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白话本国史 简体横排插图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白话本国史 简体横排插图本
  • 吕思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 ISBN:978780250302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62页
  • 文件大小:170MB
  • 文件页数:576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白话本国史 简体横排插图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例1

绪论2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2

第二章 中国的历史3

第三章 现在研究史学的方法5

第四章 本书的分期6

第一篇 上古史8

第一章 汉族的由来8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统10

第三章 三皇五帝15

第一节 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15

第二节 黄帝和蚩尤的战争16

第三节 尧舜的禅让19

第四节 禹的治水24

第四章 三王时代26

第一节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26

第二节 夏殷的兴亡30

第三节 商朝的事实34

第四节 商周的兴亡36

第五节 西周的事迹41

第五章 春秋战国45

第一节 春秋45

第二节 战国51

第六章 汉族以外的诸族54

第一节 獯粥54

第二节 东胡56

第三节 貉57

第四节 氐羌58

第五节 粤59

第六节 濮61

第七章 中国古代的疆域62

第八章 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69

第一节 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69

第二节 封建71

第三节 官制75

第四节 教育和选举79

第五节 兵制84

第六节 法律89

第九章 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94

第一节 农业94

第二节 工商业和货币98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101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105

第一节 古代的哲学和宗教105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和变迁111

第三节 东周以后的学派115

第二篇 中古史(上)120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120

第二章 封建政体的反动123

第一节 豪杰亡秦123

第二节 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125

第三节 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129

第三章 汉初的休养生息136

第四章 汉朝的武功138

第一节 匈奴138

第二节 西域140

第三节 朝鲜143

第四节 闽粤南越和西南夷143

第五章 前汉的衰亡146

第一节 汉武帝的内政146

第二节 霍光废立和前汉的外戚148

第六章 社会革命151

第七章 后汉的兴亡154

第一节 光武的中兴154

第二节 后汉的武功155

第三节 后汉的外戚和宦官157

第八章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文化159

第一节 官制159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160

第三节 赋税162

第四节 兵制164

第五节 法律165

第六节 学术168

第二篇 中古史(中)172

第一章 后汉的灭亡和三国172

第一节 后汉的乱源172

第二节 汉末的割据和三国的兴亡175

第二章 两晋和五胡180

第一节 晋初异族的形势180

第二节 八王之乱181

第三节 西晋的灭亡183

第四节 胡羯的兴亡184

第五节 鲜卑的侵入185

第六节 东晋内外的相持187

第七节 苻秦的盛强189

第八节 淝水之战和北方分裂190

第九节 拓跋氏的兴起191

第十节 宋篡东晋和魏并北方193

第三章 南北朝196

第一节 宋齐的治乱196

第二节 北魏的盛衰198

第三节 东西魏的纷争和侯景乱梁199

第四节 周齐的兴亡和隋的统一201

第四章 军阀和异族203

第二篇 中古史(下)208

第一章 隋朝的内政外交208

第一节 隋文帝的内治208

第二节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209

第三节 高车和柔然211

第四节 突厥的起源212

第五节 突厥的盛强和隋朝与突厥的交涉214

第六节 朝鲜半岛三国和中国的关系215

第七节 隋唐的兴亡217

第二章 唐朝的初盛220

第一节 唐太宗灭突厥220

第二节 藏族的兴起221

第三节 印度阿利安人入藏224

第四节 唐朝和朝鲜、日本的关系226

第五节 从魏晋到唐中国和南洋的关系227

第六节 武韦之乱和开元之治229

第三章 从魏晋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情形232

第一节 官制232

第二节 教育和选举233

第三节 兵制236

第四节 刑制237

第五节 赋税制度和民生239

第六节 学术和宗教242

第七节 门阀的兴废246

第三篇 近古史(上)250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异点250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灭亡251

第一节 安史之乱251

第二节 唐中叶后的外患253

第三节 肃代到穆宗时候的藩镇255

第四节 宦官的专横257

第五节 黄巢之乱和唐朝的灭亡258

第三章 五代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262

第一节 梁唐晋的争夺262

第二节 契丹的兴起和侵入中国264

第三节周世宗的强盛和宋朝的统一267

第四章 北宋的积弱272

第一节 宋初和辽夏的交涉272

第二节 宋初的政策和后来腐败的情形274

第三节 王荆公的变法278

第四节 神宗的武功280

第五节 元祐绍圣的纷更和徽宗的衰侈283

第五章 北宋辽金的兴亡285

第一节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285

第二节 辽朝的灭亡287

第三节 北宋的灭亡290

第三篇 近古史(下)294

第一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战294

第一节 南宋初期的战事294

第二节 和议的成就和军阀的翦除296

第三节 海陵的南侵和韩侂胄的北伐302

第二章 南宋金元的兴亡304

第一节 蒙古的由来304

第二节 蒙古征服漠南北307

第三节 金朝的灭亡310

第四节 南宋的灭亡314

第三章 蒙古的武功317

第一节 大食盛强以后西域的形势317

第二节 蒙古的西征320

第三节 蒙古和朝鲜、日本322

第四节 蒙古和南方诸国323

第四章 元朝的衰亡326

第一节 汗位继承的纷争326

第二节 元朝的政治330

第三节 元朝的灭亡331

第五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334

第一节 官制334

第二节 学校选举337

第三节 兵制340

第四节 刑制343

第五节 租税制度(上)345

第六节 租税制度(下)348

第七节 钞法352

第八节 学术风俗355

第四篇 近世史(上)360

第一章 明朝的对外360

第一节 明初的武功360

第二节 瓦剌的强盛363

第三节 蒙古的再兴365

第四节 倭寇和丰臣秀吉367

第二章 明朝的内治370

第一节 宦官的专权370

第二节 权臣和党祸371

第三章 清朝的兴起374

第一节 清朝的先世374

第二节 建州女直的盛衰377

第三节 海西女直的南迁378

第四节 清太祖的兴起379

第五节 辽东西的战争381

第四章 明朝的灭亡383

第一节 流寇和北都陷落383

第二节 福唐桂三王的灭亡384

第三节 郑氏和三藩386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388

第一节 满洲内部特殊势力的消灭388

第二节 清朝对待汉人的政策390

第三节 顺康雍乾四朝的政治392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395

第一节 种族和宗教的变化395

第二节 黄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396

第三节 卫拉特的盛强和清朝征服蒙古397

第四节 清朝平定西藏399

第五节 清朝平定卫拉特399

第六节 清朝平定回部401

第七节 清朝征服廓尔喀402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诸族403

第一节 湘黔的苗族403

第二节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404

第三节 两广的粤族405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岛407

第一节 平缅麓川的灭亡和缅甸建国407

第二节 清朝和缅甸的交涉408

第三节 黎莫新旧阮的纷争和清朝讨伐新阮409

第四节 暹罗的建国410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411

第一节 乾隆时的衰机411

第二节 嘉庆时的内乱412

第四篇 近世史(下)416

第一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416

第一节 西人的东来416

第二节 基督教初入中国的情形418

第三节 中俄初期的交涉420

第四节 西南最初对待外人的情形422

第五节 五口通商424

第六节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东北的割地426

第二章 咸同时的大内乱429

第一节 太平军429

第二节 捻军431

第三节 回事432

第三章 藩属的丧失434

第一节 英俄的亚洲侵略和伊犁交涉434

第二节 安南和缅甸暹罗的丧失435

第三节 中日甲午之战和朝鲜的丧失438

第四节 教士保护权的变迁和德据胶州442

第四章 清朝覆亡和民国的兴起444

第一节 革新的原动力444

第二节 咸同光三朝的朝局445

第三节 戊戌政变和庚子之乱447

第四节 满蒙藏的危机(上)450

第五节 满蒙藏的危机(下)453

第六节 清朝的末运457

第五章 明清两代的政治和社会462

第一节 官制462

第二节 学校选举464

第三节 兵制466

第四节 法律468

第五节 赋税制度(上)469

第六节 赋税制度(下)472

第七节 币制的变迁473

第八节 学术思想的变迁475

第五篇 现代史480

第一章 从武昌起义到正式政府成立480

第一节 武昌起义和各省光复480

第二节 临时政府的成立和北迁482

第三节 大借款宋案和赣宁之役485

第四节 正式总统的举出和国会解散489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492

第一节 俄蒙交涉492

第二节 英藏交涉495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国耻498

第一节 五口通商以来外交上形势的回顾498

第二节 日占青岛和二十一条的要求501

第四章 帝制复辟和护法504

第一节 帝制运动504

第二节 对德宣战和复辟505

第三节 护法战争和南北议和507

第五章 南北分裂后的变故511

第一节 皖直战争511

第二节 军政府的绝续和北方下统一令512

第三节 赣豫陕的战事和川湘鄂之争514

第四节 直奉战争517

第五节 北方黎徐的更迭和南方广州之变519

第六节 各省的纷扰521

第七节 裁兵废督和自治的潮流525

第六章 最近的蒙藏527

第一节 蒙古的取消独立和再陷527

第二节 1917年后的英藏交涉528

第七章 最近的交涉530

第一节 巴黎和会的失败530

第二节 华府会议的参与534

第三节 鲁案的解决538

第四节 共同出兵和中东路541

第五节 松黑航权和尼港事件544

第六节 中俄的新交涉545

第七节 中国和德奥的新交涉547

第八节 日本在东北的形势548

第八章 最近的财政551

第一节 民国时代的财政情形551

第二节 中国的内外债552

第三节 新银行团的复活557

第四节 最近的关税问题559

插图目录9

1 《吕氏春秋》9

2 《史记》11

3 神农12

4 司马迁13

5 伏羲16

6 黄帝17

7 盘古18

8 舜与他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20

9 帝尧22

10 大禹手持耒耜治水图24

11 襁褓中的少康27

12 夏桀32

13 商汤33

14 伊尹35

15 后稷37

16 周武王38

17 牧野之战示意图39

18 周公40

19 周康王42

20 吕尚又称姜尚,即姜子牙45

21 颛顼47

22 管仲49

23 范蠡50

24 商鞅立木为信52

25 秦国的标准量具53

26 中国古代以天子为中心的天下观念示意图54

27 秦代少数民族分布图58

28 九州山川图65

29 宗法制度示意图70

30 封建制度72

31 《周礼》73

32 《韩诗外传》76

33 《尚书大传》79

34 俞正燮82

35 孟子85

36 郑玄86

37 古代代表法律的神兽獬豸89

38 井田制度94

39 《汉书·食货志》101

40 战国铁镰102

41 朱熹《周易本义》107

42 古太极图109

43 金文112

44 孔子见老子图117

45 老子骑牛图118

46 秦始皇120

47 焚书坑儒122

48 秦末农民战争124

49 项羽126

50 刘邦入咸阳128

51 韩信131

52 刘邦132

53 吕后迫害刘氏宗案绣像132

54 周亚夫135

55 汉文帝137

56 苏武出使匈奴时与李陵相见139

57 卫青140

58 张骞出使西域壁画142

59 西汉版图144

60 汉武帝146

61 霍光148

62 王莽151

63 刘秀154

64 东汉疆域图156

65 汉代江阴令印160

66 蔡邕161

67 汉昭帝163

68 《文献通考》164

69 班固167

70 贾逵170

71 黄巾起义174

72 刘备176

73 诸葛亮178

74 晋初形势图181

75 石勒扩张示意图184

76 鲜卑武士俑186

77 东晋元帝187

78 淝水之战形势图190

79 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192

80 南宋武帝195

81 南齐高帝197

82 南梁武帝200

83 南陈武帝202

84 南宋废帝205

85 北魏孝文皇帝吊比干墓文206

86 隋文帝208

87 《旧唐书》210

88 隋朝少数民族分布图214

89 高句丽狩猎图216

90 隋炀帝217

91 宇文化及219

92 唐太宗220

93 《步辇图》222

94 李勣226

95 武则天229

96 长孙无忌233

97 唐贞元八年进士韩愈235

98 府兵制236

99 唐代士兵237

100 唐开元通宝240

101 六祖慧能242

102 文宛图245

103 魏徵248

104 唐玄宗251

10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252

106 唐武宗254

107 唐穆宗256

108 黄巢259

109 黄巢起义形势图260

110 朱温262

111 契丹文字264

112 周世宗柴荣269

113 后唐庄宗李存勖270

114 宋太祖272

115 宋夏战争中的名将狄青273

116 宋真宗277

117 王安石279

118 宋神宗281

119 司马光283

120 金代塑286

121 宋徽宗289

122 宋钦宗290

123 宗泽291

124 南宋高宗295

125 与完颜宗弼大战的南宋名将韩世忠296

126 秦桧的手迹297

127 岳飞参花图300

128 南宋孝宗302

129 铁木真309

130 元太宗313

131 文天祥315

132 西辽契丹人318

133 蒙古骑兵321

134 蒙古骑兵押送战俘图323

135 元世祖像328

136 耶律楚材331

137 元顺帝332

138 宋代文官335

139 王安石手迹338

140 蒙古骑兵342

141 《唐律疏议》344

142 宋仁宗350

143 元代的宝钞354

144 邵雍356

145 朱熹357

146 明成祖361

147 明英宗364

148 明神宗致日本丰臣秀吉国书368

149 王守仁370

150 杨继盛劾严嵩书372

151 明神宗373

152 清太祖374

153 清实录379

154 清太宗381

155 袁崇焕382

156 吴三桂384

157 施琅387

158 多尔衮389

159 清世祖391

160 清世宗393

161 清圣祖征噶尔丹的运粮部队398

162 清高宗400

163 《皇清职贡图》404

164 清代广东海关用砝码406

165 清宣宗408

166 山田长政410

167 和珅411

168 清仁宗413

169 哥伦布416

170 利玛窦418

171 彼得大帝421

172 东印度公司423

173 林则徐424

174 叶名琛426

175 洪秀全430

176 骆秉章431

177 左宗棠432

178 阮福映436

179 李鸿章440

180 清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441

181 曾国藩442

182 清穆宗446

183 康有为448

184 《朴茨茅斯和约》签约现场451

185 十三世达赖喇嘛觐见清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壁画454

186 奕劻460

187 盛宣怀461

188 清一品文官仙鹤补服463

189 清代私塾课本465

190 清代铠甲467

191 大清律469

192 鱼鳞册470

193 清代广东盐税银锭472

194 大明通行宝钞474

195 顾炎武476

196 黄宗羲477

197 黄兴480

198 唐绍仪484

199 宋教仁488

200 袁世凯489

201 中方代表陈录与俄方、蒙方合影494

202 中英西摩拉会议496

203 时局图,清朝末年一位爱国人士所画500

204 二十一条签字后合影503

205 蔡锷505

206 黎元洪507

207 冯国璋509

208 吴佩孚511

209 孙中山513

210 张勋515

211 张作霖518

212 陈炯明519

213 刘湘524

214 唐继尧526

215 张景惠528

216 街头游行的学生532

217 华盛顿会议会场535

218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冰冻的黑龙江538

219 中东铁路管理局542

220 《东方杂志》刊登的“中国参与欧洲和会全权委员”人员546

221 曹汝霖550

222 民国纸币558

223 广东海关税务司公署5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