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庭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家庭教育
  • 缪建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8331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家庭教育-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家庭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课程概述1

第一节 课程内容3

一、历史传承与实践创新4

二、私人场域与公共场域5

三、上慈下孝与家庭伦理6

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7

第二节 课程目标8

一、育万物,道并行8

二、中不偏,庸不易9

三、致广大,尽精微10

四、做中学,身家用12

第三节 学习方法12

一、博于问学13

二、明于睿思13

三、笃于务实14

四、志于成人14

第二章 婚姻家庭19

第一节 婚姻的源起与演变19

一、婚姻的本质与缔结19

二、婚姻的理念与艺术22

三、婚姻的现代变革24

第二节 家庭的产生与演变26

一、家庭的本质与结构26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管理28

三、家庭的现代变革31

第三节 家庭主体与家庭变革32

一、现代女性与家庭教育33

二、现代男性与家庭教育34

三、现代儿童与家庭教育35

第三章 亲职教育43

第一节 亲职教育的理念与内涵43

一、亲职教育的概念43

二、亲职教育的理念44

三、亲职教育的内涵与范围45

第二节 亲职教育的主题与内容48

一、夫妻与父母角色的认知与适应48

二、树立现代的亲子教育观50

三、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的基本经验51

第三节 亲职教育的主体与路径54

一、亲职教育的参与主体54

二、亲职教育的实施模式与方案55

三、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融57

第四章 孕育生命65

第一节 胎教的意义与内涵65

一、胎教的意义65

二、胎教的基本理论69

第二节 胎教的传统与研究72

一、中国古代的胎教传统72

二、中国近代的胎教研究76

第三节 胎教的原则与方法78

一、胎教实施原则78

二、胎教实施方法78

第五章 蒙以养正9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91

一、家庭德育在中国传统德育中的地位91

二、中国古代家庭德育思想92

第二节 近现代家庭德育的转型95

一、发现小家庭95

二、发现个体97

三、发现儿童98

四、发现科学99

第三节 当代家庭德育101

一、当代家庭德育环境变迁101

二、当代家庭德育的冲突104

三、家庭德育的未来走向108

第六章 认知发展117

第一节 家庭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17

一、家庭结构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17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18

三、亲子关系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19

四、家长素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121

第二节 家庭中儿童认知发展的经典研究122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22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125

三、认知发展的信息加工观127

第三节 家庭教育提升儿童认知发展的实践129

一、家庭教育要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129

二、注重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儿童的主动性130

三、重视活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130

四、家长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131

五、让儿童的童年在游戏中度过131

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整与自身素质的提高132

第七章 身体养育139

第一节 身体的意义139

一、身体与人139

二、身体与社会140

三、身体与教育141

第二节 儿童身体养育的意义142

一、贵生143

二、启智144

三、育心145

第三节 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家庭教育146

一、学习医道146

二、回归自然148

三、亲近传统151

第八章 心理健康157

第一节 家庭中的儿童心理健康研究157

一、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157

二、家庭中儿童心理健康的经典研究158

第二节 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166

一、家庭结构与儿童心理健康166

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166

三、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167

四、家长素质与儿童心理健康169

第三节 家庭教育提升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实践170

一、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成长170

二、父母要树立科学的心理健康观171

三、家庭应保证沟通的时间和效果171

四、家庭应掌握科学的教养态度和方式172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应避免的几个误区172

第九章 艺术熏陶181

第一节 家庭艺术教育的意义181

一、家庭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182

二、家庭艺术教育对提升家庭成员艺术素养的积极作用182

三、家庭艺术教育对支持和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积极作用183

四、家庭艺术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183

第二节 家庭艺术教育的主要类型184

一、家庭音乐教育184

二、家庭美术教育185

三、家庭舞蹈教育186

四、家庭文学教育186

第三节 家庭艺术教育的误区与策略187

一、家庭艺术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187

二、家庭艺术教育开展的策略189

第十章 家庭教育与社会冲突201

第一节 代际冲突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201

一、家庭教育领域中的代际冲突201

二、代际冲突在家庭教育中的现实意义202

第二节 婚姻冲突与家庭教育204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分工和角色冲突204

二、父母角色分工的冲突理论分析207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分工模式的重新建构209

第三节 父母权威式微与家庭教育211

一、父母权威的式微211

二、父母权威在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性及其界限215

三、重塑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权威217

第十一章 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227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227

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227

二、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228

三、社会流动的意义229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历史考察230

一、古代社会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230

二、近代社会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233

三、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234

第三节 家庭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互动机制238

一、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流动秩序238

二、全面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238

三、保障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及其他弱势家庭儿童的发展权239

四、鼓励发展民间的家庭互助组织或联盟239

第十二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245

第一节 历史视野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245

一、家庭与学校关系变革的社会背景245

二、近代西方家庭与学校关系的历史嬗变249

三、家庭与学校关系变革的启迪250

第二节 中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关系的现状252

一、学校治理结构与家校关系252

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与家校关系254

三、家庭所处社会阶层与家校关系255

第三节 家校合作的治理机制和实践模式257

一、从社会公平正义出发,重构家校合作的治理机制258

二、从教育规律出发,确立家校合作的共同价值261

三、从提升成人教育素养出发,营造家校合作的共同体262

第十三章 家庭教育与社区建设271

第一节 社会学视野中作为共同体的家庭与社区271

一、共同体的内涵271

二、作为共同体的家庭273

三、作为共同体的社区275

第二节 中国家庭与社区之变迁277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贬低家庭精神,打碎传统社区,重建国家秩序278

二、改革开放以后:家庭重新成为生产经营的共同体,其凝固力与分化力相持,社区与单位高度重叠279

三、体制改革以后:单位制的解体和社会保障的滞后,导致家庭承担更多的责任,社区这一新型共同体建设面临困境280

第三节 重建家庭与社区共同体的路径282

一、支持公民社会发育,赋予公民个人平等、自由、独立的价值283

二、尊重民间的“家族共同体认同”284

三、理顺社区治理机制,增进家庭福祉286

第十四章 家庭教育与媒介发展295

第一节 印刷媒介时代的家庭与家庭教育295

一、印刷媒介的特点295

二、印刷媒介对家庭的影响297

三、印刷媒介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298

第二节 视听媒介时代的家庭与家庭教育300

一、视听媒介的特点300

二、视听媒介对家庭的影响301

三、视听媒介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303

第三节 网络媒介时代的家庭与家庭教育305

一、网络媒介的特点305

二、网络媒介对家庭的影响307

三、网络媒介对家庭教育工作的影响309

第四节 混合媒介时代的家庭与家庭教育312

一、混合媒介的特点313

二、混合媒介呼唤人的主体性建构313

三、混合媒介促使家庭中儿童中心回归314

四、混合媒介促使家庭中生活中心的回归314

第十五章 家庭教育的政策法律321

第一节 家庭教育政策法律的历史追溯321

一、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政策法律321

二、中国近代的家庭教育政策法律325

三、当代家庭教育政策法律的发展演变326

第二节 家庭教育政策法律的当代发展328

一、分析国家法律、政府文件中的家庭教育规定328

二、解读家庭教育工作主管部门的专门规章330

第三节 家庭教育政策法律的建设展望339

一、转变固有的私观念,制定公共视阈的家庭教育法339

二、结合我国民间习惯法,制定有特色的家庭教育法340

三、关注家庭现实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法340

四、重视社会弱势群体,制定公平正义的家庭教育法341

参考文献346

关键术语表355

后记3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