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土系志 安徽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土系志 安徽卷
  • 李德成,张甘霖,王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1334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363页
  • 主题词:土壤地理-中国;土壤地理-安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土系志 安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论3

第1章 区域概况3

1.1 区域概况3

1.1.1 区域位置3

1.1.2 土地利用4

1.1.3 社会经济状况6

1.2 成土因素6

1.2.1 气候6

1.2.2 地形地貌10

1.2.3 成土母质11

1.2.4 植被12

1.2.5 人为因素13

1.2.6 时间因素14

第2章 土壤分类15

2.1 土壤分类的历史回顾15

2.1.1 20世纪30~40年代15

2.1.2 20世纪50年代15

2.1.3 20世纪60~70年代16

2.1.4 20世纪80年代17

2.1.5 21世纪以来18

2.2 本次土系调查22

2.2.1 依托项目22

2.2.2 调查方法22

2.2.3 土系建立情况24

第3章 成土过程与主要土层25

3.1 成土过程25

3.1.1 有机物质积累过程25

3.1.2 钙积过程25

3.1.3 黏化过程25

3.1.4 脱硅富铝化过程26

3.1.5 潜育过程26

3.1.6 氧化还原过程26

3.1.7 漂白过程26

3.1.8 熟化过程27

3.2 诊断层与诊断特性27

3.2.1 暗沃表层27

3.2.2 暗瘠表层27

3.2.3 淡薄表层27

3.2.4 水耕表层与水耕现象28

3.2.5 漂白层28

3.2.6 雏形层28

3.2.7 聚铁网纹层与聚铁网纹现象28

3.2.8 水耕氧化还原层与水耕氧化还原现象28

3.2.9 黏化层29

3.2.10 黏磐29

3.2.11 钙积层与钙积现象29

3.2.12 岩性特征29

3.2.13 石质接触面与准石质接触面29

3.2.14 变性特征与变性现象30

3.2.15 土壤水分状况30

3.2.16 潜育特征30

3.2.17 氧化还原特征30

3.2.18 土壤温度状况31

3.2.19 腐殖质特性31

3.2.20 铁质特性31

3.2.21 铝质特性与铝质现象31

3.2.22 石灰性31

下篇 区域典型土系35

第4章 人为土纲35

4.1 铁聚潜育水耕人为35

4.1.1 太白系35

4.1.2 范岗系37

4.1.3 油坊系39

4.2 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41

4.2.1 坦头系41

4.2.2 向阳桥系43

4.2.3 龙湖系45

4.2.4 中垾系47

4.2.5 九联系49

4.3 普通铁渗水耕人为土51

4.3.1 梅城系51

4.3.2 蜀山系53

4.3.3 泉塘系55

4.3.4 郑村系57

4.4 漂白铁聚水耕人为土59

4.4.1 双池系59

4.4.2 兴北系61

4.4.3 西庄系63

4.4.4 水东系65

4.5 底潜铁聚水耕人为土67

4.5.1 湖阳系67

4.5.2 苏子系69

4.6 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71

4.6.1 新潭系71

4.6.2 兴洋系73

4.6.3 陈文系75

4.6.4 小阚系77

4.6.5 奕棋系79

4.6.6 驿山系81

4.6.7 桐梓岗系83

4.6.8 东胜系85

4.6.9 杨村系87

4.6.10 泥溪系89

4.6.11 瓦屋系91

4.6.12 永康系93

4.6.13 大谢系95

4.6.14 桃岱系97

4.6.15 汪南系99

4.7 漂白简育水耕人为土101

4.7.1 郭河系101

4.7.2 青草湖系103

4.8 底潜简育水耕人为土105

4.8.1 白湖系105

4.9 变性简育水耕人为土107

4.9.1 康西系107

4.10 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109

4.10.1 七岭系109

4.10.2 陈汉系111

4.10.3 金山系113

4.10.4 弥陀系115

4.10.5 誓节系117

4.10.6 双河系119

4.10.7 谢集系121

4.10.8 官桥系123

4.10.9 崔家岗系125

4.10.10 拐吴系127

4.10.11 蒋山系129

4.10.12 炯炀系131

4.10.13 孔店系133

4.10.14 桑涧系135

4.10.15 柘皋系137

4.10.16 正东系139

4.10.17 庆丰系141

4.10.18 洪家坞系143

4.10.19 双墩系145

4.10.20 新河系147

4.10.21 昝村系149

第5章 变性土纲151

5.1 砂姜钙积潮湿变性土151

5.1.1 大苑系151

5.1.2 双桥系153

第6章 潜育土纲155

6.1 暗瘠简育正常潜育土155

6.1.1 天堂寨系155

第7章 淋溶土纲157

7.1 腐殖-棕色钙质湿润淋溶土157

7.1.1 三门系157

7.2 普通钙质湿润淋溶土159

7.2.1 仁里系159

7.3 饱和黏磐湿润淋溶土161

7.3.1 前孙系161

7.3.2 上派系163

7.4 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165

7.4.1 张家湾系165

7.4.2 金坝系167

7.4.3 漆铺系169

7.4.4 渚口系171

7.5 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173

7.5.1 箬坑系173

7.6 红色铁质湿润淋溶土175

7.6.1 谭家桥系175

7.6.2 罗河系177

7.6.3 文家系179

7.7 普通铁质湿润淋溶土181

7.7.1 桃花潭系181

7.8 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183

7.8.1 顺河店系(Shunhedian Series)183

7.8.2 大户吴系(Dahuwu Series)185

7.9 普通简育湿润淋溶土187

7.9.1 童家河系187

7.9.2 姚郭系189

7.9.3 干汊河系191

7.9.4 中埠系193

第8章 雏形土纲195

8.1 变性砂姜潮湿雏形土195

8.1.1 李寨系195

8.2 普通砂姜潮湿雏形土197

8.2.1 刘油系197

8.2.2 曹店系199

8.2.3 陈桥系201

8.2.4 贾寨系203

8.2.5 前胡系205

8.2.6 魏庄系207

8.2.7 新城寨系209

8.2.8 于庙系211

8.2.9 中袁系213

8.2.10 邹圩系215

8.2.11 官山系217

8.3 水耕淡色潮湿雏形土219

8.3.1 太美系219

8.4 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221

8.4.1 雷池系221

8.4.2 砀山系223

8.4.3 马井系225

8.4.4 毛雷系227

8.4.5 杨堤口系229

8.4.6 永堌系231

8.4.7 曹安系233

8.4.8 毛集系235

8.4.9 马店系237

8.4.10 牛集系239

8.4.11 王湾系241

8.4.12 吴圩系243

8.4.13 百善系245

8.4.14 古饶系247

8.4.15 白庙系249

8.4.16 陈小系251

8.4.17 大新系253

8.4.18 袁寨系255

8.4.19 于店系257

8.4.20 东光系259

8.4.21 老郢系261

8.4.22 赵圩系263

8.4.23 大渡口系265

8.4.24 欧盘系267

8.4.25 前邓系269

8.4.26 章 家湾系271

8.4.27 找郢系273

8.5 酸性淡色潮湿雏形土275

8.5.1 双港系275

8.6 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277

8.6.1 八房系277

8.6.2 塔畈系279

8.6.3 新洲系281

8.6.4 漳湖系283

8.6.5 黑塔系285

8.6.6 荆芡系287

8.6.7 唐集系289

8.6.8 嬉子湖系291

8.7 石质铝质湿润雏形土293

8.7.1 渭桥系293

8.7.2 柯坦系295

8.7.3 前坦系297

8.8 腐殖铝质湿润雏形土299

8.8.1 方塘系299

8.9 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301

8.9.1 铁冲系301

8.10 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303

8.10.1 五城系303

8.10.2 齐云山系305

8.10.3 璜源系307

8.11 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309

8.11.1 大坦系309

8.12 普通酸性湿润雏形土311

8.12.1 天柱山系311

8.13 普通简育湿润雏形土313

8.13.1 郭家圩系313

8.13.2 徽城系315

8.13.3 查湾系317

8.13.4 张山系319

8.13.5 安岭系321

第9章 新成土纲323

9.1 石灰紫色正常新成土323

9.1.1 华阳系323

9.2 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325

9.2.1 单龙寺系325

9.2.2 西阳系327

9.2.3 斑竹园系329

9.2.4 独山系331

9.2.5 盛桥系333

9.2.6 左家系335

参考文献337

附录 安徽省土系与土种参比表3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