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
  • 姚小华,任华东,李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724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沙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漠化植被恢复科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石漠化山区造林树种幼苗的抗旱性研究3

第1章 绪论3

1.1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3

1.2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4

1.3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理特性的影响4

1.4 干旱胁迫对石漠化山区树种生化特性的影响6

1.5 干旱胁迫下石漠化山区树种根系活力的变化8

1.6 石漠化山区树种抗旱性研究展望8

第2章 引言9

2.1 研究背景9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9

2.3 研究内容10

第3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种子发芽的影响12

3.1 实验材料及预处理12

3.2 实验方法13

3.3 观察项目和统计方法13

3.4 结果与分析13

3.5 结论与讨论18

第4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生长、生物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19

4.1 材料19

4.2 方法19

4.3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19

4.4 统计分析20

4.5 结果与分析20

4.6 结论与讨论24

第5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光合日变化的影响25

5.1 材料处理25

5.2 方法25

5.3 结果与分析26

5.4 结论与讨论34

第6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35

6.1 材料35

6.2 实验处理35

6.3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35

6.4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36

6.5 结果与分析36

6.6 结论与讨论38

第7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39

7.1 材料39

7.2 实验处理39

7.3 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39

7.4 结果与分析40

7.5 结论与讨论42

第8章 干旱胁迫对3个树种幼苗体内膜保护酶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43

8.1 材料43

8.2 实验处理43

8.3 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43

8.4 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43

8.5 结果与分析44

8.6 结论与讨论46

第9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47

9.1 主要结论47

9.2 讨论47

篇小结49

ABSTRACT50

参考文献52

第二篇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模式及其特征研究61

第10章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现状、危害和对策61

10.1 喀斯特及其研究概况61

10.2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的提出及研究进展62

10.3 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64

10.4 喀斯特植被退化原因分析64

10.5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研究概况65

10.6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途径探讨69

10.7 结语72

第11章 研究区概况73

11.1 凌云县概况73

11.2 普定县概况74

11.3 富源县概况74

第12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生态学特征研究76

12.1 研究方法76

12.2 凌云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77

12.3 普定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91

12.4 富源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学特征108

12.5 不同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不同演替阶段多样性分析117

第13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特性研究120

13.1 材料与方法120

13.2 凌云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120

13.3 普定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125

13.4 富源县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特性分析132

第14章 结论与展望138

14.1 结论与讨论138

14.2 展望141

篇小结142

ABSTRACT144

参考文献147

第三篇 典型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研究155

第15章 石漠化研究概况及恢复途径155

15.1 研究现状155

15.2 喀斯特石漠化的危害157

15.3 喀斯特植被退化原因分析158

15.4 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途径探讨159

15.5 结语161

第16章 绪论162

16.1 研究背景162

16.2 研究内容162

16.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62

16.4 技术难点163

16.5 预期达到的目标163

16.6 创新点或新意预测163

16.7 相关概念163

16.8 技术路线164

第17章 研究区概况165

17.1 富源县概况165

17.2 普定县概况167

17.3 凌云县概况168

第18章 典型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研究170

18.1 材料与方法170

18.2 滇东(富源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171

18.3 黔中(普定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181

18.4 桂西(凌云县)喀斯特地区季节性石漠化与植被盖度的动态关系191

第19章 滇东(富源县)典型喀斯特植被生长季石漠化的动态变化研究203

19.1 材料与方法203

19.2 植被生长季各阶段样方盖度的动态变化规律204

19.3 植被生长季各阶段石漠化率的动态变化规律205

19.4 生长季植被盖度与石漠化率的动态变化关系分析206

19.5 植被生长季枯落层盖度的变化及作用208

19.6 讨论210

第20章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土壤理化性质213

20.1 土壤采集及测试方法213

20.2 滇东(富源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213

20.3 黔中(普定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215

20.4 桂西(凌云县)典型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理化性质分析216

第21章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林内季节性气象特征219

21.1 材料与方法219

21.2 典型喀斯特植被恢复区林内季节性气象特征219

21.3 滇东(富源县)降雨量240

第22章 结论与展望241

22.1 结论与讨论241

22.2 展望243

篇小结246

ABSTRACT248

参考文献250

第四篇 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模式下水土流失规律研究255

第23章 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规律研究概况255

23.1 喀斯特石漠化概况255

23.2 喀斯特石漠化水土流失研究进展256

第24章 研究内容258

24.1 研究区概况258

24.2 研究方法259

第25章 降雨及降雨侵蚀力规律研究261

25.1 降雨规律研究261

25.2 降雨侵蚀力研究264

25.3 小结266

第26章 土壤理化性质评价267

26.1 材料与方法267

26.2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研究272

26.3 土壤水分研究275

26.4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养分研究283

26.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颗粒研究286

26.6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与水稳性团聚体研究289

26.7 小结290

第27章 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径流流失规律研究292

27.1 不同植被模式与径流流失的关系研究292

27.2 同一模式径流流失规律295

27.3 径流流失与降雨关系研究296

27.4 径流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次降雨量的函数关系研究298

27.5 径流流失量与降雨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299

27.6 小结301

第28章 喀斯特石漠化土壤泥沙流失规律研究302

28.1 不同模式年泥沙流失规律302

28.2 月泥沙流失动态分布规律303

28.3 同一模式泥沙流失规律304

28.4 泥沙流失与土壤颗粒、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305

28.5 泥沙流失与降雨的关系309

28.6 泥沙流失量与径流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312

28.7 小结312

第29章 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314

29.1 不同模式土壤养分流失与强降雨关系研究314

29.2 同一模式养分流失比较316

29.3 小结318

第30章 结论319

篇小结321

ABSTRACT322

参考文献323

附表3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