.2 现有协议的扩展171
10.7 MPLS路由协议——OSPF-TE171
10.7.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171
10.7.2 OSPF-TE172
10.8 GMPLS信令和保护恢复技术172
10.8.1 信令的增强172
10.8.2 保护和恢复技术174
10.9 GMPLS中路由和管理177
10.9.2 LSP分层178
10.9.1 IS-IS和OSPF协议简述178
10.9.3 链路捆绑179
10.9.4 无标号链路179
10.9.5 链路管理规程(LMP)180
10.10 GMPLS流量工程控制平面的设计问题180
10.10.1 引言180
10.10.2 OXC、LSR、光试验信道和显式LSP180
10.10.4 带有OXC和LSR的控制平面设计问题181
10.10.3 MPLS流量工程控制平面的功能和能力181
10.11 一个光网络控制平面的设计和实现182
10.11.1 系统综述182
10.11.2 资源管理模块(RMM)184
10.11.3 连接模块(CM)186
10.11.4 保护/恢复模块(PRM)187
10.11.5 主模块(MM)187
参考文献187
附录 缩略语189
热门推荐
- 1460988.html
- 1130500.html
- 1458482.html
- 947889.html
- 2552982.html
- 3266819.html
- 1718529.html
- 3284585.html
- 3299118.html
- 1649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0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7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8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21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3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2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89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1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3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