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汉翻译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英汉翻译教程
  • 吕俊,侯向群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80136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英汉翻译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翻译总体论1

1.1 翻译的本质1

1.2 传播过程的七要素及其互动与翻译活动的关系4

1.3 传播学观照下翻译研究的特点9

1.4 翻译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定位11

1.5 翻译学发展的思维模式14

1.5.1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相结合14

1.5.2 纵向与横向相结合16

1.5.3 精确与模糊相结合16

1.5.4 辐射与辐集相结合17

1.5.5 反思与超前相结合18

1.6 翻译研究的方法论19

1.6.1 哲学方法论19

1.6.1.1 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事实19

1.6.1.2 辩证地考察和分析此现象与彼现象之间的关系20

1.6.1.3 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中考察和把握研究对象22

1.6.1.4 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23

1.6.2 横向方法论25

1.6.2.1 信息论方法25

1.6.2.2 控制论方法28

1.6.2.3 系统论方法31

1.6.2.4 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与翻译研究35

1.6.3 学科方法论40

1.6.3.1 两种不同的范式在翻译中的运用40

1.6.3.2 翻译的语言学派与逻辑学范式43

1.6.3.3 翻译的文艺学派与现象学范式46

第一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49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50

第二章 翻译的本体研究52

2.1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主客体关系与自然科学中的主客体关系52

2.2 从主—客关系走向主—客—主关系54

2.3 接受与传播——译者的双重身份与特点56

2.4 原文文本——作者与译者的中介61

2.4.1 原文文本中心论及其质疑61

2.4.2 对话理论观照下的翻译活动63

2.4.3 权力话语理论与翻译活动65

2.4.4 翻译的多元性标准69

第二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77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78

第三章 翻译的载体研究80

3.1 符号——信息的载体80

3.1.1 符码——符号组合的规律82

3.1.2 符指过程——意义的传达83

3.2 符号的分类84

3.2.1 符号—功能体84

3.2.2 副语言符号85

3.2.3 语言符号88

3.3 形式与内容93

3.3.1 文学符号对语音问题的关注95

3.3.2 结构配置与意义的传达101

3.3.3 意义单位层106

3.3.4 再现客体与图式化观相层108

3.3.5 形而上质层114

3.4 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交际中的种种意义118

3.4.1 语言的指示功能与各种意义120

3.4.2 语言的示兆功能与各种意义126

3.4.3 语言的刺激功能意义136

3.4.4 语言的语篇功能137

3.4.5 语言的文体意义154

3.4.5.1 时间因素引起的语言变体154

3.4.5.2 使用者因素引起的语言变体159

第三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164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165

第四章 翻译的客体研究166

4.1 客体研究——意义的探寻166

4.1.1 意义——意指与意谓的结合166

4.1.2 原文文本——一个被决定了的同时又是开放着的世界167

4.1.3 文本的他律性——译者翻译工作的主要依据168

4.2 文学文本的层次性特征170

4.3 文本的类型与翻译174

4.3.1 科技文体的翻译175

4.3.2 法律文体的翻译179

4.3.3 新闻文体的翻译194

4.3.4 应用文体的翻译202

第四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205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06

第五章 翻译的环境研究207

5.1 翻译与权力话语理论207

5.1.1 外部控制——社会操控208

5.1.2 外部控制——意识形态操控211

5.2 外部控制中的译者主体因素213

5.3 外部控制与文化转型的关系215

5.4 语言内部的控制217

5.4.1 内部控制——语言的力量217

5.4.2 内部控制——语境的制约218

第五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232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32

第六章 翻译的主体研究233

6.1 译者的责任与任务233

6.2 翻译者的主体与主体性问题236

6.3 作为翻译者的主体构成243

6.3.1 翻译工作者的生理与社会基础244

6.3.2 翻译者的主体构成要素251

6.4 译者的知识先在性与翻译的创造性264

6.5 翻译行为的动机分析266

6.5.1 翻译活动内在动力的形成268

6.5.2 翻译活动的外在诱因271

6.5.3 自我调节的作用273

第六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275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276

第七章 翻译的控制研究277

7.1 翻译中的语言控制分析278

7.1.1 语言学中的单位与翻译单位278

7.1.2 话语链中的翻译单位282

7.1.3 意象——文学翻译中的单位292

7.2 语义成分分析与翻译302

7.3 选择控制310

7.3.1 选择——一种心理活动310

7.3.2 语言规则对选择的控制313

7.4 语言风格的控制315

7.4.1 “翻译腔”的功与过316

7.4.2 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318

7.4.3 风格的可译性与困难319

7.4.3.1 语言风格与言语风格319

7.4.3.2 广义风格与狭义风格320

7.4.3.3 主观风格与客观风格322

7.5 风格的系统和翻译原则324

第七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330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331

第八章 翻译的效果研究332

8.1 翻译批评的性质332

8.2 翻译批评的功能333

8.3 翻译批评的类型336

8.4 目前几种常见的批评模式及其不足345

第八章 思考题与讨论题354

本章可进一步阅读的书目355

参考书目3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