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党结构史论 1905-1949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民党结构史论 1905-1949 上
  • 崔之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8923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69页
  • 主题词:中国国民党-组织结构-史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民党结构史论 1905-1949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国民党兴衰史论1

二、国民党史研究综述10

三、国民党结构史论之撰述构想18

第一卷 革命党和一元化结构(1905—1925)25

第一章 晚清政局与革命思潮25

一、晚清政局与社会实情25

(一)不平等的发展:晚清的国际环境25

(二)改革与制约:清朝统治的有效性与合法性40

二、晚清革命思潮65

(一)不满现实:革命思潮激发因素之一65

(二)历史记忆:革命思潮激发因素之二70

(三)先贤导引:革命思潮激发因素之三74

(四)文字激扬:革命思潮激发因素之四76

第二章 同盟会的结构分析85

一、中国同盟会的政治录用85

(一)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确立85

(二)同盟会的权力结构形成88

二、同盟会领导体制的政治学分析93

(一)革命时期同盟会领导体制的文本分析93

(二)理想与现实之悖论96

(三)悖论缘何产生?98

三、同盟会财务状况管窥103

(一)同盟会的经费收入103

(二)同盟会的经费支出112

第三章 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的政治境遇与体制流变121

一、民初政治生态与国民党、中华革命党的应变121

(一)民初国民党的政治扩张及其失败121

(二)孙中山治党思想的变化132

二、走向集权:从国民党到中华革命党领导体制之遽变138

(一)国民党:理事合议体制的夭折138

(二)中华革命党:总理集权体制的确立146

三、中华革命党的财政管窥157

(一)中华革命党的经费来源157

(二)中华革命党的经费支出166

(三)中华革命党后期的经费情况169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初期意识形态建构与财务状况173

一、政治输入与国民党早期政治理念表达173

(一)国民党革命的渊源、历程与动因173

(二)政治变迁与国民党意识形态建构180

(三)社会发展对国民党政治决策的影响185

(四)国际环境与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理论196

(五)关于国民党建构意识形态的思考205

二、中国国民党改组前财政状况探析207

(一)两次护法运动交替时期207

(二)第二次护法军政府期间211

(三)大元帅大本营政府时期217

(四)国民党早期财政运作的思考230

第二卷 革命/执政党之转型和多元化结构(1925—1937)247

第五章 北伐时期中央权力结构之分合247

一、迁都武汉和国民党中央的裂变248

(一)北伐初期的中央权力结构和党内派系结构248

(二)迁都之争与体制之争266

(三)中央权力结构之分裂270

二、蒋介石再次整合中央权力受挫277

(一)武汉中央的权力整合277

(二)蒋介石“清共”和整合宁方权力282

(三)蒋介石整合宁方权力受挫和宁、汉合流289

第六章 国民党政治理念之退化295

一、三民主义之变质295

(一)胡汉民的诠释:“清党”反共的理论武器295

(二)蒋介石独揽三民主义解释权297

(三)三民主义儒学化301

二、“以党治国”理念的成型305

(一)“以党治国”理念的缘起305

(二)“以党治国”理念的成型307

(三)以党治国包装的蒋介石集权310

三、蒋氏理论:力行哲学315

(一)力行哲学出台缘起315

(二)“致良知”:力行哲学在现实与传统之间的逻辑链接318

(三)“诚”:“力行”之动力322

四、蒋氏之实践:新生活运动325

(一)新生活运动之目的326

(二)新生活运动:构想和活动330

(三)新生活运动之绩效334

五、法西斯主义声浪的高涨339

(一)蒋介石与法西斯主义340

(二)法西斯主义声浪的高涨346

第七章 领导体制:个人集权VS集体领导351

一、临时特委会:重组中央权力352

(一)临时特委会的成立与结构352

(二)特委会的分裂危机356

二、蒋介石初建领袖集权体制358

(一)蒋介石重返权力中枢358

(二)训政体制下的中央权力运作369

(三)训政架构下的党政关系375

三、三全大会:权力结构再整合382

(一)三大关于领导体制的文本与实践382

(二)三大构建的中央权力结构390

(三)一党专政体制的矛盾与冲突397

四、国民党中央重建集体领导体制402

(一)中原大战:整合与反整合的军事对决402

(二)四全大会:国民党又一次政治整合407

(三)四大文本的领导体制与权力结构419

(四)领导体制与权力系统的实际运作424

第八章 蒋汪共治:架空集体领导434

一、“蒋汪共治”体制的权力运作形态434

(一)淞沪抗战和民族危机的深化434

(二)蒋汪体制在危机处理中的权力运作440

二、临战状态与蒋汪体制的调适446

(一)调整中央权力446

(二)汪精卫遇刺和蒋汪体制之危机449

三、蒋汪体制解体与战时领导体制之建立458

第九章 党务工作的整顿与组织重建465

一、“清党”与整理党务465

(一)四一二事变:蒋介石暴力“清党”465

(二)第二期“清党”467

(三)全面整理党务468

二、党员总登记(1928—1930)470

(一)领导·机构·程序470

(二)实绩和后果473

三、党务工作系统化与制度化480

(一)党务系统之定型480

(二)党员及党务工作人员(党工)483

(三)训练和宣传制度485

四、地方党务的不平衡发展487

(一)中央控制型:以江苏省党部为例487

(二)边疆省区型:以内蒙古党部为例488

(三)地方割据型:以晋、桂、西南党务为例489

五、党务经费之分析(1927—1937)493

(一)经费来源493

(二)经费支出497

六、基层政权建设:保甲制度503

(一)保甲制度的出台与推行503

(二)保甲的基本构件504

(三)职能和运作实态505

第十章 组织结构之定型507

一、中央权力结构:决策系统507

(一)中央决策系统507

(二)中央决策系统实际运作状态512

二、中央权力结构:执行系统519

(一)中央执行系统组织沿革519

(二)常务委员会下设机构之具体负责事务523

(三)军事委员会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528

(四)政治会议(中政会)532

三、地方权力结构538

(一)垂直形态538

(二)平行形态558

(三)中央与地方:整合与反整合573

第十一章 社会结构的分化579

一、上中层群体:革命精英官僚化579

(一)清党后的结构形态579

(二)九一八事变后的结构形态596

二、党员群体: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624

(一)党员数量缓慢回升624

(二)党员征求向各地域艰难渗透633

(三)党员职业结构缺失及纠偏对策638

(四)青年阶层依旧是党员群体的主体643

(五)党员知识水准保持较高水平646

(六)官僚化与大众化的悖论6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