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世雄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2035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3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比较戏剧(学科: 研究 地点: 俄罗斯 地点: 德国 地点: 中国) 比较戏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角对话:斯坦尼、布莱希特与中国戏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对话与综合1
一 课题的确立1
二 从二元模式到三元模式5
三 关于对话的曲折性9
四 影响与反馈14
五 从对话到综合24
第一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及其渊源30
第一节 全面、正确地理解“体系”30
第五节 对教条主义的批评与极“左”思潮的干扰 134
第二节 “体系”与俄罗斯先进戏剧文化36
第三节 史迁普金的影响38
第四节 契诃夫和高尔基的影响41
第五节 托尔斯泰的影响43
一 俄罗斯人对中国戏曲艺术看法的转变47
第一节 中国戏曲对梅耶荷德、塔伊罗夫的影响47
第二章 “莫斯科对话”47
二 梅耶荷德的早期实验与中国影响52
三 塔伊罗夫与《黄马褂》56
一 中苏艺术家对中国戏曲艺术的研讨59
第二节 1935年梅兰芳访苏及其深远影响59
二 梅兰芳访问的深刻影响70
第三章 布莱希特:最活跃的对话者73
第一节 布莱希特戏剧——德国文化的产儿73
第二节 布莱希特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80
第三节 布莱希特1935年的莫斯科之旅84
第四节 布莱希特与中国传统文化87
第五节 布莱希特对中国戏曲的认识与误读92
第四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初步传播96
第一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的翻译出版96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对中国话剧教育和演剧实践的影响98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高潮和存在问题104
第一节 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传播方式104
第二节 “体系”对中国话剧表导演艺术的巨大影响109
一 孙维世109
二 欧阳山尊112
三 舒强115
四 金山118
五 李默然120
六 胡伟民122
七 马科123
第三节 创立以“莫艺”为榜样的北京人艺126
第四节 留学苏联的新一 代导演129
一 陈?130
二 张奇虹131
三 徐晓钟133
第六章 焦菊隐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41
第一节 通过丹钦科走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41
第二节 通过契诃夫理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45
第三节 焦菊隐的“心象”说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148
一 “心象”与“Образ”148
二 “心象”说的若干要点151
三 “心象”说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的区别和联系155
第四节 误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61
第五节 在与苏联专家的合作中消除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误读167
第六节 在话剧民族化的道路上169
一 1956——转折的一 年169
二 《虎符》的实验173
三 《茶馆》和《智取威虎山》176
四 《蔡文姬》和《武则天》178
五 《关汉卿》和“民族构成法”180
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嘱咐和焦菊隐的实践182
第七章 20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前夕关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论争184
第一节 两种戏剧文化的碰撞——苏联专家对中国戏剧的不同看法185
第二节 关于“演员的矛盾”的争鸣191
第三节 梅兰芳、周信芳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203
第四节 阿甲的“程式思维”论208
第五节 李紫贵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中国戏曲215
第六节 张庚的“剧诗”说217
第七节 田汉、欧阳予倩的有关论述222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诋毁和对话剧艺术的摧残231
第一节 《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 文的发表233
第二节 从批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批判“斯坦尼之流”239
第三节 “四人帮”批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深层动机242
第四节 “四人帮”对话剧艺术的摧残246
第九章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复归255
第一节 京沪两地重新评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几次座谈会255
第二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研究的进展270
第三节 上演苏联戏剧的新高潮280
第十章 戏剧观争鸣与中国话剧的转向296
第一节 文艺思潮的演变297
第二节 关于“戏剧观”的争鸣303
第三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再遭冷落308
第十一章 “布莱希特热”及其存在问题313
第一节 戏剧观争鸣之前的布莱希特研究314
第二节 上演布莱希特戏剧的热潮317
第三节 布莱希特戏剧观的广泛影响320
第四节 要布莱希特,但不要间离效果——“布莱希特热”中的若干问题327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对“布莱希特热”的反思331
第十二章 从选择走向综合343
第一节 中外戏剧大师对综合型戏剧的不同看法345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戏剧界的“综合”论349
第三节 “以我为主,辩证地兼收并蓄”:徐晓钟的理论与实践351
第四节 借鉴俄罗斯364
一 东西方戏剧中的假定性意识370
结语:在新的高度上对话370
二 假定性是戏剧的本性374
三 假定性、体裁与时空体377
四 在新的高度上对话388
主要参考书目397
俄文书目397
中文书目399
后记405
俄文附录一 本书内容提要409
Приложение Ⅰ:409
Переводданнойкниги с сокрашениями/409
俄文附录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舞台上的苏联戏剧518
Приложение Ⅱ:518
СоBетская драма на китайскойсцене 80-х годов/518
热门推荐
- 2347610.html
- 2504446.html
- 3761500.html
- 3891779.html
- 2031200.html
- 2520340.html
- 2076309.html
- 334531.html
- 2436007.html
- 755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76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0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8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9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5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6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