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家楣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039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61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43页
- 主题词: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心理学 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心理学概况1
一、心理学的对象1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6
三、心理学的体系9
四、心理学的发展11
第二节 科学的心理观15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16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18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25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28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方法29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29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30
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32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36
第四节 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40
一、有助于高师生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40
二、有助于高师生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40
三、有助于高师生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41
四、有助于高师生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42
上编47
第二章 感知觉47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47
一、感知觉的概念47
二、感知觉的水平及其种类49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60
第二节 感知觉的一般规律性60
二、影响某些复杂知觉的因素65
三、知觉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6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71
第三节 感知觉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72
一、感知觉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72
二、感知觉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74
第三章 思维80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80
一、思维的概念80
二、思维的种类82
三、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84
四、思维的心智操作86
第二节 思维的一般规律性88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88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91
三、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95
四、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99
五、青少年思维的特点103
第三节 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108
一、思维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108
二、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112
第四章 记忆116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116
一、记忆的概念116
二、记忆的种类118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125
第二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128
一、人类的遗忘128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133
三、影响保持的因素136
四、影响回忆的因素141
五、青少年记忆的特点146
第三节 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150
一、记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150
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151
第五章 能力159
第一节 能力的概述159
一、能力的概念159
二、能力的种类160
三、智力的结构163
第二节 能力的一般规律性169
一、能力的个别差异169
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172
三、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174
四、智力和知识的关系175
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176
六、青少年能力的特点177
第三节 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180
一、能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180
二、能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190
第六章 知识的习得195
第一节 知识习得的概述195
一、知识习得的概念195
二、知识习得的种类及其特点197
三、知识习得的理论200
第二节 知识习得的一般规律性202
一、知识习得的一般条件202
二、知识习得的过程207
三、青少年知识习得的特点214
一、知识习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217
第三节 知识习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217
二、知识习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223
第七章 注意227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227
一、注意的概念227
二、注意的种类228
三、注意的品质230
第二节 注意的一般规律性233
一、注意的功能233
二、注意发生的心理机制233
三、影响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235
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238
五、青少年注意的特点241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244
一、注意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244
二、注意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249
第八章 动机254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254
一、动机的概念254
二、动机的种类255
第二节 动机的一般规律性258
一、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258
二、影响动机的因素263
三、动机系统决定个体行为270
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特点272
第三节 动机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276
一、动机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276
二、动机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282
第九章 情感285
第一节 情感的概述286
一、情感的概念286
二、情感的种类287
三、情绪状态291
第二节 情感的一般规律性294
一、情绪的特性294
二、情感的功能298
三、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306
四、青少年情感的特点312
第三节 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317
一、情感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317
二、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325
第十章 意志332
第一节 意志的概述332
一、意志的概念332
二、“意志自由”问题334
三、意志的社会历史性336
一、意志和认识337
第二节 意志的一般规律性337
二、意志和情感339
三、意志和动机342
四、意志行动的过程344
五、意志品质347
六、青少年意志的特点353
第三节 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355
一、意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355
二、意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357
下编365
第十一章 气质365
第一节 气质的概述365
一、气质的概念365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367
三、气质的类型368
第二节 气质的一般规律性371
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371
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373
三、气质对性格和能力的影响374
四、青少年气质的特点375
第三节 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377
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377
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380
第十二章 性格383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383
一、性格的概念383
二、性格的结构385
三、性格的类型387
一、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389
第二节 性格的一般规律性389
二、性格形成的微观机制398
三、性格的动态特征401
四、青少年性格的特点403
第三节 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405
一、性格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405
二、性格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414
第十三章 品德心理418
第一节 品德心理的概述418
一、品德的概念419
二、品德的结构420
三、品德心理研究的任务425
第二节 品德心理的一般规律性428
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428
二、道德认识的发展431
三、道德情感的发展438
四、道德行为的发展443
五、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444
第三节 品德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446
一、品德心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446
二、品德心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454
第十四章 自我意识457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458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458
二、自我意识的作用460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规律性463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463
二、自我意识中的自我464
三、自我意识的增强及其效应469
四、元认知471
五、“自我”的形成机制474
六、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478
第三节 自我意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486
一、自我意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486
二、自我意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488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493
第一节 交往的概述493
一、交往的概念493
二、交往的过程495
三、交往的重要性497
第二节 交往的一般规律性500
一、作为信息沟通的交往500
二、作为相互认知的交往504
三、作为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交往509
四、人际吸引512
五、青少年交往的特点519
一、交往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523
第三节 交往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523
二、交往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528
第六章 性心理533
第一节 性心理的概述533
一、性心理的概念533
二、性心理与性生理537
三、性度539
四、性心理的异常表现542
第二节 性心理的一般规律性543
一、性意识发展的基本阶段543
二、性兴趣与性兴奋发展的基本特点548
三、青少年性心理发展的性别差异550
第三节 性心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559
一、性心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559
二、性心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565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569
第十七章 心理健康569
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述569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571
三、心理不健康的表现576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一般规律性579
一、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580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581
三、挫折与适应585
四、心理健康的机理588
五、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594
第三节 心理健康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595
一、心理健康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595
二、心理健康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603
参考文献608
热门推荐
- 1229577.html
- 1987515.html
- 2248679.html
- 1432705.html
- 1470657.html
- 3687615.html
- 2068946.html
- 3120760.html
- 1944487.html
- 3690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2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59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0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27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1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9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2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2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72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