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Oracle入门经典【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Oracle入门经典
  • 赵会东,李继业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201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144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关系数据库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Oracle入门经典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篇2

第1章开启数据库之门2

1.1认识数据库2

1.1.1数据库的发展史2

1.1.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3

1.1.3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3

1.2研究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3

1.2.1关系型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4

1.2.2关系型数据库的E-R模型5

1.2.3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范式6

1.3 小结9

1.4习题9

第2章 踏上Oracle的征程10

2.1 Oracle的成长历程10

2.2展示Oracle 11g的新特性12

2.3安装与卸载Oracle 11g13

2.3.1 Oracle 11g的安装13

2.3.2 Oracle 11g的卸载20

2.4 Oracle 11g的管理工具23

2.4.1 SQL*Plus工具23

2.4.2 Oracle企业管理器24

2.4.3数据库配置助手25

2.5启动与关闭数据库实例26

2.5.1启动数据库实例26

2.5.2关闭数据库实例28

2.6上机实践29

2.6.1通过DBCA创建一个数据库29

2.6.2 以ABORT方式关闭数据库31

2.7 小结31

2.8 习题32

第3章 Oracle 11g身世解密——体系结构33

3.1 简述Oracle 11g体系结构33

3.2解密逻辑存储结构34

3.2.1 数据块(Data Blocks)34

3.2.2数据区(Extent)35

3.2.3段(Segment)36

3.2.4表空间(TableSpace)36

3.3剖析物理存储结构38

3.3.1数据文件38

3.3.2控制文件40

3.3.3 日志文件41

3.3.4服务器参数文件43

3.3.5密码文件、警告文件和跟踪文件44

3.4剖析Oracle 11g服务器结构46

3.4.1 系统全局区(SGA)46

3.4.2程序全局区(PGA)49

3.4.3前台进程49

3.4.4 后台进程50

3.5窥探数据字典的秘密53

3.5.1 Oracle数据字典简介53

3.5.2 Oracle常用数据字典53

3.6上机实践55

3.6.1查询数据库中所有段的存储空间55

3.6.2查询数据库所使用的数据文件56

3.7小结56

3.8 习题56

第4章发号施令——SQL*Plus命令58

4.1 SQL*Plus与数据库的交互58

4.2设置SQL*Plus的运行环境59

4.2.1 SET命令简介59

4.2.2 使用SET命令设置运行环境61

4.3解读常用的SQL*Plus命令65

4.3.1 HELP命令65

4.3.2 DESCRIBE命令66

4.3.3 SPOOL命令68

4.3.4其他常用命令69

4.4格式化查询结果71

4.4.1 COLUMN命令71

4.4.2 TTITLE和BTITLE命令74

4.5上机实践76

4.5.1 使用set newpage命令修改指定数量的空行76

4.5.2使用TEXT值列替换NULL值列77

4.6 小结77

4.7 习题77

第5章神兵利器——SQL语言的基本操作79

5.1 SQL语言简介79

5.1.1 SQL语言的特点79

5.1.2 SQL语言的分类80

5.1.3 SQL语言的编写规则80

5.2认识用户模式81

5.2.1模式与模式对象82

5.2.2示例模式SCOTT82

5.3检索数据83

5.3.1简单查询83

5.3.2筛选查询87

5.3.3 分组查询92

5.3.4排序查询94

5.3.5多表关联查询94

5.4操作数据库99

5.4.1插入数据(INSERT语句)99

5.4.2更新数据(UPDATE语句)101

5.4.3删除数据(DELETE语句和TRUNCATE语句)102

5.5上机实践103

5.5.1统计某一个部门的雇员的最高和最低工资103

5.5.2创建employees表的一个副本104

5.6 小结104

5.7习题104

第6章更上一层楼——SQL语言的复杂操作105

6.1 Oracle常用系统函数105

6.1.1字符类函数105

6.1.2数字类函数108

6.1.3 日期和时间类函数109

6.1.4转换类函数110

6.1.5聚合类函数111

6.2子查询的用法112

6.2.1什么是子查询112

6.2.2单行子查询113

6.2.3多行子查询113

6.2.4关联子查询114

6.3事务处理115

6.3.1事务概述115

6.3.2操作事务116

6.4上机实践118

6.4.1把系统日期格式转换为“YYYYMMDD”格式118

6.4.2查询工资小于平均工资的员工信息118

6.5 小结119

6.6习题119

第二篇 核心技术篇122

第7章 必须知道的PL/SQL编程122

7.1 什么是PL/SQL122

7.1.1 PL/SQL块结构122

7.1.2代码注释和标识符124

7.2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125

7.2.1基本数据类型125

7.2.2 特殊数据类型126

7.2.3定义变量和常量129

7.3控制程序走向——流程控制语句130

7.3.1添加选择语句130

7.3.2循环控制语句133

7.4 PL/SQL游标136

7.4.1 设置显示游标136

7.4.2游标的常用属性138

7.4.3 设置隐式游标139

7.4.4通过for语句遍历游标140

7.5 PL/SQL异常处理141

7.5.1 预定义异常142

7.5.2自定义异常143

7.6上机实践145

7.6.1判断用户是否可以申请退休145

7.6.2使用游标读取员工信息146

7.7 小结147

7.8习题147

第8章 自给自足——创建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和程序包148

8.1 PL/SQL程序块——存储过程148

8.1.1存储过程的创建148

8.1.2存储过程的几种模式参数150

8.1.3熟悉IN参数的默认值154

8.2 函数的使用155

8.2.1函数的创建155

8.2.2函数的调用156

8.2.3函数的删除157

8.3特殊的存储过程——触发器157

8.3.1触发器概述157

8.3.2语句级触发器158

8.3.3行级触发器161

8.3.4替换触发器162

8.3.5用户事件触发器164

8.4程序包的使用165

8.4.1程序包的规范166

8.4.2程序包的主体167

8.5 上机实践168

8.5.1调用存储过程计算平方或平方根168

8.5.2通过程序包调用存储过程和函数169

8.6 小结170

8.7习题170

第9章 宏观调控——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171

9.1管理控制文件171

9.1.1控制文件概述171

9.1.2控制文件的多路复用172

9.1.3控制文件的创建174

9.1.4备份和恢复控制文件177

9.1.5控制文件的删除操作179

9.1.6查询控制文件的信息179

9.2管理重做日志文件180

9.2.1重做日志文件概述180

9.2.2 增加日志组及其成员182

9.2.3重做日志的删除183

9.2.4更改重做日志文件的位置或名称184

9.2.5查看重做日志文件信息185

9.3管理归档日志文件186

9.3.1 日志模式分类186

9.3.2管理归档操作187

9.3.3 设置归档日志文件位置188

9.3.4查看归档日志信息190

9.4 上机实践192

9.4.1为数据库实例添加重做日志文件组192

9.4.2查看并修改数据库归档模式192

9.5小结193

9.6习题193

第10章 数据核心区——表空间和数据文件194

10.1表空间与数据文件的关系194

10.2 Oracle 11g的默认表空间195

10.2.1 Oracle数据字典——SYSTEM表空间195

10.2.2 SYSTEM的助手——SYSAUX表空间196

10.3表空间的创建197

10.3.1创建表空间的语法197

10.3.2通过本地化管理方式创建表空间198

10.3.3 通过段空间管理方式创建表空间199

10.3.4创建非标准块表空间200

10.3.5建立大文件表空间200

10.4维护表空间与数据文件201

10.4.1 设置默认表空间201

10.4.2更改表空间的状态202

10.4.3重命名表空间202

10.4.4删除表空间203

10.4.5维护表空间中的数据文件203

10.5撤销表空间的使用205

10.5.1撤销表空间的作用205

10.5.2撤销表空间的初始化参数206

10.5.3关于撤销表空间的几种操作206

10.6 临时表空间的使用210

10.6.1临时表空间的创建210

10.6.2查询临时表空间的信息211

10.6.3 临时表空间组的使用211

10.7上机实践213

10.7.1创建并设置默认永久表空间213

10.7.2创建并设置默认临时表空间214

10.8 小结215

10.9习题215

第11章数据之家——数据表对象216

11.1数据表概述216

11.2数据表的创建216

11.2.1数据表的逻辑结构217

11.2.2创建数据表218

11.2.3 庖丁解牛——数据表的特性219

11.3管理维护数据表224

11.3.1增加和删除字段224

11.3.2修改字段226

11.3.3重命名数据表227

11.3.4改变表空间和存储参数227

11.3.5删除数据表228

11.3.6修改数据表的状态229

11.4数据的完整性和约束性231

11.4.1非空约束231

11.4.2主键约束232

11.4.3 唯一性约束234

11.4.4外键约束235

11.4.5禁用约束237

11.4.6激活约束238

11.4.7删除约束239

11.5上机实践239

11.5.1将创建的数据表置于指定的表空间中239

11.5.2为指定的数据表创建主键约束240

11.6 小结241

11.7习题241

第12章 不可不看的其他数据对象242

12.1 索引对象——快速查找记录242

12.1.1 索引概述242

12.1.2创建索引243

12.1.3 对索引进行修改248

12.1.4索引的删除操作249

12.1.5显示索引信息249

12.2视图对象——存储查询的虚拟表252

12.2.1创建视图252

12.2.2视图的管理操作255

12.3 同义词对象——保护对象的安全257

12.4 序列对象——提供唯一的主键值259

12.4.1创建序列259

12.4.2 序列的管理操作261

12.5上机实践262

12.5.1 创建数据表并添加索引262

12.5.2通过序列对象为数据表添加数据262

12.6小结263

12.7习题264

第13章 数据检索目录——表和索引的分区265

13.1 分区技术概述265

13.2常见的几种表分区266

13.2.1 RANGE分区——范围分区266

13.2.2 HASH分区——散列分区268

13.2.3 LIST分区——列表分区269

13.2.4 多重复用——组合分区270

13.2.5范围分区的升级——Interval分区271

13.3关于表分区的策略272

13.4表分区的管理272

13.4.1添加表分区272

13.4.2合并表分区273

13.4.3删除表分区273

13.4.4并入表分区275

13.5索引分区的使用276

13.5.1索引分区概述276

13.5.2本地索引分区的使用276

13.5.3全局索引分区的使用278

13.6索引分区的管理278

13.6.1 索引分区管理的操作列表278

13.6.2索引分区管理的实际操作279

13.7上机实践280

13.7.1 根据指定字段创建多个列表分区280

13.7.2根据表分区创建本地索引分区280

13.8 小结281

13.9习题281

第14章 居安思危——管理用户与权限283

14.1 了解用户与方案283

14.2创建与管理用户284

14.2.1身份验证284

14.2.2创建用户285

14.2.3修改用户287

14.2.4删除用户288

14.3用户权限管理288

14.3.1了解权限288

14.3.2授权操作289

14.3.3 回收系统权限290

14.3.4对象授权291

14.3.5回收对象权限291

14.3.6查询用户与权限292

14.4角色管理292

14.4.1认识角色293

14.4.2预定义角色293

14.4.3创建角色与授权295

14.4.4管理角色296

14.4.5角色与权限查询297

14.5 资源配置PROFILE298

14.5.1 什么是PROFILE299

14.5.2使用PROFILE管理密码299

14.5.3使用PROFILE管理资源301

14.5.4 维护PROFILE文件302

14.5.5显示PROFILE信息303

14.6上机实践304

14.6.1创建一个用户304

14.6.2创建一个角色305

14.7小结305

14.8习题306

第三篇 高级应用篇308

第15章 合理优化Oracle系统308

15.1 调整初始化参数308

15.1.1 Oracle初始化参数分类308

15.1.2 主要系统调优参数介绍308

15.2 系统全局区(SGA)优化310

15.2.1 解内存分配310

15.2.2调整日志缓冲区311

15.2.3调整共享池313

15.2.4调整数据库缓冲区316

15.2.5 SGA调优建议316

15.3排序区优化316

15.3.1排序区与其他内存区的关系317

15.3.2 理解排序活动317

15.3.3专用模式下排序区的调整318

15.3.4共享模式下排序区的调整320

15.4上机实践321

15.4.1修改large_pool_size的值并查看修改结果321

15.4.2查询高速缓存在调用阶段的“不命中数”321

15.5小结322

15.6习题322

第16章 SQL语句的优胜劣汰323

16.1 优化常规SQL语句323

16.1.1建议不用“*”来代替所有列名323

16.1.2 使用TRUNCATE代替DELETE323

16.1.3在确保完整性的情况下多用COMMIT语句324

16.1.4尽量减少表的查询次数324

16.1.5用[NOT]EXISTS代替[NOT]IN325

16.2优化表连接325

16.2.1驱动表的选择325

16.2.2 WHERE子句的连接顺序326

16.3合理使用索引326

16.3.1何时使用索引326

16.3.2索引列和表达式的选择326

16.3.3选择复合索引主列327

16.3.4避免全表扫描大表327

16.3.5监视索引是否被使用327

16.4优化器的使用328

16.4.1优化器的概念328

16.4.2运行EXPLAIN PLAN329

16.4.3 Oracle 11g中SQL执行计划的管理329

16.5数据库和SQL重演330

16.5.1数据库重演330

16.5.2 SQL重演330

16.6 Oracle的性能顾问331

16.6.1 SQL调优顾问331

16.6.2 SQL访问顾问331

16.7上机实践331

16.7.1使用TRUNCATE语句清空指定数据表331

16.7.2监视主键索引是否被使用332

16.8小结333

16.9习题333

第17章 安全保障——数据备份与恢复334

17.1 了解备份与恢复334

17.2 RMAN工具简介335

17.2.1 RMAN组件335

17.2.2 RMAN通道337

17.2.3 RMAN命令339

17.3使用RMAN工具实现备份341

17.3.1 RMAN备份策略341

17.3.2使用RMAN备份数据库文件和归档日志342

17.3.3增量备份344

17.4使用RMAN工具实现完全恢复345

17.4.1恢复处于NOARCHIVELOG模式的数据库345

17.4.2恢复处于ARCHIVELOG模式的数据库347

17.5使用RMAN工具实现部分恢复348

17.5.1基于时间的不完全恢复348

17.5.2基于更改的不完全恢复349

17.6上机实践351

17.6.1使用RMAN工具备份表空间351

17.6.2使用RMAN工具还原备份的表空间352

17.7 小结353

17.8习题353

第18章 游刃有余——数据导出和导入354

18.1数据泵技术概述354

18.2使用EXPDP导出数据354

18.2.1执行EXPDP命令355

18.2.2 EXPDP命令参数357

18.3使用IMPDP导入数据359

18.3.1执行IMPDP命令359

18.3.2 IMPDP命令参数360

18.4使用SQL*Loader工具加载外部数据362

18.4.1初识SQL*Loader工具362

18.4.2加载多种格式的数据362

18.5上机实践365

18.5.1 使用EXPDP导出指定的数据表365

18.5.2使用IMPDP导入指定的数据表365

18.6 小结366

18.7习题367

第19章 穿越时空——闪回技术368

19.1了解闪回技术368

19.2闪回数据库技术368

19.2.1闪回恢复区配置369

19.2.2闪回数据库配置369

19.2.3闪回数据库技术应用371

19.3 闪回表技术372

19.3.1 闪回表命令的语法372

19.3.2 闪回表的应用373

19.4 闪回丢弃技术374

19.4.1回收站简介374

19.4.2 回收站的应用374

19.5其他闪回技术376

19.5.1 闪回版本查询376

19.5.2闪回事务查询376

19.5.3闪回数据归档377

19.6上机实践377

19.6.1使用闪回丢弃还原已经drop掉的表377

19.6.2使用闪回表命令清除记录378

19.7 小结379

19.8习题379

第四篇 项目实战篇382

第20章 基于Oracle数据库的企业人事管理系统382

20.1需求分析382

20.2系统设计382

20.2.1 系统目标382

20.2.2系统功能结构383

20.2.3系统业务流程图383

20.2.4系统编码规范384

20.3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384

20.4数据库与数据表设计384

20.4.1实体E-R图设计385

20.4.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386

20.5系统文件夹组织结构387

20.6公共模块设计387

20.6.1编写Hibernate配置文件387

20.6.2编写Hibernate持久化类和映射文件388

20.6.3编写通过Hibernate操作持久化对象的常用方法389

20.6.4创建用于特殊效果的部门树对话框390

20.6.5创建通过部门树选取员工的面板和对话框391

20.7 Hibernate关联关系的建立方法393

20.7.1 建立一对一关联393

20.7.2建立一对多关联394

20.8主窗体设计396

20.8.1实现导航栏396

20.8.2实现工具栏398

20.9人事管理模块设计400

20.9.1实现上传员工照片功能401

20.9.2实现组件联动功能404

20.9.3 通过Java反射验证数据是否为空405

20.10待遇管理模块设计406

20.10.1 实现建立一个新的账套407

20.10.2实现为新建的账套添加项目408

20.10.3实现修改项目的金额409

20.10.4实现统计报表411

20.11系统维护模块设计412

20.11.1实现修改名称的功能413

20.11.2实现添加部门的功能415

20.11.3实现删除现有部门的功能416

20.12运行项目417

20.13 开发常见问题与解决418

20.14小结4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