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
  • 袁影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62774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修辞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题解1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5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6

1.5 结语10

第2章 当代修辞批评研究述评12

2.1 引言12

2.2 修辞批评在国外的研究现状13

2.3 修辞批评在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研究现状16

2.4 修辞批评与语篇分析20

2.5 结语21

第3章 修辞批评:对象、功能及过程步骤24

3.1 引言24

3.2 “修辞批评”定义25

3.2.1 “修辞”定义25

3.2.2 “批评”定义29

3.2.3 “修辞批评”定义30

3.3 修辞批评的对象33

3.4 修辞批评的功能34

3.5 修辞批评的过程步骤36

3.6 结语39

第4章 西方五大修辞批评模式解析42

4.1 引言42

4.2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批评(Neo-Aristotelian Criticism)43

4.3 戏剧五范畴批评(Pentadic Criticism)45

4.4 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46

4.5 类型批评(Generic Criticism)48

4.6 后现代主义批评(Postmodern Criticism)50

4.7 五大修辞批评模式比较52

4.8 结语54

第5章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57

5.1 引言57

5.2 “修辞情境”范畴及所含要素58

5.2.1 古典凯洛斯(Kairos)理论58

5.2.2 以比彻尔为代表的当代修辞情境研究60

5.2.3 新模式“修辞情境”范畴要素论证63

5.2.4 “修辞情境”五要素考察的主要方面64

5.2.5 “修辞情境”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67

5.2.6 “修辞情境”与“语境”之异同68

5.3 “修辞发明”范畴及所含要素71

5.3.1 “修辞发明”研究简述71

5.3.2 “修辞发明”基本要素:争议点和修辞推论75

5.3.3 争议点要素及考察方面77

5.3.3.1 古今争议点理论研究77

5.3.3.2 凸显理论与争议点取舍及主次两考察面的选择83

5.3.4 修辞推论要素及考察方面85

5.3.4.1 修辞推论的含义和地位85

5.3.4.2 修辞推论的两大特征89

5.3.4.3 修辞推论的七种表现形式92

5.3.4.4 非完整性与或然性:修辞推论要素两大考察面94

5.3.5 “修辞发明”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96

5.4 “文体”范畴及所含要素97

5.4.1 西方“文体”(Style)研究简评97

5.4.2 “文体”核心要素:得体性与清晰性100

5.4.3 两要素各考察面:语体特征与修辞手段101

5.4.4 “文体”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105

5.5 修辞批评新模式三范畴关系及总图示106

5.5.1 “修辞情境”、“修辞发明”、“文体”三范畴关系106

5.5.2 修辞批评新模式总图示108

5.6 结语109

第6章 修辞批评新模式应用118

6.1 引言118

6.2 语篇样本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各项说明119

6.3 广告语篇的应用示例120

6.4 新闻语篇的应用示例129

6.5 演讲语篇的应用示例140

6.6 公文语篇的应用示例151

6.7 科学语篇的应用示例156

6.8 结语175

第7章 回顾与展望179

7.1 本研究的核心观点179

7.2 本书的主要探索180

7.3 问题与展望183

参考文献186

普通参考186

语料参考200

附录202

附录1 表图总汇202

附录2 译名表203

附录3 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211

修辞三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212

西塞罗“争议点”系统与博克“戏剧五元”230

后记2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