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
  • 何韶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218677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佛教-寺庙-介绍-广州-清代;城市史-广州-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与城市生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缘起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3

1.2.1 明清城市史研究3

1.2.2 关于城市宗教信仰场所的研究8

1.2.3 中国佛教发展的社会背景演变10

1.3 研究意义12

1.3.1 学术意义12

1.3.2 实践意义13

1.4 研究的对象、范围及内容14

1.4.1 研究对象界定14

1.4.2 时空范围界定15

1.4.3 研究内容16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18

1.5.1 研究方法18

1.5.2 研究框架20

1.6 本章小结21

第2章 寺院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2

2.1 佛教在广州宗教史中的地位和影响22

2.2 清代之前广州佛教寺院的分布特征24

2.2.1 两晋至唐:散落城外,依山傍港25

2.2.2 南汉:遍布城外,东西南北26

2.2.3 宋至元:城外散布,城内渗透27

2.2.4 明:老城稀少,东西郊众多29

2.3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所处的城市空间格局31

2.4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分布的主要区域35

2.4.1 白云山:广州第一高峰38

2.4.2 越秀山:名胜古迹众多38

2.4.3 内城东部:文化气息浓厚39

2.4.4 新城东部:城内外交通枢纽40

2.4.5 东关:城外慈善区域42

2.4.6 西关:新兴工商业及居住区42

2.4.7 珠江南岸沿江地带:繁华市廛44

2.5 基于GIS的清代广州佛教寺院分布影响因素分析44

2.5.1 自然环境45

2.5.2 人口分布状况47

2.5.3 衙署的分布49

2.5.4 城市商业格局49

2.5.5 城市交通状况51

2.6 本章小结52

第3章 作为城市政治空间的佛教寺院54

3.1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发展的政治背景54

3.2 最高官仪之所——光孝寺57

3.2.1 光孝寺中的政治活动及其象征意义58

3.2.2 光孝寺的特征和优势61

3.3 官方外交场所——海幢寺67

3.3.1 海幢寺中的外交活动67

3.3.2 定点海幢寺的原因71

3.4 地方教化之地——大佛寺77

3.4.1 大佛寺中的教化活动77

3.4.2 大佛寺的地位成因79

3.5 地方官僚与佛教寺院的来往82

3.5.1 地方官僚对佛教寺院的扶持82

3.5.2 佛教寺院对地方官僚的迎合86

3.6 地方士绅与佛教寺院的互动87

3.6.1 士绅对佛教寺院的捐赠88

3.6.2 佛教寺院对地方士绅的庇护90

3.7 本章小结96

第4章 作为城市经济空间的佛教寺院98

4.1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98

4.1.1 清代广州社会经济概况98

4.1.2 清代广州经济空间格局102

4.2 寺院的消费106

4.2.1 寺院日常运作成本107

4.2.2 寺院建筑修建109

4.3 寺院的收入来源110

4.3.1 社会布施与捐赠111

4.3.2 寺院经营产业112

4.3.3 法事和法会118

4.4 对外通商的先行者——长寿寺121

4.4.1 长寿寺的城市区位及其周边环境121

4.4.2 长寿寺的通洋外贸活动122

4.4.3 长寿寺中的手工艺作坊124

4.5 本章小结126

第5章 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佛教寺院127

5.1 清代广州佛教寺院发展的文化背景127

5.1.1 岭南鼎盛的禅宗文化127

5.1.2 儒释之间的互动129

5.2 寺院中的公共文教活动132

5.3 僧俗雅集场所——寺院园林134

5.3.1 僧俗雅集活动及其积极影响134

5.3.2 清代广州的寺院园林136

5.4 佛教寺院对城市文化的推动145

5.4.1 佛教寺院与清代广州的文学艺术发展145

5.4.2 佛教寺院与清代广州的书画艺术发展149

5.4.3 佛教寺院与清代广州的刻书业发展151

5.4.4 佛教寺院与清代广州的戏曲艺术发展153

5.4.5 佛教寺院与清代广州的对外文化交流154

5.4.6 佛教寺院与城市慈善活动156

5.5 本章小结158

第6章 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空间的佛教寺院160

6.1 宗教信仰功能160

6.1.1 日常的宗教功能160

6.1.2 岁时节庆的宗教色彩164

6.2 庙会庙市功能171

6.2.1 华林寺的城市区位及其周边环境172

6.2.2 华林寺的庙会及周边庙市173

6.3 游览玩乐功能176

6.4 社区中心功能179

6.4.1 城市标志物179

6.4.2 居民日常消遣180

6.4.3 社区服务182

6.5 本章小结182

第7章 结论184

7.1 本研究的结论184

7.1.1 佛教寺院是清代广州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184

7.1.2 佛教寺院的开放性和复合性是其发挥城市效应的基础和前提185

7.1.3 佛教寺院的物质存在反映了城市形态特征185

7.1.4 影响佛教寺院在城市公共生活中作用和地位的主要因素186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187

7.2.1 全面深刻理解佛教寺院在城市中存在的作用与意义187

7.2.2 从佛教寺院的独特视角对城市历史形态进行深入观察和研究188

7.2.3 运用现代数字技术,为城市历史形态研究以及后续的城市历史保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撑188

7.3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89

附录A 广州历代创建的寺院简表190

附录B 外国游客对于清代海幢寺总体格局的记述198

附录C 释今释所撰《重修光孝寺大殿碑记》199

附录D 广州知府刘庶所撰《重修大佛寺碑记》200

附录E 释金释所撰《海幢寺乞米说》201

图表索引202

参考文献206

后记2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