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大通史 11 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大通史 11 辽
  • 穆鸿利,武玉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苑出版社
  • ISBN:750775317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大通史 11 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综述3

一、辽、夏、金朝所处的历史格局3

二、辽朝历史阶段的划分8

三、辽朝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状况9

(一)疆域与生态地理环境9

(二)社会状况及其发展特点10

四、辽朝的思想文化与精神风貌12

治乱兴衰编18

第一章 权力更迭与政争18

一、契丹族的兴起与建国18

(一)契丹族起源与大贺氏部落联盟18

(二)遥辇氏部落联盟的建立与发展20

(三)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21

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22

(一)契丹建国前耶律氏内部两种势力的斗争22

(二)述律氏专权与太宗之立23

(三)世宗之立与“横渡之约”24

(四)火神淀之乱和穆宗之立25

(五)穆宗被弑26

(六)景宗中兴与萧燕燕参政26

(七)萧耨斤篡权27

(八)重元之乱与耶律乙辛专权28

(九)辽朝末年统治集团的分裂29

第二章 社会改革32

一、太祖太宗时期统治政策的调整32

(一)部族新编制32

(二)从筑汉城到设置州县和头下军州33

(三)“因俗而治”制度的形成34

二、辽朝中期的社会改革35

(一)景宗的拨乱反正措施35

(二)圣宗时期的全面社会改革36

第三章 国力盛衰38

一、太祖时的征服战争38

二、穆宗中衰39

三、圣宗中兴39

四、兴宗时由盛转衰40

五、辽朝的末运40

第四章 民族与国家关系42

一、与周边各族的战争42

(一)耶律阿保机对周边各族的战争42

(二)与五代诸政权的战争43

(三)与北宋的战争与议和45

(四)与西夏的战争与和亲47

(五)对阻卜的战争49

(六)与周边其他各族的战争49

二、民族政策50

(一)对奚族的民族政策50

(二)对渤海族的民族政策51

(三)对阻卜、乌古、敌烈诸部族的民族政策52

(四)对汉族的民族政策52

(五)对女真族的民族政策54

三、民族交往55

(一)辽朝与五代诸政权的交往55

(二)与北宋的交往58

(三)与西夏的交往58

(四)与高丽的交往59

第五章 各族人民起义60

一、中期以前的各族人民起义60

(一)穆宗时奴隶的奋起反抗60

(二)大延琳起义60

(三)李宜儿起义61

二、后期的各族人民起义62

(一)渤海族的起义62

(二)汉族的起义63

(三)女真族的反辽起义63

第六章 西辽66

一、耶律大石西迁与西辽的建立66

二、西辽的制度和对外战争67

(一)西辽的官制67

(二)赋税制度67

(三)招抚归顺的政权首领68

(四)不分封采邑68

(五)西辽的战争68

三、西辽的经济69

(一)农业、水利与畜牧业69

(二)手工业、矿冶业71

(三)商业与城市72

四、西辽的文化73

(一)语言文字74

(二)宗教75

(三)建筑艺术76

五、帝位的更迭与西辽的灭亡76

(一)萧塔不烟、耶律夷列与耶律普速完77

(二)耶律直鲁古时期78

(三)屈出律篡夺西辽政权78

(四)西辽灭亡79

经济编84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特色84

一、潢河、土河流域的草原和森林84

二、北部和西部的草原85

三、南京道、西京道的山地和平原86

四、东京道南部的山地和平原87

五、契丹族的人力资源87

第二章 经济机构和制度89

一、经济机构的设置及职事89

(一)北面官中的经济机构89

(二)南面官中的经济机构91

(三)部门经济机构91

二、经济制度和政策92

(一)土地制度92

(二)赋税制度93

(三)商业政策与货币制度95

第三章 部门经济97

一、牧、农、渔、猎诸业97

(一)畜牧业97

(二)农业98

(三)狩猎和捕鱼业100

二、手工业101

(一)马具和造车业101

(二)矿冶和铸造业101

(三)盐业102

(四)陶瓷业102

(五)纺织业103

(六)雕版印刷业104

(七)皮毛加工业105

三、交通运输105

四、商业贸易107

(一)城市商业贸易107

(二)对外贸易108

社会结构编114

第一章 阶层、阶级与社会群体114

一、皇室、外戚和勋贵114

(一)皇族四帐和二院皇族114

(二)国舅帐后族115

(三)遥辇九帐、渤海帐司和奚王115

(四)汉族权贵116

二、官僚117

(一)北面官117

(二)南面官118

三、胥吏118

四、宦官119

五、士人120

六、农民121

七、契丹族平民121

八、头下户和二税户122

九、手工业者123

十、宫户124

十一、奴隶、部曲、奴婢125

十二、军人126

十三、妇女127

十四、神职人员及宗教团体128

(一)萨满教的巫128

(二)僧尼和佛教团体129

(三)道士129

十五、社会成员的层间流动130

(一)耶律氏等社会上层的沦落130

(二)宫户地位的升降变迁131

(三)平民地位的升降变迁131

第二章 家庭、宗族和社区133

一、契丹族的婚姻与家庭133

(一)婚姻制度133

(二)家庭结构134

(三)家庭关系135

(四)家庭功能136

二、宗族136

三、城市137

(一)城市的等级结构137

(二)城市内部区域结构138

(三)五京城市的功能139

四、乡村142

五、社会人口的空间流动143

(一)契丹族的迁徙143

(二)汉族的迁徙144

(三)渤海族的迁徙145

第三章 北方其他民族146

一、奚族146

二、渤海族147

三、女真族148

(一)生女真的部族分布148

(二)生女真的社会经济150

(三)生女真的社会结构151

四、蒙古高原各部族152

国家控制编158

第一章 政权统治158

一、辽专制个体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君权158

(一)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158

(二)契丹皇帝的职能、权力、地位165

二、中央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169

(一)中央决策机构169

(二)中央执行机构170

三、依附皇权的特殊机构172

(一)斡鲁朵制度172

(二)诸行宫都部署院176

(三)契丹皇帝的四时捺钵178

四、多元化的地方行政体制179

(一)部族制和北面部族官179

(二)州县制与南面地方官180

(三)辽统治下的东丹国180

(四)头下军州180

第二章 军队183

一、中央与地方的各级军事机构183

(一)中央各级军事机构183

(二)地方各级军事机构183

二、军队的构成184

(一)御帐亲军184

(二)宫卫骑军184

(三)大首领部族军185

(四)众部族军185

(五)五京乡丁185

(六)属国军185

三、兵种186

(一)步兵186

(二)炮兵186

(三)骑兵186

四、兵役制度186

五、武官的选任及其标准187

六、契丹的军事战略战术187

七、军权的控制及军队的功能与作用188

第三章 监察制度190

一、监察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90

二、监察机构191

三、监察机构的权限191

(一)对皇权的监察191

(二)对朝廷百官的监察192

第四章 法律制度193

一、法律制度193

(一)法律制度的起源及初定193

(二)法律制度的完备194

(三)法律制度的破坏195

二、番律与汉律195

(一)番律195

(二)汉律195

(三)番律与汉律的统一196

三、各级司法机构196

(一)中央司法机构及其职掌196

(二)地方司法机构197

四、审判制度197

(一)审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98

(二)审判制度的特点198

第五章 教育与科举取士制度200

一、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发展200

(一)官学与私学200

(二)宫廷教育201

二、科举取士202

(一)科举制度设立的时间与四试202

(二)举进士的条件与试士科目203

(三)放进士的时间与特恩赐第204

(四)科举制度的作用205

三、文官的考核、世袭与致仕制度206

(一)文官的考核制度206

(二)文官的世袭及其任用207

(三)文官的致仕207

四、教育与科举制的社会效应207

第六章 文化政策与思想控制209

一、辽“独尊儒术”文化政策的确立209

二、宣扬唯心主义的天命观210

三、宣扬佛学的因果轮回、鬼神报应思想211

四、文化控制政策211

第七章 礼乐教化213

一、五礼及其定制213

(一)吉仪213

(二)凶仪214

(三)军仪214

(四)宾仪214

(五)嘉仪215

二、乐215

三、朝廷教化与基层教化216

精神文化编220

第一章 学术思想与流派220

一、儒学220

(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与发展220

(二)著书立说,阐述儒家思想221

二、史学221

(一)修史机构222

(二)史书修撰及历史学家222

三、佛教223

(一)太祖至景宗时期224

(二)辽圣宗至辽末224

(三)佛教流派及其代表人物226

(四)佛教的社会影响229

第二章 自然科学理论与思想231

一、医药学231

(一)医学家231

(二)医学理论与诊治方法231

(三)医药233

二、天文学233

(一)天文历法233

(二)宣化辽墓彩绘星图234

第三章 灿烂多彩的文化艺术235

一、契丹文字235

(一)契丹文字的创制235

(二)契丹大小字的应用与流传236

二、诗词236

(一)宫廷诗词236

(二)民间诗词238

三、音乐238

四、舞蹈239

(一)宫廷歌舞240

(二)民间歌舞241

五、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242

(一)宫廷建筑242

(二)寺院建筑242

(三)佛塔243

六、绘画244

七、雕塑与壁画246

(一)雕塑247

(二)壁画248

八、碑刻与经幢249

九、工艺美术250

(一)陶瓷艺术250

(二)金银器251

第四章 民间文化252

一、民间哲学252

(一)对时政的认识252

(二)对辽朝官僚的认识252

二、民间宗教——萨满教253

(一)契丹民族的万物有灵论与萨满教253

(二)巫者萨满254

(三)萨满的活动255

三、民间传说255

第五章 时代精神与社会思潮257

一、契丹民族尚武的功利观257

二、华夷同风的时代观258

三、变革中的伦理道德观259

四、视中华为自己祖先的历史观260

第六章 辽代文化的传播与碰撞交融261

一、辽代文化形成之源261

二、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262

三、辽文化的外传263

社会生活编268

第一章 衣食住行268

一、衣着与妆饰268

(一)宫廷服饰与契丹贵族服饰268

(二)民间服饰与妆饰269

(三)少数民族服饰270

(四)服饰的变化270

二、契丹族的饮食270

三、起居与行止271

(一)四时捺钵与契丹皇帝的行宫272

(二)契丹民居272

(三)官邸273

(四)园林建筑273

(五)民间的车、马、船、轿274

(六)皇家的辇轿车船274

第二章 生老病死275

一、人生仪礼275

(一)契丹族的生诞习俗275

(二)再生仪与庆贺生诞日275

(三)祝寿278

(四)侍疾278

(五)养老送终279

二、辽代的社会救济279

(一)政府救济279

(二)民间救济280

三、富有民族特色的葬俗280

(一)契丹族早期葬俗280

(二)建国后的契丹族葬俗281

(三)契丹皇帝的陵寝281

(四)契丹贵族与平民的墓葬282

(五)契丹族的奇异葬俗283

第三章 婚姻与性285

一、契丹族婚制285

二、契丹婚俗286

三、婚外性关系287

四、契丹族的婚姻观287

五、契丹族的贞节观288

第四章 岁时娱乐290

一、时令年节290

(一)契丹族固有的岁时节日290

(二)契丹族吸收汉、渤海等族的岁时节日290

二、文体娱乐291

(一)骑射292

(二)击球292

(三)角觝292

(四)围棋293

(五)双陆293

(六)民间棋类293

第五章 行业习俗294

一、畜牧习俗294

二、群牧的管理及国有、私有牧场294

三、渔猎习俗296

四、农业习俗296

五、工商业习俗297

六、辽代社会风气及其变化299

(一)社会风气299

(二)宫廷及官场风气301

(三)士风与士大夫间的交往303

(四)陋俗与恶习305

附录309

附录一 主要参考史料309

附录二 辽朝历史纪元表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