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葵模式 用新媒体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许建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944125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0页
- 主题词:传播媒介-应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小葵模式 用新媒体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平台运营:抢占思政教育新阵地11
第一节 平台概述11
第二节 平台运营的策略:定位、内容、互动17
一、定位策略:告诉用户“我是谁”17
(一)自我定位17
(二)用户定位18
(三)比较定位20
二、内容策略:重原创者得天下21
(一)内容来源:用户所思即是创作之源21
(二)内容选择:精品推送避免人云亦云23
三、互动策略:用户即是“衣食父母”27
(一)有问必答,线上取悦粉丝28
(二)策划活动,线下吸引粉丝30
第三节 平台成功的维度:态度、黏度、温度32
一、坚持态度:主流价值的有效传导32
(一)优化教育内容是根本32
(二)创新传播形式是关键33
(三)关注传播效果是重点34
二、提升粘度:互联网思维的实践运用35
(一)搭好平台:阵地建设无死角35
(二)吸引学生:平台接触零距离36
(三)全面互动:多元平台不落单37
三、保持温度:增强亲切感与归属感38
(一)科学设置议题38
(二)融入校园生活39
(三)坚持品牌引领40
第二章 形象打造:赋能思政教育新战略42
第一节 寻找代言:喧嚣时代更需统一发声42
一、官方发声力不从心43
二、官方卖萌境地尴尬43
三、平台更迭亟需沉淀44
第二节 形象塑造:无微不至方能赢得人心45
一、赋能小葵:成长路上的好伙伴45
(一)小葵形象“新鲜出炉”45
(二)小葵形象“无处不在”47
二、用心服务:追梦途中的贴心人48
(一)以小见大、引人向上,构建失物招领平台48
(二)以生为本、倡导学风,打造学霸养成计划48
(三)以文化人、繁荣文化,练就文艺修身工程49
(四)以动制静、全面发展,推广运动健身行动49
(五)以心传心、引领新风,发扬公益志愿精神49
(六)以力服人、打造榜样,营造创新创业风尚49
(七)以风风人、思想感化,提供思想成长平台49
(八)以一打十、务求实效,落实学生提案行动50
三、激浊扬清:危机时刻的消防员50
四、引领思想:人生方向的领航者52
(一)发挥思政队伍力量52
(二)创新思想教育活动53
(三)以新媒体凝心聚力54
第三节 品牌运营:深化形象才可步步为营55
一、精准定位:不只是片面迎合55
(一)坚持主旋律不是“发号施令”55
(二)坚持时尚性不是“娱乐至上”56
二、借力互补:线上线下巧结合57
(一)走向线下,走进内心57
(二)同在线下,年年不同58
(三)小葵在场,处处有爱59
三、联合发力:打造自己的圈子59
(一)寻找合适的“粉丝圈”60
(二)打通多种传播网络62
第三章 矩阵互动:打造思政教育联合舰队64
第一节 现状:网络思政因时而变64
一、“互联网+”网络思政工作的优势65
二、“互联网+”网络思政工作的困境65
(一)平台分散:内耗严重阻碍资源优化配置66
(二)信息分散:“孤岛效应”减弱网络吸引力66
(三)受众分散:思政教育盲点亟待全面覆盖67
第二节 布局:网络思政因需而聚68
一、贯通2个维度:搭好台68
(一)横向平台维度68
(二)纵向组织维度69
二、实现3个互动:唱好戏70
(一)平台互动:百花齐放一台戏70
(二)校院互动:你唱我唱大合唱73
(三)校外互动:有戏想唱唱大戏76
第三节 核心:网络思政因势而谋78
一、把控矩阵互动中的三个“统一”79
(一)统一价值导向,多方位信息汇集79
(二)统一核心团队,多层级体系呼应79
(三)统一形象代言,多平台聚力发声80
二、紧扣矩阵互动中的三个“关键”81
(一)找准矩阵互动的痛点、难点,破堵点81
(二)提升矩阵互动的广度、强度,增热度82
(三)把握矩阵互动的时机、节点,抓契机83
第四章 文创开发:开启思政教育魅力引领87
第一节 以文化塑灵魂,文创魅力势不可挡88
一、“眼球经济”吸引青年关注88
(一)“生活美学”符合青年审美观88
(二)“时尚创意”满足青年新鲜感89
(三)“网络发声”尊重青年参与感90
二、“多元互动”激励青年参与91
(一)课内课外互补,帮助青年知行合一91
(二)网上网下结合,增强青年体验感悟92
(三)教者学者转化,促使青年教学相长92
三、“内涵发展”引领青年思想93
(一)内心探索,激发青年情感共鸣93
(二)智慧交锋,提升青年思想高度93
(三)正向能量,鼓励青年向上向善94
第二节 以产品创影响,文创设计妙不可言94
一、创新教育载体,让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95
(一)“有趣”继而“兴趣”95
(二)“想学”继而“好学”96
(三)“求新”继而“创新”98
二、优化教育资源,让有内涵的事做得有内容99
(一)“传统”变得“体统”100
(二)“文化”变得“文艺”100
(三)“时尚”变得“高尚”101
三、转变教育方法,让有阻力的事做得有吸引力102
(一)“走心”才会“动心”103
(二)“互补”才会“大补”104
(三)“主动”才会“生动”105
四、活化教育对象,让有活力的事做得有魅力106
(一)“参与”有了“赋予”106
(二)“指导”有了“传导”106
(三)“配合”有了“融合”107
第三节 以教育为本质,文创开发居安思危107
一、内涵与形式同在,坚持内容输出108
(一)形式多样:吸引用户关注108
(二)内容制胜:保持用户粘性108
(三)扬长避短:提升用户口碑108
二、个性与模仿协作,坚持激发活力109
(一)始于模仿:站在巨人肩膀109
(二)探索个性:形成个性品牌110
(三)激发活力:坚持创新创造110
三、产品与推广并重,坚持教育本质111
(一)产品为基:丰富思想内容111
(二)推广为辅:扩大思想传播111
(三)教育为本:强化思想引领112
四、市场与公益兼顾,坚持公益属性112
(一)主次分明:公益核心不变113
(二)扩大平台:市场助力发展113
(三)不忘初心:保持育人初衷114
第五章 舆情分析:建立思政教育人工智库115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监测应对116
一、实时监测:全方位提供校园舆情科学依据116
(一)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要内容116
(二)网络舆情监测的主要平台119
(三)网络舆情监测的具体方法121
二、灵活应对:系统化升级校园舆情处理机制122
(一)研判上报:严把舆情的预见性与及时性122
(二)调查核实:严控内容的准确性与相关性123
(三)危机处置:严守处理的迅速性与有效性124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产品供给125
一、网络舆情产品整编原则125
(一)深度性原则125
(二)时效性原则125
(三)新颖性原则126
(四)连贯性原则126
二、网络舆情产品类型要素126
(一)网络舆情产品主要类型126
(二)网络舆情产品构成要素127
(三)舆情观察周报127
(四)涉外舆情128
三、网络舆情产品整编129
(一)每日舆情129
(二)每周网络热点参考129
(三)舆情观察周报130
(四)涉外舆情131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发展理念131
一、立足思想引领131
(一)把握舆论导向,守护思想政治防线131
(二)紧跟时代步伐,直面社会问题核心132
(三)坚持思想引领,注重意识形态工作132
二、助力解决现实问题133
(一)快准辟谣明是非133
(二)解决投诉献对策133
(三)舆情预警早行动134
三、促进培养舆情人才134
(一)导师制专业指导134
(二)培训制对接内外135
(三)会议制凝聚合力135
第六章 协同创新:盘活思政教育资源配置136
第一节 协同创新的原因137
一、对上协同:埋头苦干如何脱颖而出137
(一)千人一面如何崭露头角137
(二)自娱自乐也要广而告之138
(三)超强供给惠及广大受众139
二、同级协同:各自为阵难以形成合力140
(一)突出交集,化繁为简140
(二)资源调动,化整为零141
(三)内容挖掘,化腐成奇143
三、校内协同:闭门造车也要融入大局144
(一)盘活师生智囊储备144
(二)挖掘专业学科优势146
(三)整合校内系统资源146
第二节 协同创新的类型及效果147
一、协同试点:借梯登高,融入大局148
(一)协同试点的类型介绍148
(二)协同试点的主要效果150
二、协同共建:借船出海,探索创新152
(一)协同共建的类型介绍152
(二)协同共建的主要效果153
三、协同开发:借风起势,提升影响155
(一)协同开发的类型介绍155
(二)协同开发的主要效果156
第三节 协同创新的心得及感悟158
一、不忘初心,合作共赢159
二、争取政策,高位嫁接160
三、坚持主导,塑造品牌162
第七章 团队熔铸:驱动思政教育最强大脑164
第一节 枝繁叶茂成长记164
一、春种一粒粟:团队诞生演变165
(一)起步阶段165
(二)开创阶段166
(三)成熟阶段167
二、秋收万颗子:团队组织架构168
(一)构造一流统筹主体168
(二)塑造教师智囊前翼170
(三)打造项目化团队辅翼171
第二节 卓越超群蜕变记172
一、三大核心素养:政治、技术、责任173
(一)政治素养是关键173
(二)新媒体素为核心174
(三)责任意识作基石175
二、三大选拔渠道:遴选、推荐、立项176
(一)大众遴选网聚人才176
(二)层级推荐优中选优176
(三)灵活立项按需用人177
三、三大提升方式:指导、培训、实践178
(一)导师指导锻造专业素养178
(二)培训交流促成协作共建178
(三)实践育人秉持知行合一180
四、三大激励措施:资金、项目、政策180
(一)激励原则180
(二)激励措施181
第三节 价值认同修炼记182
一、发挥组织固有优势182
(一)团组织主导正确的思想引领183
(二)团组织具备完善的层级架构184
(三)团组织具有强大的执行能力184
二、依靠学生青春活力185
(一)凝聚青年向上向善力量186
(二)汇集青年敢想敢做创意186
三、谨循团队精神引领187
(一)独创体系,垒好基础187
(二)价值输出,内容为王187
(三)日积月累,坚持不懈188
四、追随领路人方向牵引189
(一)永不离线的青年领路人189
(二)永不懈怠的学生领路人190
五、各个阶段目标的激励192
结语195
后记205
热门推荐
- 611666.html
- 3487284.html
- 690533.html
- 3658498.html
- 1026952.html
- 2950376.html
- 1700167.html
- 795718.html
- 63664.html
- 80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2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7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5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8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0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0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8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9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