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美形态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昭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ISBN:702004269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审美-形态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审美形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审美形态学的基本理论1
二、审美形态学的主要任务2
(一)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本质论的可能整合2
(二)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学科论的可能整合4
(三)审美形态学对传统美学形态论的可能整合7
三、审美形态学的学科性质与教育功能11
(一)大众本能性与大众教育12
(二)自由集成性与综合教育12
(三)主体异质性与实践教育和创造教育13
上编 前审美:现实世界的美17
第一章 现实美的审美性质17
一、现实美的自在性17
(一)恒常性17
(二)潜在性19
二、现实美的本原性21
(一)混杂性21
(二)丰富性23
三、现实美的实体性26
(一)物质性26
(二)本真性27
第二章 现实美的类型特征30
一、自然美:尚未人化的自然形态的本真物质实体的美质30
(一)不可界说30
(二)有赖整体32
(三)尚未人化34
二、人工美:已经人化的人工形态的本真物质实体的美质37
(一)人为法则:人工美区别于自然美的主要标志37
(二)物性特征:人工美区别于感觉美的主要标志42
(三)实用价值:人工美区别于艺术美的主要标志45
第三章 现实美的创造法则51
一、平衡律与失衡律51
(一)平衡律:自然力的终端显现51
(二)失衡律:人力的终极表现54
(三)平衡律与失衡律:时空关系58
二、内容律与形式律62
(一)内容律:对以善为核心的内容美的界定62
(二)形式律:对以和谐为核心的形式美的界定66
(三)内容律与形式律:内外关系85
第四章 现实美的基本范式90
一、秀美的平衡美与壮美的失衡美90
(一)形体空间的娇小与高大91
(二)存在时间的短暂与长久94
(三)力量向度的内敛与外射96
二、秀美的形式美与壮美的内容美102
(一)秀美:依形式美而存在102
(二)壮美:依内容美而存在103
(三)秀美与壮美:依秀美感与壮美感而存在105
中编 审美:感觉世界的美111
第五章 感觉美的审美性质111
一、感觉美的自觉性111
(一)心灵统摄性111
(二)感性领悟性113
(三)价值存在性115
二、感觉美的我在性117
(一)由我性117
(二)同我性119
(三)是我性120
三、感觉美的图式性122
(一)感觉美的图式类型122
(二)感觉美的图式表征127
第六章 感觉美的类型特征130
一、感性美:感性形态的感觉美131
(一)审美动力的生理本能性131
(二)审美感官的整体感知性137
(三)审美标准的文化惯例性142
二、理性美:理性形态的感觉美152
(一)宗教寓意性153
(二)道德蕴涵性163
(三)政治标志性168
(四)科学原理性171
第七章 感觉美的创造法则178
一、距离律与融合律178
(一)时空律:审美时空距离律与审美时空融合律179
(二)心理律:审美心理距离律与审美心理融合律187
二、完形律与解构律199
(一)完形律:整体化、具象化、人格化199
(二)解构律:局部化、抽象化、物性化206
第八章 感觉美的基本范式213
一、快感与痛感之为感觉美213
(一)审美快感214
(二)审美痛感216
二、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对立表征218
(一)审美者审美需要的满足与否所导致的审美快感和审美痛感218
(二)审美对象特质不同所引发的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221
三、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统一表征225
(一)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共存表征225
(二)审美快感与审美痛感的中和表征229
下编 后审美:艺术世界的美235
第九章 艺术美的审美性质235
一、艺术美的自为性235
(一)艺术美与自然美236
(二)艺术美与人工美(主要指工艺美)238
(三)艺术美与感觉美239
二、艺术美的理想性241
(一)隐藏清洗242
(二)化丑为美243
(三)化零为整246
三、艺术美的书写性247
(一)物质媒介:形成艺术美的主要条件248
(二)配置组合:形成艺术美的主要原因251
(三)书写性质:区别于其它美和科学书写的主要标志258
第十章 艺术美的类型特征273
一、实体艺术及其实体美273
(一)表现形式的立体性274
(二)存在方式的静态性276
(三)艺术语言的物质性279
(四)原初价值的实用性281
二、图式艺术及其图式美284
(一)表现形式的平面性285
(二)存在方式的动静性(即动态—静态性)288
(三)艺术语言的物符性(即物质—符号性)293
(四)原初价值的实美性(即实用—审美性)299
三、书写艺术及其书写美302
(一)表现形式的点线性303
(二)存在方式的动态性306
(三)艺术语言的符号性307
(四)原初价值的审美性310
第十一章 艺术美的创造法则313
一、兼容律与背弃律314
(一)兼容律314
(二)背弃律326
二、模仿律(再现律)与叙事律(表现律)333
(一)相互区别的模仿律与叙事律334
(二)相互联系的模仿律与叙事律350
第十二章 艺术美的基本范式365
一、兴象、喻象和抽象:意象的生成特征365
(一)兴象及其生成特征366
(二)喻象及其生成特征369
(三)抽象及其生成特征372
二、众象、动象和整象:意象的构成特征376
(一)众象:意象的丰富性376
(二)动象:意象的运动性380
(三)整象:意象的整体性382
三、实象、虚象和超象:意象的书写特征388
(一)实象:有形之象或曰书写之象388
(二)虚象:未形之象或曰未写之象391
(三)超象:无形之象或曰无象之象397
后记401
热门推荐
- 3260164.html
- 2182115.html
- 1433028.html
- 1359019.html
- 586828.html
- 3671446.html
- 2217692.html
- 2108568.html
- 2883591.html
- 38773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5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6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9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07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03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98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8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3340.html