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朝阳,俞志编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海风出版社
- ISBN:780597327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邓小平理论-概论;“三个代表”思想-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1
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
二、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3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5
四、邓小平理论产生、形成的理论基础6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8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基本形成阶段8
二、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继续发展阶段11
三、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完善发展阶段13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5
一、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15
二、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18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5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5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27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32
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形成发展过程3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32
二、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35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40
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4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4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50
三、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4
第三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56
一、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56
二、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9
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1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2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5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65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65
二、邓小平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67
三、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7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76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76
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78
三、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80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83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83
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8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88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93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93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93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96
第二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00
一、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意义100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10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9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09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11
三、抓住一切机遇加快社会全面发展11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20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0
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邓小平理论立论的基础12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12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和基本特征125
四、我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28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30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130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132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134
四、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136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37
一、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13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13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141
四、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144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49
第一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149
一、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49
二、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52
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156
第二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59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59
二、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164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169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173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7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76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79
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81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85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85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187
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确立19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4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94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198
三、非公有制经济20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207
一、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07
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212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213
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17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222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222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222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25
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8
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0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32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232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235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38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40
第三节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243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43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木要求246
三、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251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52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52
二、依法治国的涵义和重要意义254
三、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56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5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259
一、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59
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262
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64
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26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27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71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27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280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80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282
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284
第四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89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89
二、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291
三、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293
第十章“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297
第一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29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发展29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方针政策300
第二节“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304
一、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30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307
第三节 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309
一、“一国两制”构想使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309
二、“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311
三、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314
四、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316
第十一章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20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20
一、邓小平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320
二、当今时代的潮流322
三、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24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27
一、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27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328
三、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处理国际事务331
四、以新安全观营造稳定可靠的国际和平环境333
第三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38
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338
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340
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341
四、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34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347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347
一、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347
二、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352
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5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58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358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361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363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366
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366
二、新时期两大历史性课题368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372
四、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375
后记379
热门推荐
- 3585949.html
- 3813316.html
- 1639208.html
- 636064.html
- 1183961.html
- 2398521.html
- 2572274.html
- 3497999.html
- 1965285.html
- 434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2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0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98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76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75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92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79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84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