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东罡主编;上官铁梁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198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针叶林-植物志-山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植被志 针叶林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华北落叶松林1
1.1 研究进展1
1.2 演化史2
1.3 地理分布2
1.3.1 中国分布2
1.3.2 山西分布2
1.4 生境条件5
1.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6
1.5.1 种群密度6
1.5.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6
1.5.3 种群空间格局6
1.5.4 生物量7
1.6 群落生态特征7
1.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7
1.6.2 群落结构10
1.6.3 生态位10
1.6.4 林隙11
1.6.5 物种多样性11
1.6.6 分类11
1.6.7 群落动态24
1.7 开发利用与保护25
1.7.1 群落价值与利用25
1.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25
参考文献26
第2章 白杆林、青杆林29
2.1 研究进展29
2.1.1 较早记录阶段(1930~1949年)29
2.1.2 对种群生态学领域的初步研究阶段(1950~1958年)30
2.1.3 充分学习国外经验,深入研究种群更新(1959~1979年)30
2.1.4 扩展至群落生态学领域(1980~1990年)31
2.1.5 深化至细胞生物学领域(1991~1997年)31
2.1.6 过渡发展时期(1998~2000年)33
2.1.7 繁荣发展时期(2001年~至今)33
2.2 演化史34
2.3 地理分布35
2.3.1 世界分布35
2.3.2 亚洲分布35
2.3.3 中国分布35
2.3.4 山西分布35
2.4 生境条件38
2.4.1 气候38
2.4.2 土壤38
2.4.3 地形39
2.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40
2.5.1 种群密度40
2.5.2 种群年龄结构40
2.5.3 种群空间格局40
2.6 群落生态特征41
2.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41
2.6.2 群落结构44
2.6.3 物种多样性48
2.6.4 种间关系50
2.6.5 分类51
2.6.6 群落动态74
2.7 开发利用与保护78
2.7.1 群落价值与利用78
2.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79
参考文献79
第3章 含臭冷杉的华北落叶松、青杆、白杆林88
3.1 演化史88
3.2 地理分布89
3.3 生境条件91
3.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91
3.4.1 种群密度91
3.4.2 种群径级分布91
3.5 群落生态特征91
3.5.1 群落垂直结构91
3.5.2 物种多样性91
3.5.3 分类93
3.6 开发利用与保护95
参考文献96
第4章 华北落叶松、白杆林98
4.1 地理分布98
4.2 生境条件98
4.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101
4.3.1 种群密度101
4.3.2 种群蓄积量101
4.4 群落生态特征101
4.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101
4.4.2 物种生长型分析102
4.4.3 群落垂直结构103
4.4.4 分类104
4.4.5 物种多样性121
4.4.6 群落动态123
4.5 开发利用与保护124
参考文献124
第5章 樟子松林126
5.1 研究进展126
5.1.1 生态学特征126
5.1.2 种源试验129
5.1.3 造林技术129
5.1.4 病虫害防治129
5.2 地理分布129
5.2.1 中国分布129
5.2.2 山西分布129
5.3 生境条件130
5.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130
5.4.1 种群密度130
5.4.2 种群径级结构131
5.5 群落生态特征131
5.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131
5.5.2 群落垂直结构132
5.5.3 分类132
5.6 开发利用与保护138
5.6.1 生态价值138
5.6.2 经济价值138
5.6.3 可持续利用与保护138
参考文献138
第6章 油松林140
6.1 研究进展140
6.1.1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140
6.1.2 群落生态特征147
6.2 松属的演化史152
6.2.1 松属的建立152
6.2.2 松属的起源152
6.2.3 松属在山西的演化史153
6.3 地理分布155
6.3.1 中国分布155
6.3.2 山西分布156
6.4 生境条件159
6.4.1 我国油松林分布区的环境条件159
6.4.2 山西油松林分布区的生境条件160
6.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162
6.5.1 种群密度162
6.5.2 种群年龄结构与动态162
6.5.3 种群空间格局163
6.5.4 生物量166
6.5.5 林隙与林冠特征166
6.6 群落生态特征167
6.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167
6.6.2 群落结构170
6.6.3 物种多样性172
6.6.4 种间关系与生态位173
6.6.5 分类174
6.6.6 群落动态222
6.7 开发利用与保护223
6.7.1 群落价值与利用223
6.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224
参考文献226
第7章 油松、白皮松林233
7.1 地理分布233
7.2 生境条件233
7.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235
7.3.1 种群密度235
7.3.2 种群径级结构236
7.4 群落生态特征236
7.4.1 物种区系组成及其特征236
7.4.2 群落垂直结构238
7.4.3 物种多样性238
7.4.4 分类239
7.5 开发利用与保护250
7.5.1 群落价值与利用250
7.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250
参考文献250
第8章 油松、侧柏林252
8.1 地理分布252
8.2 生境条件252
8.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254
8.3.1 种群密度254
8.3.2 种群径级结构254
8.3.3 种群空间格局255
8.4 群落生态特征255
8.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255
8.4.2 群落垂直结构257
8.4.3 物种多样性257
8.4.4 分类258
8.5 开发利用与保护269
8.5.1 群落价值与利用269
8.5.2 对策与建议269
参考文献269
第9章 白皮松林271
9.1 研究进展271
9.1.1 植物系统发育和基础生物学273
9.1.2 种群及群落生态学273
9.1.3 种苗培育和栽培273
9.1.4 研究展望274
9.2 地理分布274
9.2.1 中国分布274
9.2.2 山西分布275
9.3 生境条件276
9.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276
9.4.1 种群密度276
9.4.2 种群年龄结构276
9.4.3 种群水平分布格局276
9.5 群落生态特征277
9.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277
9.5.2 群落结构278
9.5.3 物种多样性279
9.5.4 种间关系279
9.5.5 分类279
9.5.6 群落动态284
9.6 开发利用与保护285
9.6.1 生态价值285
9.6.2 经济价值285
9.6.3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285
参考文献285
第10章 白皮松、侧柏林287
10.1 地理分布287
10.2 生境条件287
10.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287
10.3.1 种群密度287
10.3.2 种群年龄结构287
10.4 群落生态特征287
10.4.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287
10.4.2 群落结构290
10.4.3 物种多样性291
10.4.4 分类291
10.4.5 群落演替298
10.5 开发利用与保护298
10.5.1 生态功能298
10.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298
参考文献298
第11章 侧柏林300
11.1 研究进展300
11.1.1 徐州地区侧柏林的研究300
11.1.2 北京地区侧柏林的研究303
11.1.3 我国其他地区侧柏林的研究进展303
11.1.4 我国不同地区侧柏林研究的对比分析304
11.1.5 西省侧柏林的研究305
11.2 演化史305
11.3 地理分布305
11.4 生境条件307
11.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307
11.5.1 种群密度307
11.5.2 种群空间格局308
11.6 群落生态特征308
11.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308
11.6.2 群落垂直结构310
11.6.3 生态位311
11.6.4 分类311
11.6.5 群落动态316
11.7 开发利用与保护317
11.7.1 群落价值与利用317
11.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317
参考文献318
第12章 侧柏、杜松林321
12.1 地理分布321
12.1.1 中国分布321
12.1.2 山西分布321
12.2 生境条件321
12.3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321
12.3.1 种群密度321
12.3.2 种群径级结构321
12.4 群落生态特征323
12.4.1 物种区系组成及其特征323
12.4.2 群落垂直结构325
12.4.3 分类325
12.5 开发利用与保护333
12.5.1 群落价值与利用333
12.5.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333
参考文献334
第13章 杜松疏林335
13.1 研究进展335
13.2 地理分布336
13.2.1 亚洲分布336
13.2.2 中国分布336
13.2.3 山西分布336
13.3 生境条件336
13.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336
13.4.1 种群密度336
13.4.2 种群径级结构336
13.5 群落生态特征338
13.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338
13.5.2 群落结构340
13.5.3 分类340
13.6 开发利用与保护344
13.6.1 群落价值与利用344
13.6.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344
参考文献345
第14章 华山松林347
14.1 研究进展347
14.1.1 种群空间格局347
14.1.2 群落生态特征348
14.1.3 群落生态功能351
14.2 地理分布351
14.2.1 中国分布351
14.2.2 山西分布352
14.3 生境条件354
14.3.1 气候354
14.3.2 土壤354
14.4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354
14.4.1 种群密度354
14.4.2 种群径级结构355
14.5 群落生态特征356
14.5.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356
14.5.2 群落垂直结构358
14.5.3 物种多样性359
14.5.4 分类359
14.5.5 群落动态365
14.6 开发利用与保护365
14.6.1 群落价值与利用365
14.6.2 保护对策366
参考文献366
第15章 南方红豆杉林369
15.1 研究进展369
15.1.1 生物学369
15.1.2 药理学370
15.1.3 生态学370
15.1.4 繁殖技术371
15.2 演化史373
15.3 地理分布373
15.3.1 中国分布373
15.3.2 山西分布373
15.4 生境条件375
15.4.1 地形375
15.4.2 气候376
15.4.3 土壤377
15.5 优势种群生态特征377
15.5.1 种群密度377
15.5.2 种群年龄结构及动态378
15.5.3 种群空间格局379
15.6 群落生态特征379
15.6.1 物种区系组成及特征379
15.6.2 群落结构381
15.6.3 物种多样性382
15.6.4 种间关系382
15.6.5 分类383
15.6.6 群落动态391
15.7 开发利用与保护392
15.7.1 群落价值与利用392
15.7.2 存在问题与保护对策393
参考文献393
山西省针叶林内常见种子植物名录396
热门推荐
- 3089289.html
- 2365075.html
- 777575.html
- 612823.html
- 1068608.html
- 119088.html
- 3342713.html
- 2330138.html
- 489745.html
- 33806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05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1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01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4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1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458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4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8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