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UG的CAD/CAM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于UG的CAD/CAM技术
  • 高航,张耀满,王世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123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CAD;机械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软件,CAM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UG的CAD/CAM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CAD/CAM技术的发展与UG技术1

1.1 CAD/CAM技术概述1

1.1.1 基本概念1

目录1

1.1.2 CAD/CAM系统的组成2

1.1.3 CAD/CAM系统的支撑技术3

1.2 制造业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模式5

1.3 制造业CAD/CAM技术及信息化工程的发展6

1.4 UG技术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作用8

1.4.1 UG技术概述8

1.4.2 产品的创新与开发在UG中的体现9

1.4.3 UG的协同制造工程12

1.5.1 UG/WAVE14

1.5 UG软件主要功能模块简介14

1.5.2 UG/CAM17

1.5.3 UG/CAE20

1.5.4 UG/OPEN21

1.5.5 UG/Web22

1.5.6 UG/数据交换22

1.5.7 UG/工程应用23

第2章 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和CAD/CAM建模技术基础26

2.1 基本概念26

2.1.1 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26

2.1.2 图形软件的种类及其功能27

2.1.3 几种常见图形软件标准28

2.1.4 计算机内部表示与建模的含义29

2.2.1 图形生成方法31

2.2 计算机辅助图形处理技术31

2.2.2 窗口、视区的变换32

2.2.3 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原理34

2.2.4 三维图形的几何变换原理36

2.2.5 交互式绘图39

2.2.6 参数化变量化绘图40

2.3 CAD/CAM建模技术42

2.3.1 概述42

2.3.2 几何建模42

2.3.3 特征建模52

3.1.1 用户界面概述54

3.1.2 文件管理54

3.1 UG的用户界面及其操作54

第3章 基于UG的实体建模技术54

3.1.3 工具栏的定制56

3.1.4 通用工具56

3.1.5 工作坐标系(WCS)61

3.1.6 层(Layer)63

3.1.7 视图布局(Layout)65

3.1.8 建模的基本步骤66

3.2 工作环境的参量设置66

3.2.1 对象设置67

3.2.2 显示设置68

3.2.3 显示控制(Visualization Performance)74

3.2.4 选择(Selection)75

3.2.5 用户界面设置77

3.2.6 三维输入设备78

3.2.7 工作平面79

3.3 体素特征80

3.3.1 块(Block)80

3.3.2 圆柱(Cylinder)81

3.3.3 锥(Cone)82

3.3.4 球(Sphere)83

3.3.5 基本体素的编辑83

3.4 UG草图绘制84

3.4.1 概述84

3.4.3 对草图名称进行修改85

3.4.2 建立草图85

3.4.4 建立草图对象86

3.4.5 约束定位88

3.4.6 草图编辑94

3.4.7 草图参数预设置95

3.5 UG的扫描特征96

3.5.1 拉伸体(Extruded Body)96

3.5.2 旋转体(Revolved Body)100

3.5.3 沿引导线扫描(Sweep Along Guide)101

3.5.4 管道(Tube)102

3.6 UG的成型特征103

3.6.1 概述103

3.6.2 孔103

3.6.3 凸台(Boss)104

3.6.4 腔(Pocket)105

3.6.5 凸垫(Pad)106

3.6.6 键槽(Slot)107

3.6.7 沟槽(Groove)109

3.7 UG的特征操作111

3.7.1 参考特征111

3.7.2 特征操作的分类115

3.7.3 边缘操作116

3.7.4 面操作119

3.7.5 引用特征(Instance)124

3.7.6 修剪操作126

3.7.7 特殊操作126

4.1.1 装配术语与定义129

第4章 基于UG的装配建模技术129

4.1 装配综述129

4.1.2 UG装配的主要特征131

4.1.3 装配中部件的不同状态132

4.2 自底向上装配方法132

4.3 配对条件134

4.3.1 配对条件的基本概念134

4.3.2 配对条件对话框134

4.3.3 配对类型135

4.3.4 配对选择步骤138

4.3.5 配对条件过滤器138

4.3.6 配对条件树139

4.3.8 自底向上装配建模实例140

4.3.7 按配对条件进行装配的一般步骤140

4.4 装配导航器143

4.4.1 装配导航器定义及其打开143

4.4.2 装配导航器中的图标含义143

4.4.3 装配导航器的弹出菜单144

4.4.4 在装配导航器中选择组件145

4.5 引用集145

4.5.1 创建引用集(Create Reference Set)145

4.5.2 替换引用集(Replace Reference Set)146

4.6 组件阵列147

4.6.1 产生基于特征的组件阵列148

4.6.2 产生线性阵列148

4.6.3 产生环形阵列149

4.6.4 组件阵列的编辑150

4.7 自顶向下装配设计方法150

4.7.1 自顶向下装配方法151

4.7.2 建立新组件步骤151

4.7.3 自顶向下装配实例153

4.8 部件间建模154

4.9 装配爆炸视图161

4.9.1 概述161

4.9.2 建立爆炸视图161

4.9.3 生成爆炸视图简单实例162

4.9.4 添加爆炸视图到装配工程图实例164

5.2 UG建立二维图的过程示例166

第5章 基于UG的工程制图技术166

5.1 概述166

5.3 工程图的建立、删除和编辑168

5.3.1 新建工程图168

5.3.2 打开已存工程图169

5.3.3 删除工程图170

5.3.4 编辑工程图170

5.4 添加视图170

5.4.1 概述170

5.4.2 输入模型视图170

5.4.3 用户自定义视图171

5.4.4 添加辅助视图172

5.4.5 添加局部放大视图173

5.4.6 添加剖视图174

5.4.7 添加阶梯剖视图176

5.4.8 半剖视图177

5.4.9 旋转剖视图177

5.4.10 展开剖视图177

5.5 尺寸的标注与编辑179

5.6 制图常用辅助工具简介181

5.6.1 文本编辑器181

5.6.2 绘制表格数据184

5.6.3 表面粗糙度符号185

5.7 工程图纸的输出187

6.1.1 概述189

6.1.2 微分几何基础189

6.1 自由曲线曲面理论基础189

第6章 自由形状特征189

6.1.3 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曲面191

6.2 UG自由曲线191

6.2.1 样条曲线192

6.2.2 二次曲线195

6.2.3 偏置曲线196

6.2.4 投影曲线(Project Curve)198

6.2.5 抽取曲线200

6.3 自由形状曲面200

6.3.1 自由曲面特征概述200

6.3.2 UG自由形状曲面201

7.1.1 零件数控加工编程的步骤与内容206

7.1 概述206

第7章 数控加工编程技术基础206

7.1.2 数控编程方法208

7.1.3 CAD/CAM集成编程的基本概念209

7.1.4 数控编程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09

7.1.5 数控编程中数学处理212

7.2 数控编程中的工艺设计213

7.2.1 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213

7.2.2 数控加工工艺选择214

7.3 数控语言自动编程215

7.3.1 计算机辅助数控程序编制过程215

7.3.2 语言编程系统的信息处理216

7.3.3 数控自动编程语言217

7.4.1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原理、组成和特点218

7.4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218

7.4.2 图形交互自动编程的基本步骤219

7.5 加工过程的仿真220

7.5.1 概述220

7.5.2 刀具中心运动轨迹仿真221

7.5.3 加工过程动态仿真221

第8章 基于UG的CAM技术223

8.1 建立加工操作224

8.2 设置初步操作选项225

8.3 走刀方式229

8.4 加工轨迹部分参数设置232

8.4.1 轨迹间隔(Stepover)232

8.4.2 零件余量(part Stock)、底面余量(Final floor Stock)和坯料余量(Blank Stock)233

8.4.3 进刀/退刀(Engage/Retract)234

8.4.4 加工参数(Machining Parameters)243

8.5 驱动方式(Drive Method)247

8.5.1 曲面区域驱动方式(Surface Area Drive Method)介绍247

8.5.2 驱动方式对话框247

8.5.3 刀具轴(Tool Axis)249

8.6 UG数控编程过程250

8.6.1 UG数控编程过程概述250

8.6.2 平面铣操作251

8.7 叶轮的加工实例261

8.8 六辅轮毂下模模具底层的加工269

8.9 实例:三维人像模型的加工275

8.10 概述279

参考文献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