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能源之都新余战略规划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方创琳,王振波,马海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1179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新余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能源之都新余战略规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纲要1
第一章 新能源基地的规划背景与建设条件1
第一节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国际国内背景1
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正在掀起一场深刻的新能源技术革命2
二、中国政府决定把新能源产业提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5
三、国家“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陆续出台6
四、科技部批准新余建设第一个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7
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力促发展新能源产业8
六、社会公众强烈呼唤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9
第二节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国家战略地位与意义10
一、缓解国家能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11
二、抢抓国家新能源战略先机,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12
三、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能源增长极的战略需要13
四、实现新余市产业结构“由刚变柔”战略性转变的客观需要14
五、改善新余民生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客观需要15
第三节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机遇与优势16
一、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机遇17
二、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优势20
第四节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与风险27
一、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27
二、快速转型和快速崛起暗含的潜在风险31
第二章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实践模式与经验借鉴37
第一节 国际新能源之都建设的经验模式37
一、苏格兰模式:欧洲可再生能源之都,欧洲风能发电中心38
二、阿布扎比模式:中东新能源之都41
三、加利福尼亚模式:美国可再生能源之都45
四、北威州模式:德国可再生能源中心49
五、弗莱堡模式:欧洲太阳能首都51
六、其他模式:威尔士、达拉斯、托科、拉塔瑞罗53
第二节 国内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经验模式55
一、保定模式:中国电谷55
二、德州模式:中国太阳城,中国太阳谷61
三、南阳模式:中国新能谷65
四、成都模式:中国新能源城69
五、酒泉模式:中国风谷,西部三峡74
六、其他模式:大连的中国新能源基地和昆山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基地77
第三节 对新余建设新能源基地的经验借鉴与启示80
一、实施国家战略,率先建设“中国新能源之都”80
二、创新体制机制,设立新能源基地建设专项基金80
三、依托特色优势,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高地81
四、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及优势产业集群81
五、强化技术创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研发机构及人才培养机构82
六、重视品牌推动,设立奖励机制,举办新能源国际峰会及高端展会82
第三章 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84
第一节 新能源基地发展现状及在国家的地位84
一、发展势头迅猛强劲,发展前景十分广阔84
二、经济结构正在实现“由刚到柔”的战略性转变86
三、新余在国家新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开始显现88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89
五、示范应用快速推进,对外贸易不断扩大92
第二节 新能源基地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93
一、顶层设计不到位,在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亟待提升93
二、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和人才瓶颈亟待突破94
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亟待完善94
四、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暗含的一系列潜在风险亟待化解95
第三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96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总体判断96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阶段的初步判断99
第四章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思路与战略重点102
第一节 战略定位与总体战略102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102
二、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定位103
三、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总体战略105
第二节 战略目标与战略思路107
一、突出一个战略目标107
二、实现五大战略转变108
三、建成五大新能源示范基地113
第三节 战略重点与产业方向120
一、重点做大做强两大新能源主导产业121
二、积极培育壮大五大新能源战略产业126
三、兼顾提升发展五大新能源配套产业131
第四节 战略布局与战略路线133
一、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133
二、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战略路线图设计137
第五章 新能源主导产业发展与产业集聚区建设139
第一节 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与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建设139
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139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53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征及前景分析158
四、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162
五、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延伸与培育164
六、太阳能光伏产业集聚区建设169
七、太阳能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重点171
第二节 动力储能产业发展与国家动力储能产业基地建设176
一、动力储能产业发展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与前景分析176
二、动力储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81
三、动力储能产业发展目标与思路185
四、动力储能产业链的培育延伸及重点产品发展方向187
五、动力储能产业集聚区建设190
第六章 新能源战略产业发展与产业基地建设193
第一节 节能减排产业与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基地建设193
一、节能减排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194
二、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97
三、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目标与思路198
四、节能减排产业链的培育延伸及重点产品发展方向199
五、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建设202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产业园区建设203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总体发展概况203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09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13
四、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对新余的启示215
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222
六、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建设225
第三节 风电产业发展与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226
一、风电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27
二、风电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36
三、风电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240
四、风电产业链的延伸241
五、风电产业集聚区建设242
第四节 沼气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与沼气发电基地建设244
一、沼气综合利用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44
二、沼气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46
三、沼气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248
四、沼气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延伸249
五、沼气发电基地建设249
第五节 地热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与地热基地建设251
一、地热综合利用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51
二、地热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54
三、地热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256
四、地热综合利用产业链的延伸256
五、地热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建设258
第七章 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重点259
第一节 做优钢铁产业259
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分析259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62
三、发展目标与方向264
四、钢铁产业链的延伸265
五、钢铁基地建设268
第二节 做大新材料产业272
一、新材料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72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73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与目标274
四、新材料产业链的延伸275
五、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276
第三节 做强节能环保产业277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77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80
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281
四、节能环保产业链的延伸282
第四节 做活物流产业284
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84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288
三、发展目标与方向293
四、物流产业链的延伸294
五、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295
六、综合物流中心建设296
第五节 做好再生循环利用产业299
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与前景299
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300
三、发展目标与方向302
四、再生循环利用产业链的延伸与加快发展的措施304
第八章 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与新能源科技城建设307
第一节 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307
一、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现状307
二、新能源科技城建设存在的问题311
第二节 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思路与模式312
一、构建新余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312
二、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思路314
三、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模式317
第三节 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目标与重318
一、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目标318
二、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重点320
第四节 重要新能源创新主体:筹建中国科学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328
一、筹建中国科学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的必要性分析328
二、筹建中国科学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的可行性分析329
三、筹建中国科学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的建议方案332
第五节 重要新能源创新主体:筹建中国新能源大学334
一、筹建中国(江西)新能源大学的必要性分析334
二、筹建中国(江西)新能源大学的可行性分析336
三、筹建中国(江西)新能源大学的建议方案339
第六节 重要新能源创新主体——重点创新企业341
一、全面实施企业创新的激励措施341
二、分类选择新能源企业进行重点培育342
第七节 新能源科技城重大建设项目谋划343
第九章 新能源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与政策建议345
第一节 保障体系建设345
一、突破物流瓶颈,构建新能源基地建设的通道保障体系345
二、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融资保障体系347
三、突出先行先试,完善新能源基地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348
四、引进高端人才,创新新能源基地建设的人才保障体系350
五、重视品牌推动,营造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宣传保障体系351
六、调整行政区划,优化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空间保障体系353
七、依托生态资本,做好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环境保障体系355
八、强化示范应用,建设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示范保障体系356
第二节 对策措施358
一、科学编制规划358
二、加大技术创新359
三、开展全球合作359
四、整合两类资源360
五、高端链式推进360
六、重大项目带动361
七、加强政府采购362
第三节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363
一、关于把新余建成“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议363
二、关于在新余设立“新能源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建议364
三、关于在新余筹建“中国科学院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的建议366
四、关于在新余筹建“中国(江西)新能源大学”的建议367
附件:关于把新余市建成国家新能源基地的建议370
一、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紧迫性与战略意义370
二、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371
三、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372
主要参考文献374
热门推荐
- 1245240.html
- 2923499.html
- 2410723.html
- 3618368.html
- 1366587.html
- 762115.html
- 536240.html
- 2437205.html
- 1705082.html
- 38783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13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8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5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53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1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1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73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4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0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