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
  • 刘再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710303073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16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651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上古音乐(先秦时期)3

1 中国音乐文明的曙光——贾湖骨笛地下沉睡九千年复苏3

2 “野蛮人”与原始乐舞11

3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古文献中的原始乐舞16

4 撅之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我国出土的原始社会的乐器22

5 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我国最早的音乐家夔33

6 音乐文化的阶级烙印——夏代音乐面貌的探索37

7 甲骨文中的“?”字 ——商朝的乐舞43

8 以钜为美,以众为观——商朝的乐器47

9 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商代的“巫乐”和“淫乐”54

10 喤喤厥声,肃雝和鸣——登峰造极的西周雅乐59

11 失而复得的晋侯苏钟——西周钟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一瞥66

12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周朝的乐官制度72

13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代的乐器分类法78

14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西游的历史传说82

15 王子朝奔楚——“礼崩乐坏”之一85

16 八佾舞于庭——“礼崩乐坏”之二89

17 声淫及商,何也?——“礼崩乐坏”之三92

18 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礼崩乐坏”之四95

19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及其局限99

20 诗言志,歌咏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104

21 宫、商、角、徵、羽的由来——五声阶名的“天官说”111

22 音乐与数学的结晶——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115

23 春秋时期的宫廷音乐家120

24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战国时期音乐的繁荣景象125

25 震惊世界的地下音乐宝库——宫廷音乐一瞥131

26 邻有丧,舂不相——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137

27 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民间音乐巡礼139

28 洋洋乎,盈耳哉——古代歌曲的高潮处理146

29 战国时期的民间音乐家149

30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围绕音乐问题的一场辩论156

31 乐者,天地之和也——儒家的音乐美学论著《乐记》160

中编 中古音乐(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169

32 “秦声”与“楚歌”——秦汉音乐漫议169

33 先秦钟磬文化的“断层”与“转型”——济南洛庄汉墓出土编钟的启示174

34 一条横贯亚洲的“音乐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184

35 采歌谣,被声乐——汉代的乐府188

36 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协律都尉李延年191

37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歌曲一览194

38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琴曲《广陵散》205

39 感伤乱离,追怀悲愤——琴歌《胡笳十八拍》210

40 魏晋时期的文人音乐家217

41 论乐者七十八家——从京房六十律到何承天新律226

42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曲谱——《碣石调·幽兰》与文字谱234

43 风靡南北的西域音乐241

44 南北朝时期的西域音乐家246

45 千变万化,旷古莫俦——汉唐时期的“百戏”、“散乐”250

46 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汉唐时期的歌舞优戏256

47 一均之中,间有七声——“五旦七声”与“八十四调”261

48 是时竞为异议,各立朋党——隋初的“开皇乐议”265

49 乐籍制度下的悲苦人生——隋代的“识音人”万宝常269

50 其声音节奏及舞,悉宜依旧——隋代的“七部乐”和“九部乐”274

51 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唐代的“九部乐”和“十部乐”281

52 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唐代的“立部伎”和“坐部伎”285

53 月闻仙曲调,霓作舞衣裳——唐代的大曲和法曲294

54 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成——唐代的音乐机构301

55 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音乐家皇帝唐玄宗305

56 断肠声里唱“阳关”——《阳关三叠》的由来309

5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诗歌中的“中唐音乐”314

58 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琴曲《梅花三弄》和《离骚》322

59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328

60 乐工不识长安道,尽是书中寄曲来——唐代的减字谱与燕乐半字谱335

61 唐代的“音声人”344

62 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唐代歌伎、乐工的悲惨命运352

63 幸存于世的唐代音乐专著356

64 从浊至清,迭更其声——唐燕乐二十八调363

65 传统音乐中的唐宋遗音——《舞春风》、《菩萨蛮》等乐曲的“曲调考证”368

6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隋唐时期中国和日本、高丽音乐文化的交流375

67 一千多年前的“宫廷歌舞”——五代王建墓歌舞伎乐石刻381

下编 近古音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393

68 万家竞奏新声——宋代“曲子”的崛起393

69 自作新词韵最娇——姜夔的自度曲398

70 此歌出自我宋建炎年间——民歌《月子弯弯照几州》408

71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代的“瓦舍”与“勾栏”411

72 教坊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宋代的“杂剧”和“南戏”416

73 满村听说“蔡中郎”——宋代的说唱音乐421

74 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琴曲《潇湘水云》427

75 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我国“胡琴类”弓弦乐器的问世431

76 两种不同体系的调名解释——“之调”和“为调”435

77 超然远览,奋其独见——蔡元定和他的十八律439

78 上自唐虞,下迄皇宋——宋代的音乐论著443

79 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宋代的宫廷雅乐449

80 其习日以异,其俗日不同——西夏、辽、金的音乐455

81 养人才,编传奇,一时气候云集——高度繁荣的元代杂剧463

82 歌者自歌,白者自白——元杂剧的表演形式471

83 顺帝朝,忽又亲南而疏北——元代南戏的发展476

84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元代的散曲481

85 一代天骄的赞歌——元代蒙古族的音乐484

86 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元代琵琶曲《海青拿天鹅》488

87 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我国最早的声乐论著《唱论》492

88 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明、清民歌和小曲的盛行496

89 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兄弟民族的歌舞音乐510

90 一韵纡萦良久——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519

91 清丽悠远,出乎三腔之上——明、清戏曲的“四大声腔”524

92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色——昆曲的著名作品529

93 愈趋愈卑,新奇叠出——“乱弹”诸腔的兴起534

94 变则新,不变则腐——明、清时期的戏曲论著538

95 曲曲新声总断肠——明、清的器乐独奏艺术546

96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明、清的器乐合奏艺术558

97 道家唱情,僧家唱性——明、清的宗教音乐570

98 东方文艺复兴式的人物——十二平均律创始人朱载堉576

99 歌剧《图兰多特》中的“茉莉花”——明、清时期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581

100 庶为知音者察焉——明、清时期的重要曲谱589

参考文献596

本书引用当代中国音乐学家文献人名索引599

图片索引606

后记613

修订版后记6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