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网络中的IP【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无线网络中的IP
  • (美)Basavaraj Patil等著;张传福,彭灿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1848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网络中的IP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什么是Internet1

第1章 Internet概述1

1.2Internet的历史2

1.3Internet的结构4

1.4Internet所提供的业务7

1.5万维网(WWW)7

1.6Internet的注册处8

1.7未来展望9

1.7.1Internet29

1.8本章小结9

参考文献10

2.1OSI模型11

第2章 互联互通的基本原理11

2.2Internet模型12

2.3网络层协议:IP、ICMP和ARP13

2.3.1Internet协议13

2.3.2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14

2.3.3地址解析协议15

2.4传输层协议:TCP、UDP和SCTP15

2.4.1传输控制协议15

2.4.2用户数据报协议18

2.4.3流控制传输协议18

2.5.1Telnet/FTP20

2.5应用层协议:FTP、Telnet和HTTP20

2.5.2HTTP21

2.6寻址21

2.6.1IPv4的寻址结构22

2.6.2子网络22

2.6.3无类型Internet域间选路(CIDR)23

2.6.4IPv6的寻址结构23

2.7路由选择24

2.7.1距离向量路由选择25

2.7.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25

2.7.4外部网关协议26

2.7.3内部网关协议26

2.7.5移动性主机的路由选择27

2.8域名的命名28

2.9主机的配置30

2.10本章小结31

参考文献31

第3章 无线通信网络和技术概述32

3.1简要的历史回顾33

3.2蜂窝通信的基本原理34

3.2.1无线接入网络34

3.2.2核心网络35

3.2.3多址接入36

3.2.4频率复用37

3.2.5语音和信道编码38

3.2.6移动性38

3.3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39

3.3.1AMPS39

3.3.2D-AMPS40

3.4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40

3.4.1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41

3.4.2CDMAIS-9543

3.4.3GPRS(2.5G移动通信网络)46

3.5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47

3.6本章小结47

参考文献48

第4章 GSM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业务49

4.1结构描述49

4.2业务信道上的数据业务51

4.2.1GSM的承载业务和终端业务51

4.2.2速率适配功能53

4.2.3第2层中继协议55

4.2.4无线链路协议56

4.2.5分组网络的接入57

4.3数据应用的例子61

4.3.1传真的传输62

4.3.2Internet连接63

4.4高速电路交换数据64

4.4.2资源的提升、降低和配置的改变65

4.4.1HSCSD呼叫的建立65

4.4.3HSCSD的空中接口66

4.5信令信道/广播信道上的数据业务——SMS66

4.5.1点到点SMS66

4.5.2SMS蜂窝广播69

4.6本章小结70

参考文献70

第5章 IS-136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业务72

5.1数字PCS标准72

5.2TIA/EIA-136的结构描述73

5.3.1第1层:IS-136网络的物理层75

5.3IS-136的协议层75

5.3.2第2层:IS-136网络的数据链路层77

5.3.3第3层:IS-136网络的网络层77

5.4IS-136网络中的终端业务79

5.4.1终端业务的传送80

5.5电路交换数据业务82

5.5.1数据业务的模型82

5.5.2模拟电路交换数据业务82

5.5.3数字电路交换数据业务83

5.6对IS-136标准的增强87

5.6.3EGPRS-136HS88

5.6.1IS-136+88

5.6.2IS-136HS88

5.7本章小结89

参考文献89

第6章 CDMAIS-95-A/IS-95-B数据网络90

6.1结构描述92

6.1.1数据终端设备92

6.1.2数据通信设备92

6.1.3移动交换中心93

6.1.4交互功能93

6.1.5基站93

6.2.1异步数据和传真的协议栈结构94

6.1.6调制解调器94

6.2协议结构94

6.2.2分组交换数据的协议栈结构96

6.3数据业务97

6.3.1无线Internet接入97

6.3.2短消息业务100

6.3.3安全的企LAN/企业内部互联网接入101

6.3.4数字传真和模拟传真101

6.3.5线应用协议(WAP)的应用101

6.3.6展望未来102

参考文献102

7.1技术概况104

第7章 无线通信网络中IP的挑战104

7.2寻址所面临的挑战105

7.2.1现有蜂窝通信网络中的寻址106

7.2.2IP网络中的寻址层107

7.3无线链路所面临的挑战109

7.3.1无线链路的效率109

7.3.2无线链路的时延和差错110

7.4移动性所面临的挑战111

7.4.1空闲移动性111

7.4.2切换113

7.4.3独立于接入的IP移动性114

7.5QoS所面临的挑战115

7.4.4休眠和寻呼115

7.6安全性所面临的挑战117

7.6.1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安全118

7.6.2无线IP网络中的安全118

7.7会话和传送问题119

7.7.1会话和传送的控制以及所有权120

7.8过渡期的支持121

参考文献122

第8章 GPRS通信网络中的数据123

8.1GPRS与GSMCS数据的比较123

8.2.3边界网关124

8.2.2服务GPRS支持节点124

8.2.1网关GPRS支持节点124

8.2网络结构描述124

8.2.4归属用户位置寄存器125

8.2.5计费网关功能125

8.2.6SMS-GMSC和SMS-IWMSC126

8.2.7分组控制单元126

8.3协议的结构127

8.3.1用户平面127

8.3.2信令平面127

8.3.3GPRS的隧道协议128

8.3.4GPRS的移动性管理129

8.3.5会话管理131

8.3.6子网络决定的数据汇聚协议132

8.3.7Gb接口133

8.3.8LLC134

8.4无线功能134

8.4.1物理和逻辑无线信道134

8.4.2信道编码方式136

8.4.3RLC/MAC136

8.5IP传送的例子140

8.6GPRS的漫游142

8.6.1GPRS的漫游结构142

8.6.2GRX:GPRS漫游交换144

参考文献145

8.7本章小结145

第9章 UMTS通信网络中的IP147

9.1UMTS的远见147

9.2UMTS的历史148

9.3UMTS的频谱149

9.4UMTS的要求和特征150

9.5UMTS结构的描述151

9.5.1用户设备153

9.5.2UTRAN和GERAN153

9.5.3分组交换核心网络154

9.6.1Iu接口155

9.6UMTS的接口155

9.6.2Iub接口156

9.6.3Iur接口156

9.7协议的结构156

9.7.1用户平面157

9.7.2信令平面158

9.7.3GPRS的隧道协议159

9.7.4UMTS的移动性管理160

9.7.5会话管理162

9.8UMTS中的多媒体会话163

参考文献164

9.9本章小结164

第10章 cdma2000分组网络中的数据165

10.1结构描述165

10.1.1AAA归属服务器、AAA访问服务器和经纪(Broker)服务器166

10.1.2分组数据服务节点166

10.1.3分组控制功能167

10.1.4无线网络167

10.1.5归属代理167

10.2分组数据业务描述167

10.2.1简单IP167

10.2.2移动IP168

10.3.1简单IP169

10.3协议结构169

10.3.2移动IP170

10.4核心网络的程序171

10.4.1R-P接口(A10/A11接口)171

10.4.2A8/A9接口和A1接口的交互173

10.4.3移动性管理(MM)173

10.4.4CN中的QoS175

10.5无线层的功能175

10.5.1链路接入控制175

10.5.2MAC176

10.6IP的应用177

参考文献180

10.7本章小结180

第11章 802.11通信网络中的IP182

11.1IEEE802家族、LAN标准和IP182

11.1.1LAN之上的IP183

11.2无线LAN的简短历史184

11.2.1IEEE802.11家族184

11.3IEEE802.11的协议模型184

11.3.1IEEE802.11及其特性185

11.3.2IEEE802.11b及其特性186

11.3.3IEEE802.11a的特性187

11.4.1IEEE802.11家族中的实体188

11.4802.11家族的无线LAN结构188

11.4.2自主的基本业务集189

11.4.3接入点和基础结构基本业务集189

11.4.4分布式系统190

11.4.5ESS以及在IEEE802.11WLAN中的漫游190

11.5IEEE802.11家族的物理层190

11.5.1IEEE802.11的物理层191

11.5.2IEEE802.11b的物理层192

11.5.3IEEE802.11a的物理层193

11.5.4IEEE802.11、IEEE802.11b和IEEE802.11a技术的兼容性194

11.6IEEE802.11的媒介接入控制层194

11.6.1竞争的解决方式——CSMA/CA195

11.6.2寻址196

11.6.4安全197

11.6.3可靠性和鲁棒性197

11.6.5功率管理198

11.7在IEEE802.11家族中所提供的业务198

11.7.1站业务198

11.7.2分布式站业务198

11.8IEEE802.11家族的操作199

11.8.1第一个步骤:同步和扫描200

11.8.2认证200

11.8.4数据传送201

11.8.5重新联接过程201

11.8.3联接201

11.8.6移出ESS的覆盖范围202

11.9IEEE802.11WLAN系统的构建202

11.9.1构建网络时需要考虑的问题202

11.10本章小结203

参考文献204

第12章 蓝牙中的IP205

12.1蓝牙的历史205

12.2蓝牙技术介绍206

12.3蓝牙技术概述207

12.4蓝牙的协议207

12.4.3匹克网和散射网络208

12.4.1蓝牙的无线电技术208

12.4.2基带208

12.4.4物理信道和链路209

12.4.5寻址210

12.4.6分组的格式210

12.4.7分组的类型211

12.4.8差错纠正211

12.4.9逻辑信道211

12.4.10链路控制器的状态机212

12.4.11链路管理协议212

12.4.14业务发现协议213

12.4.15RFCOMM213

12.4.13逻辑链路控制和适配协议213

12.4.12主机控制接口213

12.4.16电话控制协议规范214

12.4.17OBEX214

12.5蓝牙的安全214

12.5.1认证215

12.5.2加密216

12.6蓝牙描述217

12.6.1通用接入描述217

12.6.6拨号联网描述218

12.6.5串行端口描述218

12.6.4耳机描述218

12.6.3无绳电话描述218

12.6.2务发现描述218

12.6.7传真描述219

12.6.8LAN接入描述219

12.6.9通用对象交换描述219

12.6.10同步描述219

12.7IP在蓝牙中的应用219

12.8与蓝牙竞争的技术220

12.8.1蓝牙与红外线数据协会220

参考文献221

12.9本章小结221

12.8.3蓝牙与IEEE802.15221

12.8.2蓝牙与IEEE802.11b221

第13章 无线应用协议和I-Mode222

13.1结构概述222

13.1.1无线数据报协议224

13.1.2无线传送层的安全224

13.1.3无线事务协议225

13.1.4无线会话协议225

13.1.5无线应用环境225

13.2WAP的网络单元226

13.3WAP配置的例子227

13.5.1多媒体消息业务228

13.4无线标记语言228

13.5WAP中的应用228

13.5.2无线电话应用229

13.5.3推送(Push)业务229

13.6与I-Mode的关系229

13.6.1I-Mode的网络结构229

13.6.2I-Mode的商业目标230

13.6.3I-Mode的协议栈231

13.6.4I-Mode的安全231

13.6.5I-Mode的演进——FOMA232

参考文献233

13.8本章小结233

13.7WAP2.0233

第14章 无线IP网络中的未来应用234

14.1应用与业务235

14.2网络和设备235

14.3增强的话音业务236

14.4出席(presence)和消息237

14.4.1消息的演进237

14.4.2迈向多媒体消息239

14.4.3多媒体消息技术241

14.4.4出席(presence)业务242

14.5在移动Internet上进行环球网冲浪242

14.6定位业务243

14.7移动商务244

14.8移动办公室245

14.8.1安全的企业LAN/企业内部互联网的接入245

14.9对等网络应用:游戏246

14.10使用无线IP网络进行遥感勘测和远程信息处理246

14.11卫生保健工业247

14.12本章小结247

参考文献247

15.1网络演进概述248

15.1.1固定传送网络的演进248

第15章 IP无线网络的演进248

15.1.2无线通信网络的演进249

15.1.3无线应用250

15.23GPP网络的演进250

15.2.13GPPRAN的演进250

15.2.23GPPRelease4标准252

15.2.33GPPRelease5标准253

15.2.43GPPRelease6标准254

15.33GPP2标准的演进255

15.3.1cdma2000无线接口的演进255

15.3.2cdma2000接入网络的演进255

15.3.3cdma2000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向全IP网络的演进256

15.3.4cdma2000核心网络的演进:全IPNAM258

15.3.5cdma2000核心网络的未来演进264

15.4无线LAN802.11的演进265

15.4.1无线LAN技术的演进265

15.4.2无线LAN业务的演进266

15.4.3运营商的无线LAN267

15.4.4WLAN业务作为3G网络中的另外一种接入技术267

15.5蓝牙的演进268

15.6业务的演进268

15.6.13GPP中的业务演进268

15.7本章小结270

参考文献270

15.6.23GPP2中的业务演进270

第16章 标准化组织以及它们在未来所起的作用272

16.13GPP272

16.23GPP2275

16.3Internet的标准化组织277

16.3.1IETF278

16.4IEEE802280

16.5蓝牙282

16.6开放移动联盟283

16.7本章小结284

参考文献284

缩略语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