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学 林业、果树、森保、蚕桑专业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土壤学 林业、果树、森保、蚕桑专业用
  • 四川省林业学校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16046·1065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学 林业、果树、森保、蚕桑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土壤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性1

二、土壤及其肥力的概念2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6

第一节 地壳及其物质组成6

一、地壳的概述6

二、主要的造岩矿物8

三、组成地壳的主要成土岩石16

第二节 地形和地貌25

一、地质作用和地形地貌25

二、主要的地形类型和特征28

第三节 地质年代30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33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过程33

一、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34

二、成土母质的特性与类型38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和发展41

一、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41

二、土壤形成的因素43

三、土壤剖面的发育层次47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53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类型和组成53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53

二、土壤有机质的类型54

三、土壤有机质的组成54

笫二节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和生活条件55

一、土壤微生物的类型56

二、土壤微生物的生活条件60

笫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62

一、碳水化合物的分解62

二、含氮有机物的分解63

三、含磷、硫有机物的分解65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化过程66

一、土壤腐殖质的形成67

二、土壤腐殖质的种类和性质68

三、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0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71

一、增施有机肥料,调节有机质的组成72

二、调节土壤的水、气、热状况73

三、调节碳氮比率73

第四章 土壤的物理性质与耕性74

第一节 土壤的机械组成74

一、土壤颗粒分级及其理化性质74

二、土壤质地的分类77

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关系80

第二节 土壤质地剖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82

一、松散型82

二、紧实型82

三、上松下紧型(蒙金土型)83

四、上粘下砂型(上紧下松)83

五、夹层型84

第三节 土壤结构84

一、土壤结构的类型85

二、团粒结构的形成86

三、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89

四、团粒结构的恢复与创造91

第四节 土壤的比重、容重与孔隙度92

一、土壤比重92

二、土壤容重93

三、土壤孔隙与孔隙度94

四、土壤松紧度97

第五节 土壤的耕性98

一、衡量土壤耕性的标准98

二、影响土壤耕性的物理机械性质99

三、土壤的宜耕性101

第五章 土壤的化学性质103

第一节 土壤胶体103

一、土壤胶体的类型和构造103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105

第二节 土壤的吸收性能109

一、生物吸收作用109

二、机械吸收作用109

三、物理吸牧(分子吸附)作用110

四、化学吸收作用110

五、代换性吸收(物理化学吸收)作用110

第三节 土壤溶液117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浓度118

二、土壤的酸碱反应119

三、土壤酸碱反应对土壤肥力及林木生长的影响122

四、土壤反应的调节124

五、土壤的缓冲性能127

六、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129

第六章 土壤的水、气、热、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的培育131

第一节 土壤水分131

一、土壤水分的来源和类型131

二、土壤水分的运动与损耗136

三、影响土壤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140

四、土壤水分的常数与有效性141

五、土壤水分的调节145

第二节 土壤空气146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和数量146

二、土壤空气与大气间气体的交换147

三、土壤空气与农林生产的关系149

四、土壤空气的调节149

第三节 土壤热量状况150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151

二、土壤的吸热性与散热性151

三、土壤的热学性质152

四、土壤温度变化规律154

五、土壤冻结和冻拔害155

六、土壤温度的调节156

第四节 土壤养分158

一、土壤养分状况与林木生长的关系158

二、土壤的供肥性能165

三、土壤养分的消耗172

四、土壤养分的调节174

第五节 土壤胞力的培育176

一、土壤肥力评定177

二、土壤肥力培育措施181

第七章 土壤分类和土壤地带性186

第一节 土壤分类186

一、土壤分类的任务和原则186

二、土壤分类系统187

三、土壤命名188

第二节 土壤地带性193

一、土壤地带性的概念193

二、土壤地带性的类型194

第八章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197

第一节 砖红壤、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197

第二节 黄棕壤、棕壤和褐土210

第三节 暗棕壤、漂灰土、灰黑土和灰褐土225

第四节 黑土和黑钙土235

第五节 栗钙土、棕钙土和灰钙土243

第六节 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258

第七节 风沙土272

一、分布和自然条件272

二、风沙土的成土过程273

三、风沙土的基本性状274

四、风沙土的利用改良276

第八节 潮土279

一、潮土的形成特点280

二、分类及其性状281

第九节 盐土和碱土283

一、盐土、碱土的概念和分布283

二、盐土和碱土的形成285

三、盐土、碱土的类型及其特性290

四、盐土、碱土的改良利用294

第十节 草甸土和沼泽土299

第十一节 石灰(岩)土和紫色土309

第十二节 黑毡土、草毡土、巴嘎土和莎嘎土320

第九章 土壤调查326

第一节 土壤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326

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任务326

二、土壤调查前的准备工作327

第二节 土壤调查的野外工作328

一、土壤调查的步骤与方式328

二、成土因素的调查与研究329

三、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与挖掘332

四、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记载334

五、土壤标本的采集337

六、土壤草图的野外测绘339

第三节 土壤调查的内业工作339

一、外业资料的整理340

二、化验土样的选定340

三、土壤图的清绘340

四、编写土壤调查报告书340

附:肥料与林木施肥343

第一节 肥料概述343

一、肥料的概念343

二、施肥目的和作用343

三、施肥的方式、方法344

第二节 矿质肥料345

一、矿质氮肥345

二、矿质磷肥351

三、矿质钾肥354

四、微量元素肥料355

五、复合肥料356

六、钙肥356

第三节 有机肥料358

一、人粪尿358

二、家畜粪尿与厩肥359

三、堆肥与沤肥361

四、腐植酸类肥料363

五、饼肥364

六、骨粉365

七、泥炭366

八、其它杂肥367

第四节 绿肥368

一、绿肥在林业生产上的重要意义368

二、绿肥的种类370

第五节 细菌肥料374

一、细菌肥料的意义和作用374

二、主要的几种细菌肥料和施用方法374

第六节 施肥原则377

一、施肥的原则377

二、肥料配合与混合原则378

第七节 林木施肥381

一、苗圃施肥381

二、林木施肥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