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书金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四书金言
  • 余秉颐,李季林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3195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四书-通俗读物;五经-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书金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伦理道德1

《大学》2

修身为本2

苟日新,日日新2

君子慎独3

富润屋,德润身4

德本财末4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5

《中庸》7

君子素其位而行7

大德必得7

仁者,人也8

五大道,三大德8

《论语》10

孝悌,仁之本也10

吾日三省吾身10

贤贤易色11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12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12

敬为孝之本13

见义不为,无勇也13

人而不仁14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4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15

富贵,人之所欲也15

朝闻道,夕死可矣16

放于利而行,多怨17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17

德不孤,必有邻18

德之不修18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9

仁远乎哉19

邦有道20

孔子四毋20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21

克己复礼为仁21

仁者,爱人22

樊迟问仁23

刚毅木讷,近仁23

有德者必有言24

见利思义24

义,然后取25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25

杀身成仁26

《孟子》2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27

恒产与恒心28

不动心29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9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30

仁则荣,不仁则辱31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32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33

君子不可以货取33

君子之德,风也34

有恒产者有恒心35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35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36

爱无差等37

父母之心,人皆有之37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38

仁,人之安宅也40

诚者,天之道也40

事亲为大,守身为大41

大人者,言行唯义41

赤子之心4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43

可取可不取,取伤廉则不取43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44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45

大孝终身慕父母46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46

亲之欲其贵,爱之欲其富47

义,路也47

性,犹湍水也48

人无有不善48

食色,性也49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49

鱼和熊掌不可得兼50

一箪食,一豆羹51

求其放心52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53

万物皆备于我矣53

人不可以无耻54

耻之于人,大矣55

良知良能55

鸡鸣而起,孜孜为善者56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57

可欲之谓善57

人皆有所不忍,人皆有所不为58

养心莫善于寡欲59

二、人生哲学60

《大学》61

知其所止61

为人子,止于孝61

诚于中,形于外62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62

《中庸》64

君子和而不流64

不怨天,不尤人64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65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6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66

不诚无物66

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极高明而道中庸67

明哲保身68

君子内省不疚68

《论语》6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9

泛爱众而亲仁69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70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71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7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72

人无信不立73

是可忍,孰不可忍73

里仁为美7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75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7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76

以约失之者,鲜矣76

邦有道,不废77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77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78

三思而后行78

愚不可及79

巧言令色79

为君子儒,不为小人儒80

人之生也,直80

富而可求也81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82

君子不党82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83

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83

任重而道远84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84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85

有美玉于斯8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8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8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88

智者不惑88

未知生,焉知死88

过犹不及89

回也,其庶乎,屡空90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90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91

君子成人之美91

子贡问友92

言必信,行必果92

和而不同93

乡人皆好之93

贫而不怨,难94

君子耻其言过其行94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其不能也95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95

知其不可而为之96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96

可与言,不可与言9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9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98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98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99

当仁不让99

道不同,不相为谋99

益者三友100

君子有三戒100

君子有九思101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102

道听途说103

患得患失103

有勇而无义104

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104

小人之过也,必文105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105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106

《孟子》107

出尔返尔107

与人为善10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08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108

彼此一丈夫109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109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110

居天下之广居11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111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112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112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11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113

进以礼,退以义113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114

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11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115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116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116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117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117

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118

三、领导政治120

《大学》121

修身、齐家、治国121

君仁臣敬122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123

慈者,所以使众也123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124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124

民之所好,好之125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125

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126

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127

生财有大道128

以义为利128

《中庸》129

君子慎其独也129

执两用中130

为天下国家有九经130

《论语》132

其为人也孝悌132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32

温良恭俭让133

礼之用,和为贵134

为政以德134

导之以政,齐之以刑135

君子为道不为器136

何为则民服137

临之以庄,则敬137

君子无所争138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139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139

既往不咎14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140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141

事君数,斯辱矣141

听其言而观其行142

君子济困不济富142

贤哉,回也143

仁者先难而后获14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44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45

好勇疾贫,乱也145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46

侃侃而谈146

问人不问马147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148

为国以礼14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9

四海之内皆兄弟149

民无信不立150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151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52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53

政者,正也153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54

为政,焉用杀155

仁者,爱人156

为政,先之劳之156

赦小过,举贤才156

名不正,则言不顺157

其身正,不令而行158

善人为邦159

近者悦,远者来159

欲速则不达160

君子易事而难悦也160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161

勿欺也,而犯之161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162

修己以安百姓162

无为而治163

君子群而不党16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64

小不忍,则乱大谋164

众恶之,必察焉16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65

君子谋道不谋食166

不患贫而患不均166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168

恭宽信敏惠168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169

见得思义169

学而优则仕170

君子有五美171

《孟子》172

何必曰利?172

与民偕乐173

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74

率兽而食人175

省刑罚,薄税敛176

仁者无敌177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178

明君制民之产178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179

与百姓同乐,则王矣180

交邻国有道乎180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182

君子不以所以养人者害人182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183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183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18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85

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186

民事不可缓也186

贤君必恭、俭、礼下187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187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188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189

以仁得之,以不仁失之190

天下有道,大德役小德191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191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192

道在迩而求诸远193

善战者服上刑194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195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195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196

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197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198

民可使富也199

君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99

春秋无义战200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200

民贵君轻201

诸侯有三宝201

四、美学教育202

《大学》203

大学之道203

致知在格物204

《中庸》205

天命之谓性205

中和206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207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207

性与教208

至诚能化209

温故而知新209

《论语》211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211

思无邪2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21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214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1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14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15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21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16

举一反三21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18

四教:文,行,忠,信218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219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219

循循善诱219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220

富之教之221

有教无类221

生而知之,学而知之222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23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223

不好学224

日知其所亡224

学无常师225

《孟子》226

谨庠序之教226

揠苗助长226

易子而教227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28

富岁子弟多懒229

一曝十寒229

人皆可以为尧舜230

教亦多术矣230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231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23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32

充实之谓美233

五、其他234

《大学》235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235

必也使无讼乎235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严乎236

必不在焉236

《中庸》238

君子时中238

道不远人238

忠恕违道不远239

大德者,必受命239

至诚无息239

《论语》240

尽善尽美24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240

朽木不可雕也241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241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242

子之燕居242

三月不知肉味243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243

杀鸡焉用牛刀244

天何言哉244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245

《孟子》246

君子远庖厨246

缘木求鱼247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247

沧浪之水248

性,无善无不善也248

指不若人249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250

杯水车薪250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